高品质预制装配式住宅建造技术研究与管理实践

2021-03-09 00:47吕晓涛
建筑施工 2021年10期
关键词:灌浆装配式保温

吕晓涛

上海怡置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30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采用传统粗放建造模式、劳动力老龄化日益严重的建筑行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城市建设从粗放扩张逐步转化为对高品质的要求,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开发建造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房地产开发企业视角,对于近年来装配式建筑的良好发展态势,主动对接工业化建造理念,积极推动打造高品质装配式住宅建筑,以上海市虹庐湾项目为试点,以设计、成本和工程多个端口为抓手,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信息化管控、绿色健康装修等方面,对高品质预制装配式住宅建造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1-6]。

1 工程概况

虹庐湾项目位于上海市闵行区朱建路与金光路交叉口。项目占地面积34 632.5 m2,总建筑面积102 299.54 m2,计容面积62 338.5 m2,规划容积率1.8。其中1#—4#楼地上14层,高度44.0 m;5#、7#楼地上7层,高度22.0 m;6#楼地上6层,高度18.9 m;8#—12#楼地上5层,高度15.8 m;15#楼地上16层,高度50.0 m(图1)。

图1 项目平面布置示意

项目均为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预制率均大于40%,预制部位包括夹心保温外墙板、部分预制内剪力墙、叠合楼板、预制阳台、预制空调板、预制凸窗、预制楼梯。外墙保温做法为夹心保温体系,高层从4层起,叠拼从1层起,均采用预制夹心保温外墙。

基于以上特点,虹庐湾项目从先天条件来讲,工程量大,PC构件多、种类多、异形构件多,并且还会采用一些新工艺、新材料。从管理的角度来讲,该项目是由2家开发商共同操盘,无形中增加了管理的沟通成本、时间成本、人效成本。与此同时,恰逢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定期、阶段性的侵袭干扰,工程的施工进度又受到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工期非常紧张,无论是对整个项目管理还是对管理人员的应急能力都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面临外因、内因的双重考验,只有通过科学化管理、标准化落实、多元化创新,在高效管理及落地基础上,大量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才能不断提升品质,严格把控质量和进度,最终确保高效率抓进度、高质量施工、高质量交付。

2 关键设计技术

该工程预制率40%,采用混凝土预制夹心保温剪力墙体系。针对以往工程中常见的“深化设计周期长、构件供货时间长、现场安装时间长”等问题,该项目聚焦重点,设计—成本—工程多职能充分协同,力求实现节奏的平稳、高效。

首先,通过科学、合理地制定合约规划,优选承包商资源,将参建各方有效凝聚在一起。通过城市公司支撑指导,紧抓重点,将设计单位、PC深化设计、PC构件生产、施工总承包、监理单位,五位一体高效凝聚在一起,提高沟通效率,增强彼此配合度,以合约制的方式,使其各司其职,快速推进工程进度(图2)。在重点问题上,需做到快速响应,如PC深化设计工作,该项目由业主方牵头,获取土地后结合方案设计,同时同步推进PC选型设计及深化工作,实现进度上的适配。通过PC启动会、图纸审查会、工艺交底会,促进设计、构件厂、总包之间的信息统一。

图2 紧凑的工期计划

其次,通过科学的标准化设计、一体化设计、模数化设计,显著改变了细部质量,提高全过程的工作效率。项目共有3个标准楼型、5个标准户型、2个标准电梯厅,全项目贯穿标准化设计;外装饰门窗、装饰线条,精装橱柜等实现了模数化设计;借助BIM模型,进行建筑+机电+精装一体化设计。应用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的“四个基础、五个方向、六个原则”,按照规划,严格监督每个细节,力求按质按量完成。同时,基于整体施工内外因的复杂程度,在工程管理方面,需要做到提前规划,提前深入铺排单层合同工期,该项目高层住宅地上14层,建筑高度44 m,预制率40.9%,最大单层面积600 m2,项目部充分考虑各工种的工作时间,合理搭接,将各个时间点无缝对接,以此来提升效率,确保进度准时推进(图3)。

图3 单层施工计划示意

3 关键施工技术

装配式建筑的质量通病制约着行业发展,严重影响着住宅的品质。该项目部充分发挥业主产业链集成优势,提前策划,从套筒灌浆、防水构造、钢筋绑扎方面,严格品质标准,防止质量缺陷。

套筒灌浆质量是结构安全的关键,是行业关注的热点,是现场品质管控的重点。现场主要控制主材(套筒、灌浆料)质量,对搅拌浆料抽检,对灌浆工艺全程记录,同时引入内窥镜法进行密实度检测。灌浆施工流程的标准化作业,需要对技术准备阶段的连接材料、设备准备、人员培训都进行标准化,只有前3点都按时按质完成后,才可以进行工艺检测和灌浆施工方案检查。在施工准备阶段,需要按照标准进行连接面检查。在灌浆施工阶段,从灌浆料搅拌、灌料检验、压力灌浆、出浆封堵等方面,一一做标准化检查。最后,在保护验收阶段,对构件静置保护和灌浆质量验收进行全面检查。将每一个流程都形成结构化、标准化,提升效率和质量。

同时,防水构造控制很关键,对于装配式建筑,构件水平分缝、构件竖向分缝、外窗塞缝是防水管控重点。该项目防水体系由“西卡密封改性硅酮胶(外侧)+高低企口构造+密封胶条(内侧)”构成。现场严格控制拼缝安装误差(<25 mm),同时抽检打胶质量。从基层清理、填充衬垫材料、粘贴美纹纸、涂刷专用底涂、密封胶搅拌配制、打胶施工、清理胶带到二次抹压修缝,严格要求每一个步骤都采取标准化实施。

再者,节点钢筋连接,装配式建筑PC构件和现浇结构的结合区域钢筋关系复杂(图4),也是管控重点。预制构件和现浇结构的结合区域钢筋关系复杂,质量往往很难控制,该项目部主要从两方面进行控制:一是对工序进行交底和模拟,避免现场钢筋任意弯折切断;二是将部分纵筋采用机械连接,方便钢筋现场穿插绑扎,通过标准化方案,有效解决过去存在的问题。

图4 复杂节点钢筋

4 关键管控措施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持续成为科技创新的热点,新材料、新工艺、黑科技层出不穷,唯有创新才是产品的持久生命力。该项目部推动保温结构一体化、预制构件信息管理平台、绿色健康装修等创新技术在工程现场的落地应用,借助科技的力量,打造标杆项目。

首先,保温结构一体化,沪建材[2020]539号文开始全面禁止传统外保温材料工艺,彻底解决外保温的消防问题、空鼓问题和脱落问题等痛点。该项目在16#楼创新采用了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借助硅墨烯保温材料(A级)反打集成工艺,在系统构造方面从工厂加工到成品构件形成一体化,系统施工安装构造,从现场安装到饰面打样形成一体化,这样的一体化、标准化作业,对未来外保温技术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其次,构件信息化管控,由业主方牵头,PC构件厂通过信息化管控技术,搭建了PC构件云平台;采用二维码技术实现了构件生产、运输、安装、验收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现场用地紧张,实现了PC构件的“零库存”。由业主方数字科技中心自主开发PC-BIM协同管理平台,借鉴汽车工业化管控理念,采用RFID技术对PC构件进行精准识别和物流跟踪,以实现所有构件、部品部件的全过程物流管理及工程支付管理。降低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提高人效、节约时间、降低成本(图5)。

图5 PC构件数字化管控

最后,精装修室内空气是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问题,需在样板房阶段就开始空气质量控制,积累数据。针对精装修,该项目团队不断进行深入分析,在整体管理上,通过室内装修设计、室内装修污染预评估、环保材料筛选、主辅材料采购、绿色施工管理、空气冲刷及检测、运营及持续检测,最终确保室内空气达标,形成一整套标准化落地检测流程。未来社会需要的居住环境,对绿色健康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房地产开发企业从源头抓起,在产品功能设计上、材料选型上、配套生活上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为行业提供更多的绿色健康居住产品。

打造样板标杆只是起点,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今天项目的成果,将成为下一个项目开始的起点,只有不断高标准、严要求,才能形成建筑科技的飞跃,为未来社会创造更绿色健康的居住环境。

5 结语

本文通过对装配式建筑的科学化管理、标准化落实、多元化创新进行定义、评估及落地实施模型的构建,以虹庐湾住宅项目为例,采用众多举措,通过硅墨烯保温材料(A级)反打集成施工工艺进一步改良住宅保温防火的性能,提高住宅套内使用面积;现场严格管控套筒灌浆质量、防水结构、节点钢筋连接,保证住宅内在品质。

另外,业主自主研发的PC-BIM协同管理平台,实现对现场PC构件的设计、生产、运输、安装、验收以及资金流的六维度管理,连通各方的信息孤岛,达到PC构件零库存的标准,从而提升效率,节约成本,提高项目效益。以上系列举措,希望能为类似项目管理实践提供有价值的经验借鉴。

猜你喜欢
灌浆装配式保温
门窗是外围护保温中的难点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谷子灌浆期喷施硫酸锌增产
能“保温”的雪
大面积超厚层灌浆料施工工艺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
无盖重固结灌浆在乌弄龙水电站的应用
保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