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艺美术运动和德意志工业同盟中管窥“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2021-03-10 08:51郭威叶辉
设计 2021年3期
关键词:商业性以人为本设计师

郭威 叶辉

摘要:“工艺美术运动”是设计为大众的开端,“德意志工业同盟”是近代工业生产中标准化的确立,本文的目的是针对设计史上两场里程碑式的设计改良运动进行梳理和研究,方法是通过这两场运动,分析其代表性案例红屋的建构与产品工业化的形成。结果发现设计师们逐渐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总结和探析了商业性与设计并重的未来发展趋势,也重塑了两场运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关键词:大众化工业生产标准化社会责任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J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2-0084-03

引言

通过对工艺美术运动和德意志工业同盟的历史进行梳理,将两种运动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区别进行分析,同时对“大众设计”与“标准化”深入探索。反思与重塑设计师“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一、工艺美术运动与德意志工业同盟历史梳理

(一)“产品大众化设计的提出”——工艺美术运动

我们可以发现一场以英国为起源地的设计运动,即19世纪末的工艺美术运动,这次运动有两个不可缺少的艺术家,威廉.莫里斯与约翰.拉斯金。在这当中理论家与艺术教育家拉斯金在《建筑的七盏明灯》和《威尼斯之石》中写出了其艺术思想和理论:“主张大艺术与小艺术相结合;设计回归自然;设计为大众服务,同时反对工业化,不能使用工业化的材料与技术,设计以哥特式为中心,复兴哥特风格”。为当时设计师提供理论指导。而后,莫里斯深受他思想的影响,在拉斯金思想基础上,倡导了工艺美术运动,并设计了工艺美术的样板房——他的住宅“红屋”。

这场运动源于拉斯金与莫里斯等人对1851年的水晶宫博览会展示的工业产品粗制滥造与矫饰过度的不满,由此对工业化和机械化生产的产品失去信心,同时艺术家们认为这些大批量生产的工业制品混乱了产品市场并降低了人们的艺术审美。“红屋”(图1)的建造是莫里斯新的设计思想的尝试,也是19世纪后期最有影响力的建筑,房屋建筑外部无任何装饰性,向世人展示出浓浓的田园主义。红屋的建筑风格不是当时盛行的维多利亚式繁琐的建筑风格,而是英国哥特式建筑的折中主义风格,同时融入了传统乡村建筑的一些特点,设计以功能主义的需求为主,充满了自然、简朴与实用。建筑平面整体是不对称的L形,建造全部用红砖建成,屋顶上有烟囱、风向标,在风向标旗帜上有莫里斯名字的首字母WL和马头的图案,建筑还有四个花园,其中一个是药用植物园、另一个是一个菜园,另外两个是花圃,正是因为全部用红砖、红瓦,并且全部采用天然材料烧制而成,房子颜色呈现红色,朴朴素素的红。所以被称为“红屋”。

红屋的建成,对莫里斯来说是巨大的成功也是对他自己的超越,因为他超越了自己对传统的纠结,同时又冲破了当时社会繁琐到极致的建筑特点,红屋同时也是莫里斯的新房,用来迎娶他的妻子,他用自己的艺术眼光和设计审美为了爱情建造了一个著名于世的房屋。这也是“以人为本”的设计体现。包括所有的内部装饰都是他自己设计(图2),在设计创作时,他将自然图案、手工艺技术、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和视觉的简约用四方连续等设计创意手法处理好。在关于装饰性和功能性的看法上,他认为形式和功能是装饰应该重视的,不是去无视它们。所以“红屋”的设计独具一格并且符合他的主张:提倡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设计是为大众服务的;认为设计所使用的材料要重视本身特性,设计品的外形和使用目的应该是一致的;设计要重视建筑内外整体性,室内装饰的物品和家具、壁画、布料都应该与建筑的设计风格做到和谐统一。他认为要想创造为人民具有美感的工艺品必须要手工艺与艺术结合起来。虽然工艺美术运动出发点是反对工业化大生产,但是在运动过程中却间接推进大工业化的发展。因为艺术家和手工艺人生产的产品,是手工生产的商品,成本高昂,普通群众大部分消费不起,最后还是只能卖给上流社会。这场艺术改良运动想法和初衷是好的,但更多的知识分子逃避现实对于艺术运动进行乌托邦式的寄托,最后运动本身反过来告诉他们背离了时代发展的潮流终究还是衰亡。

(二)“产品工业化设计的实施”——德意志工业同盟

“德意志工业同盟”在穆特修斯、亨利凡德:威尔德、彼得·贝伦斯等人于1907年发起成立的德国第一个有政府背景的非官方设计组织。这个设计组织旨在推进工业设计在德国的实施,通过舆论宣传在德国建立一种规范化、批量化、高质量的大工业生产体系来表现国家文化和美学标准的统一,进而提高德国设计水平和经济文化发展。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起源可以说是德意志工业同盟的设计思想演化,他们主张功能主义,拒绝形式的装饰主义,推崇工艺产品设计的标准化和批量化。

在过程中对于“标准化”的问题,穆特修斯与威尔德两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两者形成了对立的思想。穆特修斯认为设计应该遵循科学原理进行批量化标准化的设计生产,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出高质量地满足国家出口贸易的需要。威尔德认为设计是艺术家不受约束、自由发挥的过程,标准化会抹杀艺术家的创造性,为了迎合市场会降低艺术性和民族特色,产品质量可能也不好。虽然两者有分歧,但都是工业化生产的支持者,标准化问题的争执也是在这之下的。尽管争论的过程十分激烈,但情况不久就变得明朗:德国工业界想要获得突飞猛进的进展,工业化和标准化生产是唯一的出路。德意志工业同盟出版了一本图集,推荐一些常见的家庭生活用品和设备,比如:玻璃茶几、杯子、玻璃器皿等,其共同特点是功能主义和实用主义并无装饰性。图册是工业同盟为推广“標准化”专门定制出版的系列书当中的首本。在这之前就有设计师设计了一套家具,被人们称为“机器家具”,其特点是无繁琐装饰、结构比较简单、产品表面规整,这即表明了一种新的美学,同时也满足了生产的机械化、批量化需求。

另一位主要创始人彼得·贝伦斯不但是同盟的首席建筑师还是德国现代设计之父,开创了企业识别系统(CI)的先河。德国通用电气公司(AEG)聘请贝伦斯为他们设计机械车间和制造车间,整体的建筑造型放弃使用传统的建筑装饰,形式简约,大气美观,有着真正意义上现代建筑第一座建筑之称。他不但在建筑设计上出彩,在公司管理中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AEG实行的是集中管理制度,公司里的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以及建筑设计等都由他主导,并为这家庞大的公司建立起了统一完整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经他多次修改稿件,AEG的标志至今一直还在使用,成就了欧洲最具盛名的标志之一。他舍弃使用繁琐装饰在设计中,并从功能主义的实用性出发,重视产品的结构外形和功能性的良好,其中于1909年设计的电水壶系列(图3~5)最能体现他的设计精神。电水壶的设计出发点是能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和标准化生产,所以多数的产品零件都是标准零件,80多种水壶可以使用这些标准零件灵活自由地组装、配合搭配着不同材料和表明处理。这和现代产品已经没有区别,他把几何造型元素共同融入在为AEG设计的水壶、建筑、企业标识里完整而统一。水壶的壶身呈八角形,同时加入了浪漫的、托斯卡纳地区的文艺复兴样式的建筑造型元素,所以它带有一种建筑感,与贝伦斯给AEG设计的机械车间厂房等建筑类似。采用烧制工艺和捶打技巧完成了水壶表面的花纹处理,配上手工编织的把手,在使用中也不打滑,完美地展示了手工艺产品与工业化产品的结晶。并且插头和电热元件是通用的,由此实现了功能和审美的统一,深受工业界好评。他所使用的这种用标准零件组合出多元化的产品的尝试,是非常具有创新意义,使他在后期工作中所制作的生产纲领和产品样稿一直到20世纪初还起着作用。并且在创作中逐渐定制了一些如何将复杂型技术产品批量化生产的设计技巧和方法,这是后来现代设计中职业设计师们所用规范。贝伦斯在AEG时期各方面设计取得的成就,是同盟理想的一个经典范例,也是无数设计师所追求的目标。这成就了他现代意义上第一位工业设计师的称号。因此工业化设计大范围实施,设计从这个时期得到了强化。

二、“大众设计”与“标准化”探索

这两次运动都是发生于工业革命后所,不仅传播“设计为人民大众”的理念。更是设计“标准化”的新开端。

(一)两场运动设计的相互区别

“工艺美术运动”是设计为大众的开始,也是手工艺生产时代对工业生产最后的挣扎;它重视手工艺产品,坚决抵制机械化生产;提倡自然主义風格和东方风格。“德意志工业同盟”是工业化的实施,也是工业生产走上规范化、标准化的正确发展之路。主张结合艺术、工业与手工业;通过教育,宣传,提高设计水平;对德国设计行业大力宣传和推广功能主义,全面进行现代化工业生产;大力推进标准化和批量化设计生产。无论“工艺美术运动”主张什么风格还是还原材料本身的特性,都只是设计的表象,对于艺术装饰的一种探索,达不到工业生产的高度。设计师的概念也只是萌芽状态,大多称作艺术家、手工艺人更合适。“德意志工业同盟”从成立就是为了工业生产,工业生产是一切的基础,设计是为了更好地工业生产,不是单纯地注重产品的装饰。这个时期的设计师们,更加注重于设计和标准化,所以最早的工业设计师开始崭露头角。

(二)两场运动设计的内在联系

两场运动中后者是对前者的批判与继承,“工艺美术运动”在设计装饰上反对繁琐到极致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式的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大力主张和宣扬哥特式风格与中世纪的其他风格,欣赏设计朴实、简洁、风格优良;主张设计真诚,反对风格上的华而不实;“德意志工业同盟”也是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装饰,提倡功能主义;同时两场运动都支持将艺术家、设计师和手工艺匠师在一起合作设计共同进步,成为设计界的专业设计组织;都在设计为大众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同盟更是进一步推广并改良了工艺美术运动的局限性,做到了“标准化”设计工业生产,这是包豪斯建立发展的基础,更是后来现代主义设计的雏形。

三、反思与趋势

(一)设计师需具社会责任感

现如今,设计早就是多元化时代,不仅仅还是只限于设计风格的问题,就连工业化生产也早已是基础性的设施。再分析风格问题的意义作用不大,这两个历史时期的设计运动,都与当时设计师的设计认知与社会大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设计师同时也承担着社会责任。一个好的设计师一定是具有社会责任感,并拥有良好的艺术素养与扎实的设计基础。我从设计的社会责任层面分析对当今设计的意义。

设计可以分为两种属性,一种商业性,一种公益性(责任)。我赞同设计的商业性,一个设计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看其商业价值的大小来判定。往往一个设计的商业性成功,造就出一位知名的设计师出现。如果人们只过分追求商业性成功,忽视公益性的责任,就会陷入极端情况,设计变成了诱导或欺骗消费者的工具。

1851年的水晶宫博览会就出现了这种情况,里面不少产品有着瑕疵,靠着华丽的外表装饰掩盖产品不实用的事实,机械生产的产品依旧按照手工艺外观制造,设计没有对消费者负责,只是敷衍。这让当时的艺术家和手工艺人们发起运动,恢复手工艺反对机械化生产。他们反对工业化生产是有局限的,提出为大众设计和反对矫饰主张却在后来设计中得到发扬光大,说明当时的设计师也是有着浓厚的社会责任。

(二)设计作品应兼具商业性与公益性

这两次设计运动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对消费者负责,给消费者带来好的设计。运动的目的是设计师想给消费者带来更好,更实用,更优质的设计。优秀的设计师都是把时代背景与设计结合,在设计作品中注入自己的设计思想,一个产品或一栋建筑对时代没太多冲击,但是当设计师们把设计作品集合在一起形成设计思潮,就有着相当的力量,能对时代产生强有力的冲击。

在这两场运动之后的历史时期中,有设计商业性走上极端的一种表现,对今天还在持续影响,那就是起源于美国汽车制造业地有计划废止制度。通用汽车公司当时的执行人为了加快汽车销量,通过公司有计划地设计新的产品式样,让在售的汽车款式短时间过时,两年一小换四年一大换,而产品原有的性能却没有多大改变。他们目的在于用人为的方式,有计划地迫使商品在短期内失效,这种诱导消费者不断地升级消费,造成消费者心理老化和自然资源的极大浪费。到目前,这个废止性还在被企业所使用,只是没有开始的激进,缓和了下来,设计的产品性能,随着换壳的同时也有着部分的提升。废止性也不局限于汽车行业,手机电脑等一系列大的国内外企业都还进行着缓和的废止性,比如国外的苹果公司和国内的小米、华为公司这些在行业内已经是龙头的企业,他们的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快则一个月、慢则半年,手机电脑款式和型号更进频繁,虽然科技的进步是飞快和跨越式的,但更多的是同样的型号和科技水平,换了一个不同的外壳和大小罢了。手机电脑的更新换代就是这样的表现,好处是既刺激了市场消费也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局限是他们所引起的这种风潮让其他的公司跟风,将消费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各种造型上,弱化科技换代才是核心。这些是商业性极端的表现,在历史时期也有着公益性(责任)回归的设计原则,即绿色设计,绿色设计倡导资源节约、循环回收和再利用;设计思想是设计师看到了盲目设计对环境和生态破坏的反思,是设计师社会责任与社会发展环境结合的产物,人们开始发现问题后,逐渐开始赞同和认可绿色设计理念。世界级艺术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VictorPapanek,1927-1999出版了一部当时非常有争议性的著作《为真实世界而设计》(Designfortherealworld)。这本书里讲述了设计师可能会遇到和解决人类需求的问题,重视设计师所具备的社会及伦理价值。他认为设计的最大作用是做适合的社会变革过程中的某一种元素,而不是去创造商业性的价值,也不是在设计风格的某一方面进行竞争。他重视的是设计应该考虑地球资源的有限性,不可以胡乱设计浪费资源,为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服务。

设计运动的风格每次都是不同,无论它是批评,继承或者折中,它们对设计的公益性(责任)上每次运动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前面的几次运动为后来设计运动定下了自我改良的基础,这种设计的责任意识扎根于每一位设计师的心里。设计的公益性与商业性在今天以经济发展为主导的设计背景下,总是此消彼长的,商业性更多时候是大于公益性的。设计作品哪怕创作的是社会责任点,却仍然还是不能逃脱相关的商业性需求。所以设计的商业性和公益性是一体的,如同正反面无法分割,我们不必惶恐,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两者的关系,去努力寻找商业性和设计公益性的平衡点。承认商业设计需求的合理性,设计商业性与公益性不是只能站在对立面,合乎社会责任的设计也要商业性推广的存在。我们不要盲目遵从设计的商业需求,要真正地去关注社会的问题,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责任意识。就算商业性大于公益性也没关系,人们不用再担心商业性极端情况的出现,设计的公益性(责任)意识已经是产品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全民设计的时代趋势

设计作品蕴含着设计师的责任感与社会伦理性,设计当中应该保持商业性与公益性的平衡,让大众对设计功能的需求转变为对设计心理的需求,设计师将注意力集中在精神价值和审美价值。设计是关注未来的,具有前沿性與预测性,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会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新技术的大量涌现而相互交融,为世界创新的设计提供更多、更新的发展机遇。设计同时提供实际解决方案,而作为实际的执行者,掌握知识与情感的设计师必须要跨越学科的界限,进行跨领域的设计,同时设计师应该保持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如今人类又一次站在新的起点,以前设计所注重的功能、形式设计等问题以及商业性设计的现状已经无法满足客户对设计的新追求、新体验。设计需要拥有特定的文化内涵、丰富的情感体现以及独特的价值取向,这样设计才会具备生命力。设计的发展才会更加重视人文情怀和大众的审美取向。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革命的到来,未来的设计必然基于人工智能、绿色可持续的发展;同时重视人文情怀、注重社会审美以及大众所共同参与的设计。当信息交流的速度愈发迅猛,大众对身边事情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也越来越高。以前的设计师是实现社会需求的一种职业,而当下的设计师不再只是利益相关的合作关系,需求者也可能是设计过程中的一个参与者或旁观者,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从而产生创造性的设计。设计为人服务、为人解决问题,这不仅仅是设计领域的共识,也是整个社会的共识。

结语:设计“以人为本”为美好生活服务

从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得到了解放,设计经过“大众化”和“标准化”的工业生产,设计越来越多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优良的设计可以看作是人类肢体的二度延展。如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更加多元,更需要我们以高品质的工业设计创造出更多优质的产品从而达到更加完善的用户体验。社会对设计从认知到认可,可以分成四个进度:萌芽、发展、成熟、发达。商业性和设计的良性互动,想要突出设计的优势需要商业发展的繁荣,发达文明社会对高品质生活质量的需要离不开设计。设计是艺术与科技的结合,要体现高等文化的多样性和人文情怀的多元化需要通过设计才更能体现出来。目前的消费市场日趋成熟,对品牌、服务、包装、广告和形象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大众消费的观念转化,设计更强调“以人为本”的个性体验与人性化。设计在工业生产、网络传播、高端奢侈品等方方面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强化设计意识、注重品牌质量,被更多的人们所看到。设计价值和设计师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并且快速地在释放出来。我们从自然中找到设计的知识、旋律、色彩为生活服务,使原本忙碌的生活中增添了一些便捷与享受。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设计所带给我们的幸福感。中国当代设计已经把商业性和公益性的平衡放在首位,真正和世界设计相接轨,从而达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当祖国的综合国力越来越强,当“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当我们这一代设计师践行设计的社会责任,我相信设计一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沈海泳,张悦.基于设计伦理学对设计师社会责任的探讨【J】.设计.2017(09):88-89

【2】叶梦蝶,郑刚强.基于设计思维的商业模式构建策略研究【J】.设计.2018(11):86-8

【3】陆秋澄.西方现代与后现代的艺术发展对中国艺术理念的颠覆.【J】.设计,2016(23):76-77

【4】姚千勤,薛澄岐.产品造型风格意象认知空间构建方法研究【J】.包装工程,2018,39(12):100-106.

【5】(日)柳宗悦.徐译乙译.工艺文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1

【6】柳冠中.事理学方法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80-81.

【7】(美)凯伦霍尔兹布拉特,朱上上等译情景交互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190-191.

【8】叶辉,黄博韬.“一方蓝印花布”系列新媒体设计作品【J】.丝绸.2020(8):129.

【9陈立勋.设计的张力:设计思维与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64-95.

【10】刘敬东.艺术设计方法学【M】:大连:大连理工出版社,2015:78-82

【11】徐鸽,叶辉.基于传统工艺美术下纤维艺术的视觉图案设计研究【J】.今古文创.2020(10):77-78.

【12】吴英杰,岳涵.论感官通感与产品造型设计的关系【J】.设计,2018(11):56-57.

猜你喜欢
商业性以人为本设计师
我是小小设计师
创意设计师
大众文化视野下《林海雪原》的改编与传播
装置艺术在现当代艺术中的商业性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浅谈中国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关系
天才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