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寿土布传统语言转换设计

2021-03-10 19:09韩妤董洋洋
设计 2021年3期
关键词:土布缂丝云锦

韩妤 董洋洋

摘要:为了永寿土布的传承与发展。本文通过永寿土布传统语言转换设计,添加新型的综合性材料模式,借鉴国内外织锦的先进技术及理念,结合永寿当地实际情况,合理有效优化资源结构。实现永寿土布传统语言转换设计的新面貌。该设计实践发挥当地优势,解决农村闲置劳动力,助力脱贫攻坚,保护永寿土布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永寿土布综合材料实验艺术传统语言转换设计

中图分类号:TS1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2-0112-03

引言

关于永寿土布,孩童时便与结缘。质朴的图案、细腻的纹理,仿佛在诉说着它的故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同时,却丢弃了很多精神的东西以及儿时的回忆。永寿土布处在即将消失的边缘。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保护传统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应该更好地保护传统手工技艺永寿土布,使其传承与发展。

一、概述永寿土布及价值意义

永寿县历史文化悠久。史载,西魏“大统十四年于今县北广寿原上置广寿县,周大象元年改为永寿”叫,据村里老人讲述,永寿土布伴随着永寿建县至今大约一千四百年历史。

永寿土布的制作技艺古老、实用。其主要分布在以永寿县城为主,永寿村、干堡村、蒿店村及田丰村。毗邻312国道,交通便利。当地有着古老的风俗习惯。女子出嫁后,便以土布为主要原材料,为自己孩子准备结婚嫁妆。有门帘、床单、被子(如图1)、拖鞋、繡花鞋垫等。永寿土布的劳动力是以当地闲置在家的妇女为主。九十年代,织布,在村里是经常能看到,几乎每家都有织布机。天未亮就能听见“哐当哐当”的织机声。随着社会发展,村里大部分劳动力去了城里打工,留守的妇女既要忙家里的农活还要照顾老人和孩子。农闲时,她们有的赋闲在家,有的去了砖厂做工。如今织布机在村里成了稀罕物件永寿土布也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通过实现永寿土布传统语言转换设计;重塑永寿土布昔日的辉煌,把其打造成永寿县的一张名片;围绕永寿土布的传承与发展,建立乡镇旅游产业链,带动一部分人致富。这样,既能解决村里留守妇女的工作问题,又能增加她们的经济和永寿县的财政收入。

二、织作过程中添加新材料的可能性实践设计

永寿土布的制作过程,从以往传统的经纬线交织,可将经纬线区别与传统的原始材料,对于实践设计中材料的甄选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思考。

(一)从结构属性研究新形式的可能性实践设计

永寿土布、山东鲁锦、四川蜀锦、南京云锦、苏州宋锦、缂丝、以及广西壮锦等,都是经纬交织。这几种织锦织造技法有共同之处又各有不同,一般在对整经没有特殊的要求下,它们的区别是改变纬线的织作方式。蜀锦、云锦、宋锦、缂丝以及壮锦是在完成整经后纬线不断发生改变,俗语“挑花结本;通经断纬或通经回纬”。永寿土布和鲁锦是用“通经通纬”的织作方式,所以图案的主要形式以方形的几何形为主。但它们的共同之处是当经线颜色确定后,织物颜色的丰富性只能用纬线做调整。

1.改变经纬线的材料。传统的经纬线一般采用平滑的丝线为主,要想突破传统使用的材料,必须从经纬线入手。当经线被选定之后,织作过程中,只能通过改变纬线使用的材料进行实践设计。例如用金属细丝、动物毛发(如图2)、人的头发以及纸张等各种软硬材料。这种材料的搭配会使最终的织物改变原有的形态,使其从传统扁平式的布面形成一种视觉奇幻的、厚重感强的、独特的、新的“布面”。当然,这种添加材料的方式会让人们联想到元代的织金锦,它是在织物中加入了金银丝等材料,使整个织物光彩夺目。但两者的方式和效果不一样。

2.永寿土布在原有的织物形式的基础上,添加当地具有特色的各种物料进行实践设计,增加永寿土布原有材料的丰富性。这种丰富性改变了永寿土布原来的实用功能,更多是感官体验,它将成为人们可观赏的艺术载体。例如:作为新材料绘画,有意义的服饰新面料,甚至是装置艺术表现形式的可能性实践设计物品。

3、添加新材料的设计观念,不再注重实用主义,关注物象本身带给人们新的视觉感受及形式感。通过新材料的融合,增强传统土布的肌理和手感。在日常生活中,会有更多的设计呈现其艺术性。“二十世纪早期的英国美学家罗杰.弗莱(RogerFry)和克莱夫贝尔在他们的美学理论中把苏联文学界孔德学派(Comtean)形式主义理论运用到了视觉领域。”【2】这一理论影响了后来的所有视觉设计艺术。绘画、建筑、雕塑、舞蹈、电影、音乐、装置、设计等众多门类。从克莱夫.贝尔“有意义的形式”(significantform)美学中得到启发,根据这一理论转换设计永寿土布的新形式、新内容,探索新的可能性。

现当代艺术创作中,对于形式问题的研究必须通过改变作品的结构属性实现新的可能,采用两种或者多种材料融合的方式相比传统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更具有现代气息。

(二)从外观设计研究新形式的可能性实践设计

1.外观设计是形状、表面造型的变化呈现。千百年来,传统的永寿土布外观单一,表面都是平面和方形,几乎没有非平面造型。在图案方面采用曲线和圆形的案例比较少。2000年前后一段时间,永寿县监军镇蒿店村一部分村民曾经尝试通过永寿土布织出曲线和圆形图案,但试验了一段时间就不了而之了。永寿土布中的图案虽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和改进,但仍趋于简单,直到现在永寿当地人依然采用传统的织布方法织成十字相交的方形图案。经纬十字相交,没有像缂丝和云锦那样纬线发生丰富的变化。

2.笔者在考察南京云锦、苏州缂丝时,了解了云锦织造步骤;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金山工作室目睹了织作缂丝的整个过程。“挑花结本”、“通经断纬或通经回纬”分别在表述南京云锦和苏州缂丝的纬线织作方法。二者虽然都是在纬线的织作变化上解决图案呈现。但两者还是有明显的区别。云锦相对缂丝所呈现的是整张丝织品,而“缂丝或译作“刻丝”,指当将丝绸对着光亮时,相邻两块颜色之间的垂直间隔,另外也有人提出缂丝当是波斯文“gazz”或阿拉伯文“khazz”的音译”【3】这美妙的丝织品仿佛是用刀刻出来的图案,所以在中国古代把缂丝也写成“刻丝”。

3.对于永寿土布的技术改良。通过借鉴蜀锦、云锦、宋锦、缂丝以及壮锦的织作技术。改变纬线的织作方法,针对图案的复杂程度而变化;从而可以改良长久以来永寿土布图案单一问题。

三、跨界融合的新媒介实践设计

(一)实用性融合实践设计

1.“电热毯”效应实践设计:陕西关中一带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气温。冬天不冷不热,但在床上休息时,还是会找电热毯铺在床上,通上电,电热毯变热,睡在上面,身体自然暖和。这种生活经验通过高科技在未来将与传统的永寿土布结合并实际应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新型材料(石墨烯),结合人体工程学,设计一款与人体通过传感器发生感应的新型永寿土布面料。当人身体发出冷热信号时,土布面料会通过传感器收集人身体的健康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根据人体的实际温度的需要调制温度。2015年年底,一款“石墨烯智能披肩”登陆京东众筹,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了200万元的目标金额,最终以519万元收官。【4】在这款“石墨烯智能披肩”中已经实现了一部分可能性。

(1)未来科技织物。在日常生活中,把能发热的这种织物面料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床单用可调制温度的永寿土布制作,铺在床上代替电热毯;护腰带、护膝、袜子都使用这样新型的科技织物面料。根据不同行业人员的行业特征,设计有实用功能的产品,服务于大众。例如:登山运动员的鞋袜服饰;建筑工人的工装服、鞋帽等。2017年北京服装学院毕业展上,有人做出了石墨烯床垫,可见预设的一些假设一被实现。这种石墨烯床垫是把石墨烯通过高科技手段植入在床垫之中,利用石墨烯材料的导电导热性能完成这一设计。说明这种理论成立并且能实施,未来可全民推广。

(2)未来智能织物。在永寿土布中织入特殊的具有感应装置的智能LED灯,用于交通工作人员、环卫工人;他们在夜晚或白天能见度低的情况下工作,以防应急。用这种新型永寿土布面料吸收和削弱远处的汽车灯光,并转换为新能源;同时这种新型永寿土布面料也可以作为儿童的可穿戴服饰,保护儿童的自身安全,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3)未来环保织物。石墨烯材料和永寿土布融合将是一番新景象。传统的永寿土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石墨烯是目前最坚硬、导电导热性能最好的新型材料,两者的结合正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互相不可替代;既节能又环保。

(4)互联网时代,融合与跨界。综合是一种趋势,美术学院有综合材料绘画、综合材料版画、综合材料装置等艺术表现形式。而综合不仅只局限在美术学院。每个行业都必须和其他行业相融合;综合材料服饰,也是一种流行趋势。面对这种趋势解决织物面料迫在眉睫,它将影响着整个以永寿土布作为基础媒介的各类产品的实践设计。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尽快实现永寿土布的传统语言转换设计是很必要的。

2.“盲文”识别原理实践设计:根据盲文的识别原理,通过改变织物本身的肌理感,解决失明或视障人群服饰面料的需要。在改良传统永寿土布材料的同时,也需要改进永寿土布的织作工艺。引进南京云锦、苏州缂丝等方法,使传统永寿土布在图案多样化的基础上增强肌理,让失明或视障人群通过选用这种肌理感较强的面料满足自己内心对甄选华丽服饰的需要。他们通过双手触摸就能分辨出材质、颜色以及图案等。在服饰的选择上消除障碍。

21世纪是触觉的时代,各种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服务设备纷纷开始了“触觉革命”,人类的感知模式正在经历着继“视觉转向”之后的“触觉转向”。对于个体而言,触觉是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5】

-方面通过手感触摸,另一方面在永寿土布中织入高科技材料。通过“科技织物”与“智能织物”相结合服务于有需要的人。例如传感器芯片、导电加热装置、石墨烯等新型材料,并通过现在的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程序編码;让永寿土布从一款传统的“土布”变成一款科技含量高、时尚感强的“智能面料”。人们在通过手感触摸进行辨别永寿土布面料的同时,也可通过心理感应进行选择;当触摸到一款喜欢的,心跳加速感应系统通过传感器则体现在永寿土布面料上面。例如:手感舒适且喜欢的地方就会出现增温振动等其他效果,在面料的本身上反馈给“观者”。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凡例》中描述“艺之兵诗医算,情之喜怒哀惧。”是说人有喜、怒、哀、惧基本情绪,可以根据振动原理,通过振动的强度、频率、次数、脉冲波分别表述这四种基本情绪。又如传统的发报机一样,撞击的次数、频率不同,表达的意思不一样。当人的情绪高兴时,用身体部位振动感应系统通过传感器传输到永寿土布,此时永寿土布通过自身的智能数据分析系统激活永寿土布中的振动装置系统并给予振动信号反馈。依次在情绪愤怒、低迷衰落、恐惧时同样运用这种振动原理,通过强度、频率、脉冲波的不同控制程度表达不同的情绪反应给予“观者”信号反馈。在这种多组合振动类型的理论研究中,控制人的多种情绪,协调实验永寿土布传统语言转换设计。

通过运用这种“盲文识别原理”使永寿土布有效地为不同人群,提供适合自己的永寿土布面料。跨界融合,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各种有效资源促进永寿土布的整体改良,实现永寿土布传统语言转换设计。

(二)观赏性融合实践设计

1.旧物新作:目前国内都在做保护非遗传承,地方上更是抓住这次机遇,着手本地特色,大力发展和保护传统文化技艺。例如:剪纸、皮影、泥塑、竹编、印染花布、扎染、刺绣、布艺、织锦等。每个地方都相应出台了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文件,确保有效的实施。媒体广泛宣传,带动旅游等一系列的产业链发展,促进当地经济。

(1)笔者在考察南京云锦研究所时,了解到了云锦一方面是复制和修复文物,另一方面是将云锦自身的特色和现代的奢侈品结合。一方面满足观赏,另一方面实用。将云锦的面料和现代服饰,家装融合。做出了新的中式风格。如今,每年都有大量的全国各地的不同身份的人去考察,观赏。尤其是以大学生为主的研究考察,还有大量的爱好织锦的人士前去学习观看,再有就是去南京旅游的人群,南京云锦博物馆成为他们必去的一个景点。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以前为皇宫专门织作纺织品的场景,还可以体验织锦的实践过程(如图3)。对于南京云锦的传承和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苏州缂丝也存在着这样的状况,手艺传承人用缂丝这种老工艺复制修复故宫文物(龙袍及皇家纺织用品);在民间,传承人为了更好地发展苏州缂丝,经常也会和商业融合。例如:酒店,度假村等旅游区的室内软装装饰、影视道具中服饰与纺织品的复制以及制作一些贴近现代生活的物品等。

(3)2014年11月11日APEC会议,领导人穿着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中式服饰。其主要面料是宋锦。此次宋锦在APEC会议上亮相大放光彩。这是一次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更是宋锦现代的活化,它从博物馆中走到了大众面前,“旧物”新作,更具时尚魅丽。此次的呈现是一次非常成功的传统语言转换设计,从这种经验中可以吸取很多有意义的实用价值,并运用到其他种类的织锦。

从南京云锦、苏州缂丝及宋锦的案例中,关于永寿土布的发展思路可借鉴这三种织锦的发展经验。永寿土布有着其自身的悠久历史,它的文化底蕴深厚。振兴永寿土布,实现永寿土布传统语言转换设计必须“旧物新作”;通过添加新材料,改良新技术;将永寿土布与现代生活物品融合设计。例如:钱包、皮包、皮带、鞋、帽、衣物等。让永寿土布不在“土”,与时尚同行;让永寿土布不在只是农村结婚嫁娶的物品;更要让永寿土布成为城市人群不可缺的纺织品。

2.代入感与融入感:将永寿土布代入并与当代艺术融合碰撞出传统与现代的活化。笔者在2017年硕士毕业时把永寿土布与当代艺术进行了融合实践设计。通过传统语言转换设计制作了大型装置艺术作品《相命肆农耕》(如图4)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获得了好评。这件作品采用了传统手工织布技艺,结合编织;将动物标本、动物皮毛以及旧衣物等材料;以打乱重组的创作方式,将这些新型的材料编织在了永寿土布中;实现了永寿土布传统语言转换设计。例如:有一部分把收集来的废旧衣物拆掉重新织入,将一只狐狸标本编织其中,狐狸标本身上的毛发从土布表面的缝隙刺出来,这巨大的身体和永寿土布组合成了强烈的视觉反差。从布、生命、生存、死亡,形成了一种无法表述的视觉体验。人,生来衣不遮体,在生存过程中,不停地寻找自己的位置;从破衣烂衫,到西装革履;始终从服饰的可穿戴中更新着自己的人生定位。古代对于服饰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不能越级穿戴,否则会招来杀身之祸,服饰材料的运用更能体现一个人的社会地位。

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布衣代表的是平民百姓,在《相命肆农耕》中还有一部分使用孔雀翎(如图5),这种珍贵材料的使用是从明清的龙袍中借鉴的。前面谈到,元代有织金锦,而《相命肆农耕》中,为了可控最终的展示效果,在织物中夹杂着整条电线和LED灯(如图6)。通上电,这件用各种动物毛发以及动物标本织作成的装置作品,就能呈现出一种奇特的视觉效果。从而使作品与展场的空间环境有一种代入感和融入感。《相命肆农耕》尝试着以传统土布为载体通过织物的视觉表达和土布结构的织作上建立一种新的可能性,从而打破了传统织物的视觉审美。让传统扁平的织物有了立体的效果。在一定的意义上实现了传统织物扁平化的解放。

邱志杰在《总体艺术论》中谈到关于“技进乎道:劳动生长出的创造性”。他写道:“投入劳动,用一种技艺来生成不可预知的成品,同时也是一点点地打磨出不可预知的自我。越是深入一种技艺,越是抵达物我之间的贯通之道。”【6】所以,在《相命肆农耕》的创作过程中,笔者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研究关于各种织锦的技艺、材料特性以及文化渊源,突破这种原始的集体思维意识的逻辑,走向一种综合思维,将它用在了永寿土布的传统语言转换设计实践中。

这种长时间的探索实践,总在反观前一天的劳动成果的同时会产生很多新的想法,面对这种随机性迸发的想法大量积累,将形成一种很难预想的效果。而这种效果似乎又有预设,但还是会有很多的惊喜部分。唯物主义强调,当量变达到一定的数量时,就会发生质变。而这种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同样适合在这种条件下的设计艺术理论。它既遵循了事物发展的规律,也遵循设计艺术发展的辩证规律。

结语

本文从概述永寿土布及价值意义、织作过程中添加新材料的可能性实践设计以及跨界融合的新媒介实践设计三个部分论证永寿土布传统语言转换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考察、寻访、调研等方式,研究永寿土布的现状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并且通过与云锦、宋锦、缂丝等比较,在实践设计实验中不断尝试寻找新的出路。综合考虑认为:1.永寿土布可采用新思路、新观念、新实验,打破传统的固定模式。2.借鉴国内外各种织锦的先进技术和超前理念,利用自身现有的优势条件,改良永寿土布的织作材料和图案的单一模式。3.运用传统的织物技艺结合现当代文化背景,呈现一种超越传统的、平面的、多种材料融合的、新的表现形式的“物”。4.把握好当下国家对农村以及县级城市发展的扶持政策。根据以上四点,通过综合材料的织作模式以及总体艺术的思维逻辑,并且要具有一种实验精神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组织可实施力量争取运用永寿土布传统语言转换设计的新模式、新思路。实现现代意义上的“科技织物”、“智能织物”、“环保织物”。

参考文献

【1】宋亮.陕西永寿县治迁移考【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9.34(04):158.

【2】邵亦扬.后现代之后——后前卫视觉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144.

【3】(英)迈克尔苏立文.徐坚译中国艺术史,【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260.

【4】王赛.当服饰遇到石墨烯,智能花火绽放.【J】.纺织服装周刊.2016.(12):1.

【5】陈实,郑楷洪,孙凌云等可穿戴计算设备中振动表情的设计与应用.【J】浙江大学学报(工學版).2015.49(12):2299.

【6】邱志杰.总体艺术论.【M】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2:251-260.

猜你喜欢
土布缂丝云锦
南京云锦的故事
异丙酚在人工流产手术麻醉中的效果
用土布贴画留存美的生活
江南色织土布的现状分析以及纹样探索创新
缂丝之美,从皇室走入民间
杭州市土布文化产业化发展个案研究报告
金文云锦从大师工艺到大师企业
焱鼎—KE演绎中国传统生活美学
“织中之圣”藏巷陌
一步一布的温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