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因式分解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运用刍议

2021-03-11 23:08吕杰
天府数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八年级启发式教学

吕杰

摘 要:在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因式分解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因式分解主要指的是算式的恒等变形,也可以当作是整式乘法相逆的过程。在因式分解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方法很多,具有较强的技巧性,因此对学生的整体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在开展教学中需要注重因式分解的启发式教育,帮助学生更为透彻地理解因式分解,发挥其导向作用。

关键词:八年级;因式分解;启发式教学

初中数学是小学数学的延伸,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认知能力出发,开展启发式教学,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全面发展。初中阶段数学的学习难度有所提高,尤其是学习因式分解这一节内容,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启发式教学必不可少,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可以推动课堂的构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一、启发学生的疑问

在课堂教學过程中,老师可以尽可能多地向学生提问,用问题启发学生去积极思考,通过思考活跃思维。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容易混淆相近的过程和本质属性。

例如,在学习因式分解的过程中,其与整式的乘法之间有区别又有联系。因此,在学习因式分解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先用整式乘法举例,让学生们计算,并回顾整式乘法的内容,接着提问:等式具有什么性质?通过等式的恒等性得到多项式从和到积的变形,得到概念,“将多项式化成整式积的形式的变形就是因式分解”。在这时,往往一部分同学会产生疑惑:为什么前面学了从积到和,现在又要学习从和到积?这一部分同学因为不能理解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的区别,常常只机械记忆概念,而不知道什么时候用整式的乘法,什么时候又用因式分解。所以,在学完概念后,老师还可以提问两个问题:整式的乘法我们可以用来算什么?因式分解可以用来算什么?让学生讨论,举例说明。这样层层启发后,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区别就了然于心,再也不会混淆了。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这是学生去参加某种教学活动的动力,能够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在实际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激起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多思、好问、求索,这也是启发式教学开展的重点。

在学习因式分解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平方差公式,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们提问,哪个同学能够更快地把(100²-4)÷98算出来呢,利用口算的方式,这时学生就会表现出较大的学习兴趣。学生会有这样的疑问,这种题目也能口算吗?教师给予学生肯定回答,可以用我们学过的一个公式计算,让学生讨论思考。但是,很多同学想不明白,教师启发学生思考:4能写成平方吗?可以用什么样的公式?在这个过程中,运用这个公式,进行了怎样的变形?引出平方差公式可以用于因式分解。在学习其他公式时,教师也可以举出类似的题目,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的氛围也能够活跃起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到教学目标。

三、创造教学情境

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处于一个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对一些数学公式的课程需要借助事物的感知才能够把握。因此,在公式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创设相应的情境。

如因式分解涉及完全平方公式时,教师可以拿出四块面积不同的巧克力,分别是两块边长为a和b的正方形,两块长为a、宽为b的长方形,要求按面积均分给四个学生。怎样分呢?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想想办法,学生们纷纷动起脑筋。有些同学会想到把四块拼凑成一个正方形,然后用小刀沿正方形的对角线切成四块。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拼成之前的巧克力面积是多少?两个面积有什么关系?学生们会发现:a2+b2+2ab=(a+b)2。这时教师可以指出,两个数平方与这两个数积的两倍等于两个数和的平方,这也是用完全平方公式来因式分解[1]。

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们通过具体实例的操作,可以迅速掌握公式的特征,并印象深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八年级数学因式分解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启发式教学的应用。通过启发学生疑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教学情境等各种方式来更好地让学习学习因式分解,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孙寿春.探索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导向——以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因式分解”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18(11):46+75.

3841500338291

猜你喜欢
八年级启发式教学
八年级《远撑前滚翻》教学设计
映像长三角 快乐定向跑
八年级语文教学的方法探讨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启发式教学改革探讨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运筹学》教学模式探讨
关于提高八年级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研究和实践
我国高校教师“启发式教学”方法运用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