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2021-03-11 23:08张艳宏
天府数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张艳宏

摘 要: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形成独立思维模式,能独自解决各种问题的技能,相比较对题目答案的讲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更应重视。本文立足于高中数学教学角度,分析了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中数学;思维能力;课堂教学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施,高中教学方法也随之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改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这一过程并不是一气呵成的,需要长期的尝试、引导、总结,从而得出真正适用于学生的教学方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数学思维能力

囿于当下数学已然成长为具有独特特质、对于学生来说愈发深奥、晦涩的学科,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敬而远之,究其原因,大多数因为学生自己并没有透彻理解数学学科的本质,没有透彻理解数学公式或者数学计算方法,还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学生自己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这主要源于固有教学模式,通常教师为课堂重心,过于干涉学生思考过程,致使学生在课堂上只能随着教师的教学节奏被迫接受重要知识,久而久之,这种情况得不到改善,学生就产生惰性,欠缺自主思考能力,而数学思维能力自然就无法培养。针对这一现实困境,老师应该结合现实困境,找到长期存在这些问题的根源,大胆改变固有课上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启迪的方式,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智慧和才能,通过有趣的讲课方式,吸引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大胆互动或者提出疑惑,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不仅收获了成绩还收获了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上,针对课本上一个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思考改变某一个已知条件,创造新题并解答,这种方式能够提高举一反三能力,在短暂的学习时间内习得愈多的数学解题技巧。

2以优化元认知能力为载体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数学元认知活动中,元认知能力是最为主要的能力之一,这一能力实际就是对自我思维有意识地进行监控和调节,涉及的认知能力,具体可以细分成三种:第一,数学元认知知识能力;第二,数学元认知体验能力;第三,数学元认知监控能力。数学元认知能有效地监控学生思考的过程,若学生遇到思维障碍时,能及时调整思维方向,纠正思维,只有提升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才能解决困难,借助反馈信息对思考方式进行及时调整,对解题策略及时进行优化。使得学生的解题效率得到提升。具体而言,需要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中做好以下工作。

2.1强化学生的元认知知识

为了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元认知的调控作用,需要切实强化学生的元认知知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在解题时有意识地进行评估与调整。在日常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强化学生元认知知识的培养,并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定位,合理评估自身的解题能力,比如是否能胜任解题,是否在知识结构上存在需要完善的缺陷,引导学生在解题的同时还要反思自身表征方式的合理性、解题策略的优化性。

2.2强化学生的元认知体验

学生的元认知体验的不足,主要表现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存在知识储备不足时,对问题理解不到位,这将导致学生出现失望和沮丧的负面情绪,此时就需要引导学生结合学习情况对学习目标进行及时的调整,并对原有知识结构件重新调整,着力实现新认知与原有知识结构的同化与顺应,这样学生在发现自身知识储备不足时,就能自发学习而进步。此外,还要注重兴趣激发,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动力,增加创造性思维。

3以优化表征问题为载体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大力发展学生智力,需要切实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以此作为重要保障,也是促进数学学习能力提升的前提。但是高中数学知识学习不能按照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因为高中数学基础知识难度较大,数学思维方法变得更加多元,传统的题海战术、死记硬背属于低效学习方式,为帮助学生采用数学思想学习数学知识,应紧密结合高中生的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时,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一些高中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往往只是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而很少与实际生活关联起来,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采用实物情境来表征,以深化学生的数学问题理解,更好地感受如何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比如: 若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的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也是垂直关系。这一过程采取语言来表述时,学生理解较为抽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定的情景: 夜晚校园道路两边的路灯杆,由于被其它多个路灯照射后,在地面投射出多条影子,要说明路灯杆与地面为垂直关系,即为了证明这一定理,就需要从多条影子中选定两条相交的影子来研究,从而通过证明路灯杆与两条相交的影子为垂直关系,实际就证明了路灯杆与地面为垂直关系。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利用了真实情境,使得抽象化的数学证明问题得以简化,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形象掌握抽象化的知识。而在此基础上,需要引导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之间的关联,使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得到培养。因此需要采取展示表征问题来体验和感受合理表征问题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结论:

综上所述,启发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高中教学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其顺应了社会素质教育普及的发展潮流、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历程。在培养过程中,应侧重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概括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调整学生原有思维模式漏洞、因材施教、循序渐进、重视实践教学,从而加快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李旭强.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变革与创新探究[J].考试周刊,2020(81):85-86.

[2]王丽红,杨柳.高中数学作业“减负”与“增效”的平衡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7):65-66.

[3]黄敏.发展思维,发现数学的“真、善、美”——刍议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J].数学教学通讯,2020(27):46-48.

[4]周敏敏.浅议高中数学概率统计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17):18-19.

3025500338228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