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设置有效问题,寻求新知的生长点

2021-03-11 00:08梁玲
天府数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生长点方程组定义

梁玲

在一节新授课中,“新知识的生成”至关重要。如何在新课导入中通过有效设问,寻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现呈现两则新课的导入案例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1、两则教学案例分析

1.1案例1:以2013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旋转”新授课的导入为例:

(教师播放新闻联播开场的动态图片)

教师:这是同学们每天晚上7:00最喜爱的节目,大家发现新闻联播这四个字后面的地球在做什么运动?

学生1:转动。

教师:这个转动与我们之前学的平移一样吗?

学生2:不一样,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直线方向做相同距离

的移动。而转动是在转圈。

教师:很棒,观察很仔细。大家还能举出生活中转动的例子吗?

学生3:钟表指针的转动、风扇转动的叶片、旋转木马、摩天轮、汽车出入门口的自动栏杆…

(教师PT展示出汽车出入门的自动栏杆、钟表指针的转动、风扇转动的叶片)

教师:当这些物体转动时,“运动”的是什么?固定不动的又是什么?

学生4:“运动”的是物体上的每一个点,固定不动的是它绕着转动的那个点

教师:这位同学很有观察力。汽车出入门的自动栏杆、钟表指针的转动、风扇转动的叶片等等这些转动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呢?

学生5:都绕着一个点转动,都有一个转动的方向,都转动了一定的角度。

教师:大家还有其他的共同特点补充吗?

全体学生:没有。

教师:这位同学总结得非常的全面,平时在生活中应该是一个很用心生活的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中的这种“转动”,我们在数学给它一个专用术语叫做“旋转”。同学们可以从刚才的观察总结出发给“旋转”下个定义吗?

学生6: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按照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运动叫做旋转。

教师:真棒,抓住了旋转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条件给旋转下了定义。其他同学有不同的看法吗?学生7:我觉得应该在定义中补充“把一个图形上每一个点”,其他一样。

教师:你是发现一个物体在旋转的过程中,它上面的每一个点都在做相同的运动吗?

学生7:是的。

教师:很棒。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找到旋转的定义画出来并默读一遍。

案例分析:本节新课的导入从学生每晚收看的“新闻联播”片头导入,熟悉的声音及图像马上引起了学生的注意,从老师的提问,学生观察到这个地球的运动与前面所学的“平移”不一样,再观察我们的生活中,发现有很多这样的运动,找出这些运动的共同点,就抓住了物体旋转的条件,进而能顺利生成旋转的定义,像这样从学生的生活中找到数学模型,既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又寻找到了新知识的生长点,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1.2案例2:以2103湘教版七年级下册“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一一代入消元法”导入为例:

引入问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将学生的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展示:解法1:设有鸡有x只,则兔(35-x)只,由题意得:2x+4(35-x)=94解法2:设有鸡x只,兔y只,由题意得: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种解法,想一想:“引入问题”中有几个未知的量?列出的方程与方程组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观察解法,思考与同桌交流)

教师:在“引入问题”中一共有几个未知的量?

学生1:两个

教师:哪两个?

学生2:鸡的数量和免的数量。

教师:在这两种解法中,解法1中只设了一个未知数?它的另外一个未知数怎么办呢?

学生3:我们可以用鸡的数量x来表示兔的数量。

教师:在解法2中,我们是否也可以用鸡的数量x表示兔的数量呢?

学生4:可以通过移项,将方程x+y=35变成y=35-x

教师:真聪明,方程2x+4y=36中的y也等于(35-x)吗?

全体学生:是的。

教师:这为我们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带来了什么启示?

学生5:我们可以将二元一次方程组变成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教师:很好。解法2中,列出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虽然我们现在不能一下子得出这个方程组的解,但通过“变形代入”可以将其转化为已经学过的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来解决,这就是化归,這种数学思想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经常会遇到。

案例分析:“引入问题”教师呈现的这两种解法,目的是通过对比让学生感知新旧知识间的关联。本节课与前面所学的“一元一次方程”在认知上它们之间是一种继承关系,在教学中,通过解法1的铺垫,再将解法2与解法1相比较,让学生顺利发现了兔的数量可以用鸡的数量x来表示,这一发现也就顺利实现了“二元”向“一元”的转化,让学生初步感知“代入消元法”的本质和对接下来学习“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大有益处。在这节课的引入中,教师从学生己有的解题经验出发,通过层层设问,将要学的新知识转化成学生已经掌握了的旧知识,最后“水到渠成”的生成了新知识。

2、感悟

2.1新课导入问题的设计应找准知识的生长点,确定探究的起点和方向

一节课在什么地方设问?怎样问?将直接影响整节课的生成。新知识的探究生成,具有一定的曲折性,学生往往在整个探索过程中会陷入“山重水尽疑无路”的境地。因此教师找准设问点,为学生指明方向,将学生带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如直接问学生“怎样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学生在新知识的生成上就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将两种解法进行对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一元一次方程”出发,确定本节课探究的方向“消元”,通过层层设问,让学生豁然开朗,原来可以将“二元”转化为“一元”,让学生在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通过参与,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不断增强学习信心和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2.2新课导入问题设计揭示本质,在难点突破处获取新知生长点

教师在新课导入时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课的重难点,通过问题设置让学生能顺利获取新知识。如“旋转”一课中,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发现生活中有非常丰富的实例,可是难点是如何从这些实例中构建出数学模型。在整个新知的生成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引导”功能,通过一系列有效追问,最终顺利生成“旋转”的定义。追问是教师“引导”功能得以发挥的有效手段,设问在难点突破处,学生思维由此得到激发,思维得到发散与深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新知识。

3339500338220

猜你喜欢
生长点方程组定义
以爱之名,定义成长
《二元一次方程组》巩固练习
定义“风格”
例说直接证明之分析法
直接证明分析法
小学数学学习的生长点
巧用方程组 妙解拼图题
一起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
“挖”出来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你正确用(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