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新征程 开创应急管理事业新局面
——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2021-03-11 06:25本刊编辑部
中国安全生产 2021年1期
关键词:救援应急管理

文/本刊编辑部

应急管理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在极不平凡的过去一年里,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1998年以来最严重的洪涝灾害等一系列重大挑战,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敢于担当、攻坚克难,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严密防范复工复产安全风险,深入开展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重点地区“开小灶”专项整治,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取得了全年无特别重大事故的历史性成绩,全年因洪涝灾害死亡失踪人数降到大汛之年的最低,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作出了积极贡献。

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在京以视频形式召开(摄影:胡光伟)

国务委员王勇指出,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做好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和意义更加重大。全系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准确把握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党对应急管理事业的全面领导,改革创新、担当作为,补短板、强弱项,在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上狠下功夫,在进一步健全完善体制机制上狠下功夫,在加快提升综合应急救援能力上狠下功夫,在筑牢夯实应急管理基层基础上狠下功夫,在加强全系统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上狠下功夫,以更加扎实有力的工作,努力开创应急管理事业发展新局面。

应急管理部党委书记黄明在会上强调,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化解存量风险、防范增量风险,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创造良好安全环境,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应急管理成绩单新鲜出炉

据了解,2020年是全国应急管理部门全面履行职能的第一年。一组组数据新鲜出炉,从不同侧面展现了2020年全国应急管理工作的优异成绩,许多数字很是亮眼,其中的“减”与“增”格外引人瞩目。取得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三个历史最低、两个历史首次”(自然灾害死亡失踪人数历史最低、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历史最低、重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历史最低;首次未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首次化工、烟花爆竹、非煤矿山、工商贸等重点行业领域同时未发生重特大事故)的成绩。

一年来,应急管理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和消防指战员迎难而上、担当作为,竭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

全力投入疫情防控伟大斗争。面对突然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和消防救援队伍全力投入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大力支持湖北、武汉主战场和重点地区,做好防疫洗消、医疗废弃物和防疫物资转运、救灾物资保障等工作,强化定点医院、集中隔离区、防疫物资生产企业等重点单位安全服务,创新制定了八项措施,服务“六稳”“六保”大局。奋力夺取防汛救灾重大胜利。面对多地罕见雨情汛情灾情,应急管理部积极履行国家防办职能,提请国家防总16次启动应急响应,其中2次启动Ⅱ级应急响应共维持24天;充分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综合优势和有关部门专业优势,加强统筹协调,把人员转移避险摆在突出位置,提前预置力量,科学高效组织抢险救援;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救灾资金和物资快速调拨机制,有序开展救灾救助。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和倒塌房屋数量较近5年均值分别下降52.7%和47.0%。全力应对各类灾害事故。2020年应急管理部共组织254次应急会商,启动61次应急响应,派出91个工作组深入一线,有力应对了新疆伽师6.4级地震、四川西昌森林火灾、福建泉州酒店坍塌、山西襄汾农村饭店坍塌、浙江温岭槽罐车爆炸、山西太原冰雕馆火灾、重庆松藻煤矿井下起火等一系列灾害事故。

一年来,应急管理部深入贯彻安全发展理念,抓要害抓关键,打出了一套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组合拳。

以非常之举解非常之困。牵头成立了国务院督导组,对江苏安全生产问题“开小灶”,对四川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进行常驻督导,部署实施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着力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最严格的措施化解突出风险。突出危化品系统性安全风险,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危化品安全生产工作意见;汲取黎巴嫩贝鲁特大爆炸事件教训,迅速开展3轮硝酸铵等危化品安全风险隐患专项排查治理,对全国40家硝酸铵生产企业制定了“一企一策”问题清单;完成了2轮危化品重点县专家指导服务;地方应急部门与消防机构建立了重大危险源企业联合监管机制;开展野外火源治理和打击违法用火行为专项行动,推动开展输配电线路火灾隐患专项整治,去年森林火灾起数和受害森林面积同比分别下降50.3%和38.1%。举一反三防止重蹈覆辙。把事故教训当成宝贵财富,对近5年12起特别重大事故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回头看”,抓住每一起重大事故总结反思、深化整改,严肃约谈10个地方政府和4家中央企业负责人,加强事故典型案例警示教育,推动化危为机、转危为安。

一年来,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充分发挥综合协调和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职能作用,坚持全过程全灾种管控风险,强化关键节点风险防范,加强安全监管执法,压实各方责任,确保了全国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全国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5.5%和8.3%,大部分地区和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

一年来,应急管理部坚持改革方向不动摇,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制定了健全地方防汛抗旱工作机制和健全完善地方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机制两个指导意见,进一步理顺应急指挥体系。中央出台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意见,组建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加强了危化品监管机构和力量。健全应急管理法制机制。推进《突发事件应对法》修改工作,修订《安全生产法》,推动在《刑法》修改中增加了危险作业罪等法定刑;印发实施国家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和防灭火指挥部运行机制;集中发布一批应急管理标准。加快构建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加速转型升级,新组建地震灾害救援队461支,建设“10+2”森林消防综合应急救援拳头力量;推进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会同民航等有关方面健全航空应急联动保障机制;建成“国家应急指挥综合业务系统”,实现灾害事故信息报送“一张网”、指挥调度“一键通”;推动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搭建应急资源管理平台,实现应急物资全程监管、溯源和一物一码精细化管理;推动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部署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应急一张图”持续升级,危化品重大危险源、煤矿和三等以上尾矿库全面联网监测。

推进体系能力建设 “五个方面”

会议要求,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刻理解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切实转化为推动“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要始终做到“两个维护”、立足“两个大局”、坚持“两个至上”、统筹“两件大事”、强化“两个根本”,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做到“两个维护”,从讲政治高度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应急管理部门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组建的部门,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授旗、亲自缔造的队伍,更要不断增强拥护核心、跟随核心、捍卫核心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毫不动摇维护党中央权威,将一切工作体现在保卫人民安全、维护人民利益上,以践行初心使命诠释政治担当,把对党的忠诚体现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具体行动上,始终以实际行动和实际效果做到“两个维护”。

立足“两个大局”,从战略全局谋划应急管理工作。要胸怀“两个大局”,清醒认识国际环境深刻复杂变化给应急管理带来的冲击,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自觉在“两个大局”下谋划好工作。要服务“两个大局”,尽最大可能把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等领域具体风险化解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同时做好应对突发性外部安全风险的充分准备。

坚持“两个至上”,树牢应急管理根本价值遵循。应急管理部门和消防救援队伍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建、为人民而战,要把“两个至上”作为根本价值遵循,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褒奖作为最高荣誉,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冲锋在前;作为正确抉择的根本前提和检验标准,落实于应急管理工作各方面,落实在每一次行动中,以对人民生命安全极端负责的精神履职尽责。

统筹“两件大事”,更加有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牢牢守住安全这条底线,绝不能只重发展不顾安全,同时防止只管安全、忽视发展。以提升企业安全水平促发展,运用专家服务、科学监管、精准执法等手段,指导督促企业消除隐患、改进工艺、加强管理,整体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强化“两个根本”,推进应急管理深刻变革。要善于抓源头、抓根本,用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重大机遇,着力解决根本性问题,不断推进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健全法律法规预案标准,全过程提高风险防抗、监测预警、处置救援、恢复重建等应急管理能力,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提高工作的专业化、精细化水平。

应急管理部强调,编制好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要坚持以人的现代化为基本,着力构建现代化的应急指挥体系、风险防范体系、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体系、应急管理法治体系,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四大难题”

会议指出,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应急管理工作要有新气象、新作为。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是必须扛起的重大政治责任,是必须履行好的核心职责。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和防灾救灾的基础仍然薄弱,形势复杂严峻,既有存量风险又有增量风险,城市高风险和农村不设防的安全状况没有根本改变,重点行业领域的高风险特征没有根本改变,事故隐患大量存在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外部环境深刻复杂的新问题新风险又不断增加。

解决责任不落实的难题。落实党政领导责任要细化具体,推动地方层层制定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和年度“工作清单”,把履责情况纳入述职考核、巡视巡察内容,把安全生产纳入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落实行业监管责任要具体明晰,对模糊地带要按照中央精神、法律法规并结合本地实际提出解决办法,对职责交叉、联系紧密的领域和环节“共进一步”,建立联动工作机制,防止事前事中出现监管盲区、事后甩锅推责。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要激发内生动力,既要严格管理又要优化服务,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和影响企业安全生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的形势下,要创新方法手段,对重点企业“一企一策”指导服务,确保管到关键处。

解决源头风险管控不到位的难题。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要求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切实管住源头。要强化安全准入,涉及高危行业领域的国土规划、产业布局、项目审批等,要推动建立安全联合审批制度,防止把关不严埋下新隐患,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要严防已淘汰的高风险产能异地转移、风险转嫁。要提高安全设防水平,要在具体化上下功夫,找出具体设防点,运用法治的、行政的和市场的手段,引导推进升级改造。要在标准规范上下功夫,系统梳理和完善不适应安全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研究完善重点行业领域标准,完善重要设备设计标准。要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实施矿山智能化发展规划,深入实施安全技能提升行动,强化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和技能考核。

解决安全检查查不出问题的难题。在提升队伍能力上要有新突破,从思想认识上解决不想查、不敢查的问题,从工作作风上解决不认真不深入查的问题,从专业精神上解决查不出的问题。在精准执法上要有新突破,要深入推进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进分级分类精准化执法,持续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在科技信息化手段运用上要有新突破,建立全国统一的应急管理监管执法信息平台,不定期开展网络巡查执法,加快建设安全生产执法数据库。

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专项整治不能等同于一般化的安全大检查,要着眼于“两个根本”,运用系统观念,防控重大风险,破解基础性、源头性、制度性等突出问题,加快突破爬坡过坎期和瓶颈制约期。一定要把本地区、本领域最大风险排出来,把防范控制的底线划出来,把有力管用的措施拎出来,深入推进危化品、煤矿、消防、非煤矿山、工贸、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

实现体制机制改革“三大突破”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要有新突破、新进展。经过机构改革两年多来的探索实践,应急管理大的机制基本形成,2021年要针对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出台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意见措施,全系统要同心协力,推进落实落地。

完善应急指挥体系。按照常态应急与非常态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建立总部指挥机制,强化应急管理的统筹协调。汇聚各方数据资源,建设智能化国家应急指挥平台,建强专业指挥与支持团队,打造专业化指挥员和专家队伍,实现科学精准指挥。按照“上下基本对应”原则,推动进一步理顺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灭火、抗震救灾等指挥机制,构建上下贯通、衔接有序的工作体系。

落实应急管理体制。更好发挥我国制度优势,应对急难险重任务,构建统一指挥、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抓紧落实矿山安全监管监察体制改革,完善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监管体制。

深化消防救援队伍领导指挥体制改革。要总结成功经验,健全政策制度体系,走出中国特色消防救援新路子。

提升综合应急能力“四项举措”

综合应急能力要有量的增加、更要有质的提升。

提升风险监测预警能力。着力提升综合风险监测研判水平,健全风险动态联合会商机制,加快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建设,汇聚部门、地方和社会各类数据,建设国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平台。着力提升高危行业安全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城乡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工程,加快实施“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推进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联网。着力提升地震监测预警能力,全面推进地震预警工程项目建设。

提高救援队伍实战能力。要建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建设一批国家、区域、省域、市域机动和拳头力量,提高极限条件下的综合救援能力;聚焦“一主两辅”任务和“跨区域综合救援机动力量”定位,加快森林消防救援力量转型强能。要大力发展政府专职消防员和志愿消防员,制定规范政府专职消防员管理规定,实行联勤联管联训联战。要统筹推进安全生产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强区域和专业救援基地建设,建强应急医学救援队伍,支持社会救援力量发展。

大力加强航空消防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按照中央与地方结合、购买与租赁结合、研发与引进结合、短期和长远结合的原则,构建大型固定翼飞机、直升机与无人机高低搭配、远近结合、布局合理、功能合成的航空器体系。健全完善空域使用、航空路线审批、飞行服务保障、机场骨干网络联动机制,完善气象保障、训练基地、化学灭火等基础设施配备。尽快形成与我国综合应急救援任务相适应的国家航空消防应急救援力量体系。

提升应急物资保障能力。按照建设现代化应急物资保障体系要求,编制《应急物资保障“十四五”规划》,提升应急物资保障的科学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完成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修订工作,进一步完善应急资源管理平台,健全中央救灾物资快速调拨和会商研判机制。创新救灾捐赠管理,健全与相关部门联动机制,提高救灾捐赠工作的精准性和规范化水平,确保全社会的每一分关爱都得到有效落实。

强基固本牢牢抓好“三个依靠”

应急管理部门组建时间不长,基础薄、基层弱,既要加强顶层设计推动,更要在强基固本上下功夫。要把2021年作为强基之年,把整个“十四五”作为强基阶段,立足当前解决问题,着眼长远谋划布局,依靠科技、依靠法治、依靠群众,创新方法手段,加强基层、夯实基础、大练基本功。

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建设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灾害事故预防处置科研中心,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城市安全和危化品安全研究工作。应急管理信息化要坚定不移走集约化建设、融合式发展、扁平化应用的路子,在现有成果基础上推进高质量发展。应急核心装备能力建设要有创新突破,针对重大灾害事故抢险救援和通信保障等装备需求,确定一批重点任务、搭建一批合作平台、成立一批任务性的项目组。创新应急管理人才和教育工作,推动建立符合应急管理职业特点的部属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招录机制,强化职业精神教育;加强应急管理学科建设,引导全国高校大力培养各类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加强应急管理国际交流与合作。

面对多地罕见雨情汛情灾情,应急管理部加强统筹协调,科学高效组织抢险救援(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供图)

加强法规预案标准建设。加大应急管理基础性关键性立法工作力度,配合完成法规修改,制修订自然灾害防治、应急救援组织、国家消防救援人员和危化品、矿山、煤矿安全,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和森林草原防灭火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推进普法工作。突出落实责任、风险防控等重点环节领域,健全标准体系。创新新体制下的应急预案管理,增强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提高预案质量。抓紧制定一批抢险应急预案,健全工作机制,优化组织指挥、力量运用、技术战法和行动模式。城市群、都市圈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要完善联防联控机制,提高区域协同响应能力。

制定实施基层应急能力提升计划。基层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基层应急管理目前还缺乏系统性的制度安排。今年国家层面要制定专项行动计划,全系统要上下联动、共同努力,尽快实现突破。要健全基层组织体系,落实应急管理及救援人员力量,发挥基层应急管理信息员哨点作用。要开展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健全应急物资储备,完善公共消防设施和应急避难场所,推进灾害风险网络化管理。要充分调动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积极性,广泛发动群众、动员社会参与、汇聚民智民力,构筑起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

猜你喜欢
救援应急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紧急救援
3D打印大救援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救援行动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