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飘萍:以笔为枪的秘密共产党员

2021-03-11 07:19
北京支部生活 2021年2期
关键词:京报申报报纸

简介

邵飘萍(1886年10月-1926年4月),浙江东阳人。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中国传播马克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中国新闻理论的奠基人。

邵飘萍本来是三尺讲台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但动荡的局势让他深感在报纸上刊载文笔犀利、富有感染力的文章,更能唤醒国人。于是,邵飘萍开始给上海《申报》写地方通讯,从此与报纸结缘,并成为他一生的事业。

1916年,邵飘萍接受《申报》聘请,担任该报驻京特派记者,负责撰写“北京特别通讯”专栏稿件,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享有“特派员”称号的记者。

1916年7月,邵飘萍抵达北京,此时北京的新闻界一片混乱。为了扭转这种局面,邵飘萍在南城的珠巢街(今珠朝街)租下一处房子,创办了一家新闻编译社,开了国人自办通讯社之先河。除办通讯社之外,邵飘萍还心心念念地要办一份属于自己的报纸。《申报》的聘约期未满,他便主动请辞。几经周折,1918年10月5日,《京报》面世了。邵飘萍手书“铁肩辣手”4个字悬挂在编辑室。在邵飘萍的带领下,这家位于北京前门外三眼井38号的报社,逐渐成为抨击黑暗、伸张正义的前沿阵地。

为了获得一些独特、真实的消息,邵飘萍在采访政府要人时,通过迂回曲折的旁敲侧击,从对方不加戒备的谈论中,巧妙地获取一些不可多得的新闻。他不动声色地摸出纸笔,随意写张便条,然后送给在门外等候的“脚踏车”记者,新闻信息随得随发。

在新文化运动中创办的《京报》,既受新思潮的影响,又代表着新潮流,不久便成為推进五四运动的强大舆论阵地。五四运动中,《京报》刊载了大量揭露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等卖国贼的文章。

随着国内局势越发紧张,邵飘萍深感一般的宣传报道已经远远不够,他积极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

1925年,经李大钊、罗章龙介绍,邵飘萍在北京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其社会地位与名望,党组织要求他以特殊身份开展工作,他的共产党员身份便从未公开过。

1926年4月初,奉系军阀张作霖与直系军阀吴佩孚联手攻打北京。邵飘萍历来以笔作枪,猛烈抨击土匪出身的张作霖的各种罪行,早被奉系军阀头子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为了缉捕邵飘萍,奉军以造币厂厂长一职和两万块大洋为诱饵,收买曾与邵飘萍有过旧交的大陆报社社长张翰举。

4月24日,在张翰举的欺骗下,邵飘萍回京报馆料理馆务,不料途中被预先埋伏的侦探逮捕。4月26日凌晨,邵飘萍被奉军执法处以“勾结赤俄,宣传赤化”的罪名,押赴天桥东刑场枪杀。临刑时,邵飘萍面无惧色,讥讽地向监刑官拱拱手说:“诸位免送!”随后仰天长啸,慷慨赴死。

(责任编辑:徐玲玲)

猜你喜欢
京报申报报纸
“文本中的文本”:晚清时期新报中的京报
清朝传播政策的价值取向及评价
鼠国要上天之离你十五米
铁肩辣手乱世飘萍
全国结婚率“五连降”
确实不容易
非常魔典
旧报纸·巧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