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昌都市引种美竹无性系种群结构调查

2021-03-13 10:36张伟焕
世界竹藤通讯 2021年1期
关键词:样方昌都株数

张伟焕 庄 洁

(昌都市林业和草原局西藏昌都 854000)

昌都市地处横断山脉和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中上游,位于西藏东部[1]。境内最高海拔6 950 m,最低海拔2 015 m;岭谷相间,峡谷深切,高差悬殊。由于山高谷深,地形复杂,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显著立体气候特征。藏东高原特殊的生态环境需要引种植物应具有足够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对于竹子引种而言,首当其冲要考虑其适应性,做到“适地适竹”,成活率是最主要指标之一[2]。

美竹(Phyllostachys mannii) 属于禾本科刚竹属,分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以及西藏南部;其箨鞘革质,背面紫色,有淡黄绿色条纹;末级小枝具1或2叶;叶片披针形。美竹可再生性、适应性、抗逆性强,耐寒、耐旱,多生长在山坡、丘陵,也能在干燥瘠薄的土壤以及石粒土壤上正常生长,这对于扩充高海拔地区城市绿化树种备选库及改善山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昌都市为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不断丰富市区绿化树种,于2017年从云南昆明等地首次开展美竹引种栽培试验,经过3年的精心栽植管理,引种的美竹平均成活率达80%以上,标志着竹子引种在昌都市市区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竹类种群结构包括年龄、高度、胸径、数量、密度等要素,是竹类种群的基本特征[3]。目前,研究藏区竹类种群结构的相关文献甚少。本文调查分析了引种的美竹无性系种群结构特征,以期为昌都乃至藏区其它地方的美竹林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1 试验地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在昌都市区达玛拉公园美竹林,地处北纬31°7′8″、东经97°11′14″,坡度45°,海拔3 260 m。试验地日照时间长,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干湿分明,夏季多夜雨,冬春多风,年平均气温8.9 ℃,年降雨量400~600 mm,无霜期80~127 d,土层厚度(A+C) 为10~20 cm。美竹林于2017年6月初开始引种栽培,面积约0.67 hm2,日常进行适时锄草、施肥、灌溉等综合管护措施,未发生病虫害,成活率较高。试验竹林周围分布有云杉、金叶榆、旱柳、燕麦草等植物。

1.2 研究方法

于2020年11月20—23日,在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试验地(美竹林内) 西坡设置3个固定样方,样方规格为2 m × 10 m (样方内约280分株),对样方内每一立竹的年龄、高度、胸径和丛数进行实测,通过EXCEL软件对测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是竹类无性系种群特征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同年龄组的个体在竹类种群内的配置和比例情况,对种群的死亡率与出生率有明显影响,可直接影响到整个竹类种群数量[3]。对美竹无性系分株按年龄进行株数统计,分析竹株年龄分布,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在美竹无性系种群中1年生分株占比最大,其次为2年生分株,1~3年生分株数占种群分株总数的92.3%,6年生美竹无性系分株(原栽植的母竹) 仅占7.7%。可见,引种的美竹发笋成竹能力较强,无性系种群年龄结构表现为随着分株年龄的增大,其在种群中所占比例逐渐减少,总体呈现出正金字塔型结构,为增长型种群。

表1 美竹无性系种群分株年龄结构Tab.1 The ramet age structure of Ph. mannii clone population

2.2 高度结构

竹类个体高度差异显示出种群空间变化格局[4]。幼竹竹秆在高生长过程中会通过林窗进入林冠层,理想的高度可以保障幼竹获得的充足光照,确保幼竹健壮生长[5]。由于生长末期的幼竹无性系分株茎秆的高度已固定,因此,在成竹后竹类植物的高度不再增长。

由于美竹无性系种群生长发育受到时空条件、所处环境异同以及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成竹后分株高度表现迥异,从而形成种群自身的表现结构。将美竹无性系分株以0.8 m为一个高度级划分为4级:Ⅰ级0.80 m及以下,Ⅱ级0.81~1.61 m,Ⅲ级1.62~2.42 m,Ⅳ级2.43 m及以上;统计样方内每个高度级的分株所占比例。统计结果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美竹无性系分株高度主要集中分布在Ⅱ、Ⅲ级,占总数的73.37%,Ⅰ级所占比例较小。可见,美竹无性系种群高度结构没有出现低矮化等种群衰退特征。

表2 美竹无性系种群分株高度结构Table.2 The ramet height structure of Ph. mannii clone population

2.3 胸径结构

径级结构直观体现竹类种群的形态特征,也是反映竹类无性系种群表现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6]。生长末期的幼竹无性系分株茎秆的粗度已定,成竹胸径不再增长。将调查样方内的美竹胸径以1.0 cm为一个径级划分为4级:Ⅰ级1.0 cm及以下,Ⅱ级1.1~2.1 cm,Ⅲ级2.2~3.2 cm,Ⅳ级3.3 cm及以上。统计各级胸径分株数所占比例,结果见图1。由图1可知,美竹无性系种群分株胸径主要集中在Ⅱ、Ⅲ径级,Ⅰ径级所占比例较小,Ⅳ径级的植株所占比例更低,说明美竹无性系种群粗度没有出现纤细化趋势。

图1 美竹无性系种群分株胸径结构Fig.1 The ramet DBH structure of Ph. mannii clone population

2.4 竹丛结构

竹丛结构是指竹丛株数的多少,也是反映竹子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5]。竹丛株数越多,冠幅和蔸幅则越大,竹群落所获得的光照、养分也越多。在种群竞争中,丛株数多的竹丛占有较大的优势,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竹种群结构较稳固,在竞争中很难被淘汰。

将调查样方内美竹(共25丛) 的丛株数每5分株为1级划分为4级:Ⅰ级为5株及以下,Ⅱ级为6~11株,Ⅲ级为12~17株,Ⅳ级为18株及以上。分别统计每级的竹丛所占比例,结果见图2。由图2可知,调查的美竹无性系种群丛株数主要集中在Ⅱ、Ⅲ级,其竹丛数分别占总丛数的42.0%和30.4%,亦即中等丛级的竹丛数占绝对优势,丛株数在5株以下或18株以上的竹丛所占比例较小,说明试验地美竹无性系种群结构较稳固。

图2 美竹无性系种群竹丛结构Fig.2 The cluster structure of Ph. mannii clone population

3 结论与建议

3年引种实践显示,美竹在昌都市生长较好,能够正常发笋成竹。美竹无性系种群年龄结构表现为正金字塔型,为增长型种群;植株高生长和胸径生长没有出现低矮化、纤细化等种群衰退特征;每丛竹发笋成竹数量多维持在6~17株。

在引种栽培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地在市区、县(区) 绿化中扩大美竹的种植,这将有助于充实昌都地区的绿化树种,助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猜你喜欢
样方昌都株数
子午岭细裂槭天然分布及其重要性研究
西藏昌都边坝县某滑坡发育特征及防灾思考
典型野生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灌草丛植物多样性研究
生态疏伐采伐强度控制要素探析
大连市农用地膜残留监测分析
不同草种交播对春季冷暖季型草坪草消长的影响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冬季鸟类生境选择研究
巧解“植树问题”
昌都三江流域的新风景
一个新型的昌都正在悄然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