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小菜蛾的识别与防控

2021-03-15 07:03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410125
湖南农业 2021年1期
关键词:十字花科小菜蛾杀虫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410125) 符 伟 唐 涛 王 培

以下是小菜蛾的形态描述,大家可以根据特征分辨小菜蛾。小小青虫,两头尖尖,翅若刀形,相合成脊,相连成菱,相映成趣。米黄小卵,扁平椭圆,表面光滑,遍布叶面。娇小身段,各节明显,体若纺锤,两头细尖。黄绿体色,淡褐背板,臀足后伸,超过腹端。

小菜蛾初龄幼虫仅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在菜叶上形成一个个透明的斑,俗称“开天窗”。3~4龄幼虫可将菜叶食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全叶被吃成网状。在苗期幼虫常集中芯叶为害,影响甘蓝正常包芯;在留种株上,幼虫会为害嫩茎、幼荚和籽粒。1年中小菜蛾有2个发生高峰期,在长沙、岳阳等平原地区分别是4月中下旬和11月上旬,在怀化、湘西自治州等丘陵山区是5月上旬和10月中旬。甘蓝是湖南省春季的主栽蔬菜品种之一,也是小菜蛾最主要的寄主作物,小菜蛾在春甘蓝上有3个危害高峰,分别是3月下旬、4月中下旬、5月中旬。

根据小菜蛾的发生规律、抗药性水平及为害特点,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方针,从农田生态系统整体出发,保护生物多样性,调控生产环境,减少越冬虫源,提高作物抗虫能力,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当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无法控制病虫为害时,辅以高效、低毒、低残留和低污染的农药防治,将虫害损失降到最低。

1.农业防治①选择叶片光滑的抗性品种。小菜蛾比较喜好在粗糙叶片取食及产卵,因此叶片光滑的十字花科蔬菜品种有利于趋避小菜蛾。②避免同一品种连续种植,建立科学的轮作制度,可实行十字花科蔬菜与水稻“水旱轮作”,不仅能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态环境,还能减少病源、虫源,以种植十字花科蔬菜三四茬后轮作水稻效果最好。为减少下茬蔬菜田的病虫基数,建议在每茬蔬菜收获后,将残株和杂草及时集中清除到田外或就地深埋,种植前对大田进行漫灌或晒田10~15天,以便杀死大田残留小菜蛾的蛹和幼虫。

2.物理防治①频振式杀虫灯。最佳诱杀小菜蛾频振式杀虫灯光波波长400纳米左右,为减少杀虫灯对田间益虫的影响,杀虫灯可配置益害虫分离装置。②性信息素诱捕。小菜蛾性信息诱捕装置由诱捕器、诱芯组成。由于不同害虫的行为习性不一样,要选择适合小菜蛾的诱捕器,诱芯和诱捕器配套使用。诱捕器可以重复使用,但要及时更换诱芯。诱捕效果直观,防治成本低,操作简单又干净。一般每667平方米可设置小菜蛾诱捕器5个,十字花科作物连片种植面积1.3公顷以上时使用效果更好,每667平方米设置小菜蛾诱捕器3个即可,放置在十字花科作物顶部上方20~30厘米。

3.化学防治要避免单独使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一种药剂1年最多使用1次。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如阿维菌素类、昆虫生长调节剂类农药以及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等,应注意施药时间,除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使用效果更好外,一般宜在黄昏时使用。阿维菌素、巴丹和虫酰肼均能防治多种害虫,7—9月田间小菜蛾种群数量相对较低,而其他夜蛾类(如甜菜夜蛾)数量较多时,以上3种药剂轮换使用可达到防治小菜蛾和兼治其他蔬菜害虫的目的。

氯虫苯甲酰胺是近年来对鳞翅目害虫有效的新型药剂,可在5—6月和10—11月小菜蛾发生高峰期使用1~2次;在发生高峰期间,还可与多杀菌素、定虫隆、氟虫腈和茚虫威等多种高效农药轮换使用,但每种药剂每茬菜使用不能超过2次。

猜你喜欢
十字花科小菜蛾杀虫
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与半闭弯尾姬蜂种群动态研究
农用杀虫灯在我国的研发及应用分析
4种不同品牌杀虫灯对遵义烟田昆虫的诱杀效果
“杀虫专列”
0.5%印楝素悬浮剂防除白菜抗性小菜蛾药效研究
小学生发明杀虫剂
蔬菜高效安全农药复配配方的筛选
十字花科根肿病研究现状及展望
十字花科果实中假隔膜的比较解剖研究
大庆地区十字花科蔬菜田主要害虫的发生与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