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十年:从“加个微信”到“扫个码”

2021-03-15 09:58陈显玲
南都周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张小龙好友程序

陈显玲

在互联网界,微信就是个异类。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听到这句评价,觉得“很惊讶,也很自豪”。

2011年1月,微信正式上线,它在悄无声息中,接管一个人的全部社会关系:从最初的人与人、人与信息,到如今十年节点时加速发力的人与服务。

2021年1月19日,微信公开课pro中,小程序商业化被频频提及。在一个逐渐扩容的小程序生态中,曾经微信里聊天晒照的个人变为消费者,从克制的社交平台杀入竞争激烈的电商深水区,微信将如何自我约束,又将走向怎样的未来?

“加个微信”扩容社交场

两年前,90后媒体人戴晋发现,手机通讯录已经名存实亡,她许久没有新增号码了。

除了快递外卖和骚扰电话,其他所有联系都可以在微信完成:采访沟通可以微信语音,闺蜜聊天用视频通话,朋友圈围观好友动态,点赞和评论两招已够耗去一个90后的线上轻社交能量。

过去十年间,“加个微信”成为十亿多人的主要社交方式,微信成为一个基础的信息传递工具和平台,微信团队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会引起信息洪流流向的变化。

自从腾讯员工在微信后台敲下第一行代码,它开启了接管了一个人社会关系的通道。

微信打破了英国牛津大学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提出的邓巴数定律。邓巴根据猿猴的智力与社交网络推断出: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约为150人,但每个微信限定的好友数最多是5000个,是普通QQ用户好友上限的十倍。

2020年初,将近100万人已经接近5000好友,这成为催促微信团队扩大好友数目的信号。

对社会关系扩大和复杂的思考贯穿在微信的进化里。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说,“我们扩大5000好友这个限定非常容易,但是对于它带来的影响,说实话诚惶诚恐,我们会反复思考”。

更让他隐隐不安的是“附近的人”功能上线,“从前我们和附近的人的界限将被打破,我不知道它是好是坏”。

由微信好友组成的朋友圈,开创了一个新的社交场所,它的本质不仅是一个时间流,更像一个广场。

每天7.8亿人进入各自的广场,迎面看到一堆堆人讨论不同的东西,各有主题,每个人群你都认识,可以打招呼,也可以停下来加入小圈子讨论。

朋友圈提供了“三个人以上比单聊更加丰富”的社交体验,成为高效率的一种社交工具。但它的弱点也逐渐凸显,加的好友越来越多,自我表达恐惧和社交压力感也如影随形,朋友圈自由俨然成了年轻社恐们的奢侈品。

另一方面,这里被微商营销、心灵鸡汤和各种诱导推送抢占,“凡尔赛”选手也在朋友圈竞显才学……太水太杂的朋友圈,曾是业界羡慕的“时间杀手”,却在最近两年被短视频平台掠去锋芒。

微信打造的另一个社交场隐藏在不限量的微信群,从突然活跃又瞬息沉寂的中小学校友群,到领导可以全时段@员工的工作群,微信群在十年间重塑社交关系,也重建了工作节奏。

“微信该不该被当成办公软件?”“下班后,我有义务回复工作微信吗?”每每因微信群引发职场事故,微信都会作为主角被拖进一场暂时无解的讨论。

而微信对社交关系的开拓,尤其是社交关系商业化的多重开发,正无处不在地延展和搭建着。

微信的扫码森林

十年筑就的“人人都有微信”基础建设之上,已经长出庞大的微信生态圈。

微信搭建起人与人的链接,微信公众平台搭建起人与信息的连接,微信支付搭建起人与商品的连接,微信小程序搭建起人与服务的连接……

PC互联网时代,流量的入口在搜索框里面,但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的入口在二维码里。微信在很早以前就开始大力推动二维码在中国的普及。

基于微信最先搭建起的“扫码森林”,是诞生于2012年的微信公众号,微信培育起整个森林的环境,生物或动植物能够从其中自由生长出来。

微信公众号曾引数以千万内容创作者的创业狂欢,依托微信公众号,他们建立起品牌,汇聚起粉丝群,企业借由微信服务号,找到触达消费者的精准通道。

内容创作者与消费者的对接,走通了微信公众号上最基础的广告商业模式,衍生出知识付费、社交电商等多样的商业形态。

吴晓波在《腾讯传》里写道,“微信公眾号的成功让腾讯产生了一个极大的雄心:微信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桌面系统,从而建构一个内生闭环式的社交及商业生态。”

在论坛、博客、微博等如过江之鲫的互联网产品一一疲软老去时,人们在公众号红利期消退后,开始讨论虚假流量、打开率下滑、涨粉困难等等话题,2010年10月,微信用朋友圈标签、视频号关键词标签启动了公众号、朋友圈和视频号的跳转引流,试图以三者的互动打破尴尬的阅读倦怠期来临。

微信视频号用了半年时间,发现其他平台惯用的机器推荐在微信走不通,直到2020年6月,两天更新一次的版本测试中,构建了朋友点赞为主的社交推荐体系,终于看到了上扬的数据,攒够了生存下来的用户量,跨过了生死线。

视频早已是各大互联网巨头的兵家必争之地,派系林立,拼杀白热,起步一年的视频号还难言成败,但人们在微信庆祝十年生日的夜晚,听到张小龙说,希望视频号是PC时代“官方网站”的替代物。

这是微信一直在寻找的,曾经以为公众号或小程序可以替代。现在,他以玩笑方式预想,如果有一天我们在每一个广告牌下面,都能看到广告主的视频号的二维码,那就说明视频号做成了想要的官网了。

慢慢培育小程序

站在十年节点,微信小程序的日活用户反超了公众号用户,这似乎是微信正在生长起来的另一片生态森林。

1月19日,微信晒出的成绩单中,排在最前面的是小程序DAU(日活跃用户数量) 4亿次,人均使用小程序个数同比2019年增长25%,人均小程序交易金额同比增长67%,2020年全年交易额同比增长100%。

2017年初正式上线的小程序,经历过力挺与唱衰交错的两年,与仿若一个个信息孤岛的APP不同,小程序在微信这个庞大而基础的生态中,可以被系统检索,可以与朋友圈、公众号、视频号打通互动。

尽管张小龙说“小程序不是专门为电商准备的”,但越来越多电商将小程序列为标配,甚至品牌电商开始选择小程序进行首发,也不乏具有创意的电商应用,它逐渐呈现出较之微信公众号更为丰富的商业可能性。

湖南衡阳80 后开锁师傅白云,曾和同行一样每天穿梭在小区间,挨家挨户张贴不干胶开锁小广告,“十多年来我曾不止一次在大年三十晚上吃团圆饭的时候去帮顾客开锁,我也在警察抓入室小偷的时候,站在最前面心惊胆颤去开锁,也去过自杀者的家里,去撬开一道从里面反锁的门,更无数次被骂、被追、被粗鲁对待”。

机会在偶然间出现,“能不能做个开锁小程序呢 ?”

2017年11月,白云找微信认识的开发朋友,搭建起“开锁总部”小程序,半年就排到“開锁”搜索第一页,获得了免费流量,各地有1.5 万个开锁师傅入驻,之后他启动了每年98元的付费认证入驻,4 个月赚了 22 万。

再不用去挨家挨户贴小广告,转型为产品经理的白云觉得,他找到了一个开锁师傅的尊严。

小程序在2020年的疫情中迎来了出人意料的爆发,有很多之前并不是线上活跃的用户,不得不因出行、买菜成为小程序使用者。

2020年初,疫情突袭,数字广东公司粤省事产品经理原茜带着团队埋头开发粤康码,看起来只是个很简单的码,在车站或机场,人们扫一下码,出示给工作人员,之后快速通过,但却不能因下载造成人群滞留和拥堵,但在极简体验的背后,连接着多家业务部门,连接着大数据分析等重要环节。

即用即走的小程序和政务服务产品找到了天然的契合点,当初粤省事开发时就做了大胆的决定,没有开发需要下载才能使用的APP,而是以微信小程序作为载体,这也是国内首个政务服务平台的小程序。在此基础上开发的粤康码,迅速被一亿多用户使用,它成为政府在防御疫情中有力的管控工具之一。

疫情期间,大大小小的商家也通过小程序重新建立连接的管道,解决与消费者断联的困境。

“对于小程序,我们的决心非常大,但我们并不急着说一下子就要做成它。因为它毕竟是一个生态,不是一个To C功能,所以我们有足够的耐心,慢慢地培育它”,张小龙在公开课中把小程序称为自己职业生涯里最大的一个挑战,经过了公众号的过程,微信团队不希望一上来就有一批投机分子,把它当作一种流量红利来滥用它。

张小龙用两个词总结十岁微信的核心,一个是“连接”,一个是“简单”,他希望有着海量用户的微信一直像一个小而美的产品一样,有自己的灵魂,而不仅仅是数字的奴隶。

微信十周年

猜你喜欢
张小龙好友程序
雷军错失张小龙
给Windows添加程序快速切换栏
简化化学平衡移动教学程序探索
万物之中,希望最美
属羊
“微信之父”张小龙,要做就做到极致
“程序猿”的生活什么样
得病
英国与欧盟正式启动“离婚”程序程序
雪花特快专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