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型本科院校服装设计课程建设探究

2021-03-16 12:48赵英姿苏之友
大众文艺 2021年3期
关键词:服装设计粤港澳大湾

赵英姿 苏之友

(1.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000;2.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广东中山 528400)

一、粤港澳大湾区服装产业概况

广东省作为我国重要的服装生产地之一,其生产总量和出口总额均为全国第一,而广东省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重要地,其形成了完善的服装产业链,包括面辅料、生产、印染、市场(实体、电商)等,产业集群化优势明显。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各市服装产业各具特点,形成各自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服装产业

(1)香港:优势服装产业;(2)深圳:中高端女装;(3)广州:品牌云集,产品丰富,市场十分活跃;牛仔服(新塘);(4)佛山:内衣(盐步)、牛仔(均安);(5)东莞:“南派”女时装(虎门)、针织毛衣(大朗);(6)中山:休闲服装(沙溪)、牛仔服(大涌);(7)惠州:男装、休闲服装。

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服装市场产品丰富多样,市场活跃,各市各具特色,未来发展前景空间大。虽然粤港澳大湾区当前服装行业十分活跃,但其发展也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当前发展中也会遇到一定的瓶颈。粤港澳大湾区服装产业刚开始从加工或代加工为主,发展成当前拥有多个品牌,品牌从低端为主发展成中高端品牌集中地,销售模式从百货商店发展为多种模式(商场、专卖店、复合型业态模式、电商等),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服装产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人才所需掌握的技能和知识越来越多。但是,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服装专业毕业生存在与市场“脱轨”的现象,企业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培养。

二、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型本科院校服装设计课程设置概况

粤港澳大湾区开设服装设计专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众多,这些学校当前执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基本相同,存在的问题相似。

1.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型本科院校服装设计课程设置情况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大部分地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服装专业课程设置中,在一年级阶段,基本上以设计基础课程和服装基础课为主,例如:绘画基础、二维构成、色彩构成、设计基础、服装效果图、缝制工艺基础、服装结构等;在二年级阶段,基本上以服装设计专题课为主,例如针织设计、童装设计、礼服设计、男装设计等。从培养的角度来看,该培养模式是对,学生能从基础到提升,打下扎实的基础,但从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的服装行业分析,这样的培养模式似乎跟不上时代的节奏。

2.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型本科院校服装设计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针对粤港澳大湾区而言,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服装专业在课程的设置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1)实践课程较少,缺乏与企业对接

首先,在各大应用型本科院校服装专业存在着教学成本不平衡的问题。服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目,在实践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材料和设备,但由于教学成本受到制约,导致学校、教师、学生会刻意回避部分实践技能课,有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因场地和设备的限制,只能开设更多在普通课室开展的课程;其次,在各大应用型本科院校服装专业存在课程缺乏合理性、实用性的问题,在粤港澳大湾区服装专业课程设置在一年级阶段普遍是公共、基础课程,整个培养过程中,专业课程的比重较小,造成学生实践能力不强,特别是在服装流行趋势分析、服装企业管理、服装设计管理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再次,学生培养目的不明确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成果最终落地应该是产品,而不是“创作”作品,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当作是“创作”作品的过程,而不是把企业的要求应用到教学当中,要求学生把作品当成是产品去完成,这样难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2)课程设置针对地区性不强

当前大部分本科院校的服装专业培养人才实行的是“通才”教育模式,所服务的企业范围广,基本上面对全国,但当前从学生毕业数据分析,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仍然是留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粤港澳大湾区服装产业具有自己的特点,服装产业丰富,涉及面广,有女时装、男装、牛仔服、内衣、童装、休闲服等,而皮毛、羽绒服、运动服、戏剧服等类型服装虽然在粤港澳大湾区也有存在,但没有形成完善、成熟的产业链,有些应用型本科院校依然会把这些并非粤港澳大湾区服装产业的课程开设,学生毕业后基本很少应用。如能针对性的开设课程,将能更好地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人才。

(3)课程设置面广,实用技能不专

在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服装课程设置的情况下,学生毕业后能到全国各地去就业,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接触面广,什么都懂一些,但没有自己的专长。例如一个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休闲服设计、牛仔服设计、礼服设计、内衣设计等课程,他毕业后到牛仔服企业工作,他虽然对牛仔服有一定的了解,但都是表面的,更多专业性的内容却不专,导致企业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培养,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4)缺少创新型、科技型课程,缺少跨学科合作

当前国内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服装设计课程依旧是按照以往的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开设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服装已经不只是为了解决穿着保暖、展示美的功能,当前服装向着保健、智能等方面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区域,科技发达,许多行业都具有前瞻性,服装行业也不例外。因此,传统的服装课程只能满足传统服装行业的需求,创新型和科技型的服装行业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具有一定服装相关的科技知识能力和具有跨学科知识的应用型人才。

三、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型本科院校服装设计课程设置对策

面对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服装设计课程设置的问题,针对粤港澳大湾区服装产业链的特点,有对策的进行课程改革,将能更好地为当地企业服务,输送有用的人才。

1 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加强校企合作

解决课程针对性不强,课程内容缺乏企业对接等问题,最直接的方法是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加强与企业对接。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1)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邀请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制定符合企业人才需求的培养方案,保证应用型本科院校所培养的人才是企业所需的;(2)聘请企业师傅担任兼职教师。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大部分教师长期处于研究的状态,对于市场的敏感度会逐渐减弱,聘请企业师傅,可以给学生直接带来企业最真实、最实用的知识,避免课堂知识脱离市场;(3)开设校内外校企合作实训基地。针对不同的课程,与企业合作,在校内或校外开设实训基地,让学生把课堂的理论进行实践,让课堂不再是只在课室完成;(4)与企业共同开发校本教材。目前,市面上服装类的教材参差不齐、实用性也不强,也没有专门针对粤港澳大湾区服装企业使用的教材。与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共同开发校本教材,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实用。

2.针对地区特点实行工作室教学模式

在当前各大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培养“通才”还是“专才”一直是个热点问题,两者各有优缺点,而面对目前大部分毕业生存在的问题,可以尝试一、二年级以基础课为主,三、四年级实行工作室项目教学方式。学校针对粤港澳大湾区服装企业的特点,开始不同项目的工作室,学生根据自己的未来规划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工作室,以项目教学法的形式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工作室发展的过程中,可与企业或大师合作,以企业实际生产任务进行实训,企业参与工作室的建设和教学指导,培养学生具备企业实际能力。

3.开设创新型、科技型课程,加强跨学科合作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服装行业的特点与发展趋势,服装行业需要学生具备功能创新、科技创新等能力,需要学生具备更多的不同学科知识。根据行业的发展,应用型本科应调整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根据新的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开设创新型、科技型的课程。在应用型本科教学中,可以使用项目教学法的方法,布置学生任务,学生通过与校内或校外不同专业的合作来完成任务。

4.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许多企业都会把重要的研发部门开设在粤港澳大湾区,把生产部门开设在经济相对较弱的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对管理型、创新型的高端人才需求相对较大,企业也同样希望学生能毕业后马上适应工作,减少培养成本。因此,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解决该问题。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模式,在许多中职、高职院校已经开展多年了。在中高职院校中主要针对的是技术性人才的培养,毕业后主要从事技术类的基层工作,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借鉴该模式,针对性的培养企业需要的管理型、创新型的高端人才。企业每年所需的创新型、管理型人才有限,应用型本科院校可整合企业资源,联合多家性质相似的企业共同开设订单式培养班。

四、总结

粤港澳大湾区服装行业具有独特的优势:具有完善、成熟的产业,服装市场产品丰富多样,市场活跃,各市各具特色,未来发展前景空间大。人才是企业发展保证力量之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为当地输送人才的重要地方,培养出市场需要的人才,能为企业节省成本。面对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型本科院校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加强校企合作,针对地区特点实行工作室教学模式,开设创新型、科技型课程,加强跨学科合作和联合多家性质相似的企业共同开设订单式培养班等方法,使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型本科院校服装课程能够与企业对接,为服装企业更好地服务,培养出令企业满意的人才。

猜你喜欢
服装设计粤港澳大湾
诗画里的中国 首届京粤港澳青少年儿童诗歌节暨第三届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儿童艺术交流周
2022DMP大湾区工业博览会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服装设计中的“国潮”思维
基于服装设计要素的气质分析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编读往来
粤港澳大湾区:差异就是最大的价值存在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段辉红服装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