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

2021-03-16 12:48徐一方
大众文艺 2021年3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能力音乐

徐一方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

创造性思维是指在人们的意识空间里所具有的一种精神和能力,只要具有这种精神和能力,就可以用一种独特的、异于常人的方式去解决难题,使难题变得简单。学生时代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音乐教育活动,不断满足学生表现、表达、创造的需要,从而让学生接触新的事物,加深对新事物的理解。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方式比较滞后,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思想,明显与社会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标准相背离。为此,本文主要探究音乐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以便更好地提升学校音乐教学质量,增强现代音乐专业人才的创作能力。

一、音乐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意义

从某种程度上讲,一个人的健康成长,需要接受良好的教育,而学生的可塑性特别强,若能在这个时期将创造性思维的概念灌输到他们的脑子里,使其形成固有的概念,将会大大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1]。例如:音乐教师通过对学生思想的灌输,可以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以及主动学习音乐活动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地去创造。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日常的音乐学习和相关实践活动中养成乐于思考问题、善于创新的良好习惯,也是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一个有效渠道。为此,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激发其与人协作的能力;其次,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可以增强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以及在音乐演唱中的艺术表现能力。最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能发散学生的艺术思维,全方位促进音乐表演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二、现阶段我国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我国传统观念里,人们普遍认为语、数、外是主要科目,甚至觉得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从而将音、体、美仅仅当作是一些辅助科目,似乎可有可无,以至于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也偏向语数外。正因为如此,我国高校音乐课程设置不合理,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有的高校音乐教师只将音乐学科当成选修课程来对待,不管是音乐理论知识,还是音乐实践,都没有进行科学的安排,既无法丰富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又满足不了学生的日常音乐实践活动。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大学生都是盲目地学习音乐,一旦感到吃力或者无兴趣,就会产生厌倦情绪,久而久之,渐渐地放弃这门选修课,难以充分发挥音乐在素养教育中的功能。

2.教学手段较单一

纵观当前高校音乐教育现状,学校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伐,使得整个音乐课堂教学依然枯燥无味。众所周知,音乐是一门非常复杂的艺术学科,不易理解,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若不进行大量的训练,就很难掌握作品的内涵和演唱法则。但是,当前许多高校音乐教师所选的音乐作品陈旧,乐器也不够先进,实践活动也非常少,一切都停留在过去的音乐学习模式中,让现代大学生难以融入其中,真正对音乐感兴趣的学生寥寥无几。当今,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学校越来越重视以生为本理念,同时注重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但是实际教学并没有完全落实。

3.音乐教师素养滞后

全球化下行业竞争日益激烈,音乐人才要想成为行业和时代的佼佼者,必须努力学习本行业的专业知识,掌握音乐演唱业务技能,但是无论一个人多么勤奋与努力,都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尤其是优秀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更容易达到成功的彼岸。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行,学校对音乐教师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也就是对当前音乐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学生的考核标准逐年增加[2]。尽管如此,大部分高校音乐教师的自身音乐素养依然没有得到提升,即使有的教师专业知识较强,经验也丰富,但是其他素养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满足不了音乐教学的新标准。例如:个别音乐教师年龄较大,不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教学缺乏针对性,影响教学效果;还有的高校大力引进年轻音乐教师,思维活跃,具有创造性,但是经验不足,也抑制了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4.音乐实践性不足

音乐通过“演唱”的方式来展示其艺术魅力,演员的演唱功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升的,而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艰苦的训练过程,实践性十分突出。事实上,脱离实践的音乐教学,犹如鱼儿离开了水,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仅浮于表面,经不起任何实践的检验,最终会影响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当前,社会发展充满了功利主义,一切都以成绩排名为主,大多数师生都倾向于音乐知识、音乐技巧、音乐理论等的学习,只要能提升成绩,师生就觉得自己很成功,忽略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导致音乐实践活动几乎不被提及[3]。这样,学生很难深层次地学习音乐作品,也不容易牢固掌握音乐技巧,这都是因为音乐实践性不足。

三、音乐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1.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现代社会,社会迅速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推行,以人为本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若是背离这个育人原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正式的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立足于当代,坚持“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让他们在音乐课堂上展示自己,让性格内向的学生出声歌唱,完全摆脱传统式的授课方式。更为重要的是,音乐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本功,然后采用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案,决不让每一位学生掉队,也就是努力做到“因材施教”[4]。如此一来,学生才能带着兴趣学习音乐,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敢于创新,不断增强其创新思维能力。

2.以所学知识创造思维空间

音乐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音乐,鼓励其根据个人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进行创新,争取形成个人的音乐演唱特色。只有得到优秀音乐教师的良性指导,学生才有机会发挥个人的音乐才华,不断发挥其想象力,让音乐演唱效果更富于韵味,令人回味无穷。所以,音乐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预留更多的课堂时间,让他们在想象中进行思维创新,以便提升其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在古诗词歌曲《红豆词》中,音乐教师应提前准备几个版本的演唱作品,让学生反复听、反复练,深入理解作品,并体会不同演唱版本的声调变化和感情基调,从而让学生积累经验[5]。在以后的演唱中,学生就能借鉴其中的演唱风格,有效控制声调和节奏,增强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以教师经验发散学生思维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拥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会在课堂上轻松自如地为学生讲解知识、传授技能,否则会浪费课堂时间。例如:以教师经验来发散学生的思维,需要音乐教师熟悉各种肢体语言的运用,用肢体语言引导学生学习节拍、巩固节奏。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根据音乐教师的手势命令进行演唱,同时可以借助智能手机来拍摄,牢记不同音乐演唱位置,不断改变指挥的手势,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6]。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脑洞大开,不再死板地以一种形式演唱,而是积极地创造音乐表演形式。

4.开展创造性的音乐类活动

音乐是一种实践性极强的艺术活动,整个实践过程不是从毕业生实习开始积累的,而是在学习期间就要开展,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获得音乐演唱本领。但是,音乐实践活动的实施,内容不能过于浮浅,也不要过于深奥,而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内容,尽量突出其创造性,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音乐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多种器乐,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器乐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增强其在演唱过程中的音乐表现力。当学生的器乐知识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对音乐产生一种极大的热情,自然会主动地参与自己喜欢的音乐活动,甚至达到深入钻研的学习境界,必将大幅度提升其创造性思维[7]。

5.运用多元化音乐教学模式

只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音乐教学才富有激情,从而更有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聚精会神地学习音乐知识时,其创造力是最强的时刻,也就更容易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其一,音乐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分析音乐作品,乐于探索不懂的问题,争取在音乐表演中更好地锻炼自己,不断了解音乐演唱规律和技巧,并在此基础上增强其创造性思维。其二,音乐教师要借助先进技术进行授课,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在发散学生的思维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8]。例如:在向学生讲解“音乐节拍”时,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现代教学工具等展示节后的奇妙性,让学生直观地学习,帮助其以多元化思维创造音乐表演艺术。

四、结语

总之,音乐表演是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精神状态的集中体现,音乐在这一块更加应该保持与学生思想创作特点的高度一致性。事实上,无论参与何种活动,学生按照自己想法实践时,其创造性都可以得到锻炼,当学生就自己的音乐作品进行成果展演时,就能充分传达出自己作品的内涵,这样有助于活跃班级气氛、培养友谊。不管怎以讲,音乐专业学生要注重对作品的理解以及二度创作,不断锻炼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丰富自己的表演个性,彰显与众不同的演唱风格。一旦拥有了这些特点,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将会更加出色,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出内在的音乐天赋和演唱潜能。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能力音乐
浅谈创造性审査意见答复的切入点
音乐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