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费县梨现代集约栽培模式建设可行性及其技术方案

2021-03-16 06:06蔡荣梁锋
种子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技术方案

蔡荣 梁锋

摘    要:通过调研费县梨产业发展现状,对梨现代集约栽培模式建设的可行性进行了简要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编写了梨现代集约栽培模式技术方案,供参考。

关键词:梨;现代集约栽培模式;建设可行性;技术方案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2-0135-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661.2       文献标志码: A

1   产业发展现状

1.1   栽培现状

费县梨园面积2 400 hm2,总产量4.1万t,总产值1.1亿元。主要分布于薛庄、费城、朱田3个乡镇,主栽品种为子母梨、丰水、绿宝石、秋月、黄金、新梨七号等。子母梨主要分布在费城街道和朱田镇,面积1 533 hm2;丰水梨主要分布在薛庄镇,面积333 hm2;绿宝石、秋月等其他品种约533 hm2。梨平均经济效益4 000元/667 m2,梨新品种经济效益达8 000元/667 m2,已成为费县梨区果农的主要经济来源和经济收入。老品种栽培以稀植大冠疏层形为主,新品种以密植宽行纺锤形为主。

1.2   发展优势及潜力分析

1.2.1   政府重视,政策、资金强力注入

为加快费县生态建设,优化果业结构,2012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将果业发展列入全县农业重点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以优化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尤其将果业产业发展和当前扶贫工作相结合,以科技为先导,坚持“示范、服务、引导、扶持”原则,大力实施“精品果园”建设工程和园区示范战略,建立健全了果茶良种引进、选育和绿色高新技术推广应用。政府的大力支持引导、技术部门先进技术的示范推广,大大激发了农民发展果品的积极性。

1.2.2   产学研结合,专家团队强力支撑

自2008年以来,先后同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果树研究所、青岛农业大学、郑州果树研究所、北京林科院、山东葡萄研究院等全国20余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保持长期合作。建设了40余个标准化示范基地,共选育和引进优良品种36余个,推广新技术20余项,使费县果树品种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主干形栽培、水肥一体化、果园生草、长梢修剪、壁蜂授粉和病虫害生态控制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取得成功。

1.2.3   县乡技术推广体系健全

费县有果树推广专业技术人员50余人,具体负责全县各乡镇果树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另外,费县共有果树专业农民技术人员2 100人,其中,果树高级技师210人、技师1 000人,技术员890人。县、乡镇、村3级建立了较齐全的产供销、科工贸一体化的服务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近年来,制定和完善了费县十大果树生态果业管理技术规程,改进完善了以沃土养根、现代集约栽培技术、果园生草、果树花果精细管理、简化修剪、高光效树形、病虫害生态控制技术、精准施肥技术、节水栽培技术、省力化(低成本)栽培技术为代表的主推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果品安全、优质、高效,使得环境与自然更加稳定和谐。

1.2.4   自身条件优势突出,果业发展后劲强大

市场区位优势:费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果树物候期较早,且离南方市场较近,运输成本相对较低。费县交通便利,通信发达,鲁南高铁、日兰高速、327国道、兖石铁路、汶泗公路横贯东西,沂蒙公路纵穿南北,县乡公路四通八达,村村通公路且全部硬化,为果品外销提供了便利条件。

迅速发展壮大的经济合作组织:目前,费县通过工商注册的果品专业合作社400余家,其中资产1 000万元以上的超过20家,年销售果品2 500 t以上的合作社达5家,通过合作社销售的果品占到了全县外销总量的50%以上。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全县注册了40多个商标,有苹果、大樱桃、山楂、葡萄、脆枣、草莓6种果品取得了绿色果品认证,全县已创建优质农产品品牌10多个,建成优质农产品基地40多个,总面积近1.3万hm2。

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近几年承担了农业农村部梨标准园、葡萄标准园和桃标准园创建项目,苹果郁闭园改造及配套技术推广项目和名优桃品质提升技术推广项目均圆满完成了任务,得到领导、专家的一致好评。

1.2.5   潜力分析

梨产业规模发展潜力大,费县栽培梨的历史已有1 000多年。费县有种植梨树的丰富管理经验和技术,果农对发展梨产业热情高。2019年底,费县发展梨园2 400 hm2,但多为子母梨、绵梨等自然开心形传统梨园,管理模式陈旧,树龄品种老化,产量、效益逐年下降,急需逐步进行更新换代,向现代果业方向发展。

梨现代集约栽培模式示范园的建设势在必行,一旦建成,将起到极大的示范带动作用,对费县梨产业改变传统生产模式、提高产量和质量、降本增效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对费县梨产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具有深远影响。

1.3   制约因素

1.3.1   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仍显落后

费县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大部分果园水、电、路、渠等配套生产设施落后,缺乏先进的施肥、喷药、灌溉、修剪、采收、防灾(旱灾、涝灾、霜冻、鸟害等)技术装备,机械化管理水平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1.3.2   标准示范园少,示范带动尚差

随着劳动力价格不断提高,梨园投入不断加大。据调查,费县梨园平均年投入2 500元/667 m2以上,投入产出比超过1∶3,原有栽培模式劳动强度大、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成本高,很难调动果农的积极性,急需推广省工省时、便于機械操作的梨现代集约栽培模式。

1.3.3   发展规模偏小,效益不够突出

近年来,虽然费县梨园发展速度较快,但是没有充分发挥梨树栽植潜力,与农业大县、山东省果业发展先进市县相比,仍存在发展规模不够大、整体影响力偏低等问题,必须加快发展速度。

2   预期效益

2.1   经济效益

新发展的集约栽培梨示范园,采用现代生产技术,推广宽行密植、立架设施、起垄栽培、水肥一体化、农业物联网、高光效整形等技术,第2年树体基本成型,第4年产量750 kg/667 m2,第5年产量2 500 kg/667 m2以上,优质果率92%以上。其较传统管理增收2 000元/667 m2以上,省工800元/667 m2,节本增效显著。

2.2   社会效益

通过新品种的引进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新建项目园区新品种、新技术覆盖率95%以上,梨果品质显著提升,实现优质优价,为费县发展现代果品产业树立了样板。通过组织参观学习和观摩交流,果农的传统栽培观念得到根本转变,带动全县梨管理模式大转变,项目示范带动效果显著提升,实现梨栽培模式的重大变革。项目实施后,将示范带动全县新发展梨333 hm2,实现收入8 000元/667 m2以上。加速了费县梨品牌战略发展,使“中国优质梨基地县”声誉更大、品牌更强,让费县梨产业发展走得更远、更广。

3   技术方案

3.1   选用优良品种优质苗木建园,推广宽行密植、起垄栽培技术

选取梨优良品种秋月、苏脆一号、新梨七号等建园,苗木采取2年生苗、生茬地苗木,坚决不用重茬苗。苗木品种与砧木纯度≥95%,侧根数量≥5条,侧根粗度≥0.5 cm、长度≥20 cm,苗木粗度≥1.0 cm、高度≥100 cm,茎倾斜度≤15°,整形带内饱满叶芽数≥6个,接芽饱满、未萌发根结线虫病、无介壳虫。推广宽行密植栽培,株行距采用2 m×5 m,开挖宽80 cm、深80 cm的种植沟,沟内一次性施足有机肥5~8 t/667 m2,然后回填起垄,垄宽100 cm、高40 cm。

3.2   纺锤形整形、架式栽培

梨园采用纺锤形整形,干高70 cm左右,主枝8~10个向四周交错延伸,主枝间距20 cm左右,主枝开角70°~90°,同方向主枝间距要求>50 cm,主枝长1~2 m,在主枝上直接培养中、小型枝组结果。树高2.5~3.5 m,设立支架,采用架式栽培。

3.3   梨园推广行间生草、树盘覆盖技术

梨园实施行间生草制,以豆科、禾本科植物为宜,适时刈割翻埋于土壤或覆盖于树盘,种植鼠茅草、紫花苜蓿、長毛野豌豆或黑麦草等,也可实行自然生草,采用自然生杂草,如马唐、狗尾草等。树盘推广覆盖技术,可覆盖无纺布、黑地膜,也可用麦秸、麦糠、玉米秸、干草等覆盖。把覆盖物覆盖在树冠下,厚度10~15 cm,上面压少量土。连覆3~4年后浅翻1次,浅翻结合秋施基肥。

3.4   大力推广肥水一体化

全园使用肥水一体化设施,对每一棵梨树进行精准浇水施肥,技术操作方便,省工省力。输水管道代替了原有农渠和田埂,既方便操作,又能扩大耕地面积,提高效率。根据梨树生长规律,适时适量地向梨树根区供水施肥,做到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实现精确施肥。

3.5   大力推广梨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改善田间生态系统,创造适宜梨树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达到生产安全、优质、无公害梨果的目的。利用害虫生活习性,推广杀虫灯、粘虫板、糖醋液、性诱剂等绿色控害技术。早春铺设反光膜或树盘覆草,防止病原菌和害虫上树侵染,也可人工捕捉成虫,深挖幼虫或中间种植寄生植物诱集;保护和利用天敌,推广应用以虫治虫、以菌治菌的绿色防控模式。

3.6   开启智慧果园模式,全园推广应用农业物联网

智慧果园可以提高工人劳动效率,节约用水,减少化肥施用量,为果园管理提供虫情病害预报,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智慧农业转型升级,创新果园管理新模式。

猜你喜欢
技术方案
山区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项目技术路线分析
浅谈露天煤矿绿化复垦可行方案与政策
红旗沟隧道冬季施工技术研究
建筑电气工程安装的实施要点与技术方案浅析
长江船岸无线宽带网的建设技术与方式比选
双炉侧顶吹粗铜连续吹炼工艺介绍及应用意义
确保数字化档案信息长期存取的技术方案研究
中国铁通吉林分公司运维工单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