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如何影响同伴侵害和内化行为

2021-03-17 21:18戴书婷雷雳
基础教育参考 2021年9期
关键词:内化友谊同伴

戴书婷 雷雳

一、社会网络与同伴侵害和内化行为

同伴侵害是指个体遭受的来自同伴的身体、言语、关系等方面的攻击,如躯体暴力、言语辱骂或断绝友谊关系等。内化行为即内化问题行为,指个体所经历的一些消极情绪体验,如退缩、孤独、抑郁和社交焦虑等。为探究儿童和青少年的同伴侵害和内化行为的影响因素,来自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Neal和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Veenstra两位研究者梳理了相关领域的研究,并强调了社会网络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社会网络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社交网络,它可能通过网络选择和网络影响两种机制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同伴侵害与内化行为。网络选择机制可以理解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研究表明,儿童和青少年会基于性别、种族、年龄、价值、态度、行为等方面的相似性相互选择,从而成为朋友。而网络影响机制可以被概括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即同伴之间的个体态度、价值和行为会相互影响。

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一是人们会被有相似态度和行为的人吸引,因为在与这样的人互动时更具有确定性。如抑郁的青少年更愿意与同样抑郁的青少年建立关系,他们有共同的经验,也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支持。

二是人们会避免或解除与异质性同伴的关系。如抑郁的青少年可能在情感支持和亲密关系上存在问题,导致他的那些没有抑郁体验的朋友可能因此不再维持这段友谊。

三是默认选择往往伴随着同伴群体的边缘化。也就是说,受侵害的儿童和青少年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和其他未受侵害的同伴成为朋友。

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一是个体会通过观察、模仿同伴来强化内化行为。如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青少年的朋友也更可能自伤,因为在小群体内,他们的这种行为会受到认可和鼓励。

二是寻求过度安慰、人际依赖等问题性人际互动会传播内化行为,当个体长时间暴露于和抑郁者的互动之中,他会比和未抑郁者互动感受到更多的抑郁和焦虑情绪。

三是共同反刍可能会加剧解决问题的潜在负面后果。研究表明,在二元友谊中,共同反刍会导致明显的抑郁和焦虑传染。

四是根据报复假设,侵害者会报复那些保护受侵害者的人,因此如果与受侵害者交友的话,也将面临着和他一样被侵害的高风险。

此外,性别、年龄、同伴地位、同伴规模、课堂规范等因素都可能会影响社会网络的同伴选择和影响机制,甚至内化行为之间也可能互相影响。

总的来说,社交网络的网络选择机制让那些存在同伴侵害和内化行为的相似的儿童和青少年聚集到一起,而社交网络的网络影响机制又强化了他们的同伴侵害和内化行为。

资料来源:

Neal, J. W., &  Veenstra, R..(2021). Network selection and influence effects on children's and adolescents' internalizing behaviors and peer victimiz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Developmental Review, 59.

(責任编辑   姚力宁)

3562500316513

猜你喜欢
内化友谊同伴
读悟化展:小古文浪漫教学四重奏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友谊的重量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
珍贵的友谊
什么才是真友谊
落地
内化与外化:鉴赏之二弦
真挚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