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师联片研修的实践

2021-03-17 22:07胡永刚
基础教育参考 2021年12期
关键词:农村小学课程改革

胡永刚

[摘   要]教学研修是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方法,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路径。由于城乡失衡、领雁匮乏,农村小学研修常浮于浅层,急需构建一种小区域、针对性强、学科优势突出的研修模式。而联片研修是以问题为导向、以片区为平台、以学校为基点、以教师为主体构建的研学一体化研修模式,具有模创式、诊断式和认领式三种操作范式,通过导师引领、团队创生、平台建构三方面支持,打破教学研修的校际壁垒,实现研修范式转型和教师团队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学研修;课程改革;联片研修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教师研修工作,发挥研修的支撑作用,是提高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路径。调研发现,农村小学地域偏远、散点分布,教师专业素养不高,学科优秀教师匮乏,研修方法古板老套,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改变教学研修模式,寻找教师积极参与且能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研修方法迫在眉睫。

一、剖析:联片研修的内涵与价值

1.联片研修的内涵

联片研修是以问题为导向、以片区为平台、以学校为基点、以教师为主体构建的研学一体化研修模式。它突出校际协作,由一定地域的学校组成学科研修组,运用各校的资源优势,遵循相应活动规划开展系列教研活动。它是一种新兴的突破自上而下传统的教学研修样式,成为重组学科资源、学校资源、教师资源,满足教师研修需求,推进片区学校教师之间合作共享的切入点[1]。

2.联片研修的价值

联片研修是教师成长的有力支撑。教师的专业成长必然会受所在团体以及团体成员的影响,而联片研修是有共同愿景的成员之间的合作研究,成員之间的积极互助能推动教师不断前行。

联片研修是传统教研的有益补充。校本研修有助于解决学校的教育教学问题,而区域研修能够引领区域教育教学改革。但校本研修的协作性较弱,会日趋疲乏;区域研修的系统性较弱,呈点状分布。而联片研修恰好可以弥补这两种研修的不足。

联片研修是教研均衡的有效途径。联片研修通过盘活片区内学校的人力资源,组建跨校的不同层次的研究性团体,采用任务驱动、项目研发、问题解决等方式引导教师抱团发展,促进区域内教师教研水平整体提升,缩小城乡学校间教师专业发展的差距。

二、探索:联片研修的实践操作

1.联片研修的操作范式

(1)源于教学能力提升之“模创式”

“模创式”是应用于新教师能力提升型研修活动的运行方式。其中,“模”是指广泛学习、模仿众多优秀教师的教学风格,掌握名师的教学技巧;“创”是指在娴熟掌握教育教学技能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一是借模。新教师观察研究大量名师优秀课堂教学案例,将自己直观感受到的内容、教学风格在自己的课堂中进行模仿。

二是解模。在导师指导下,新教师对名师的教学风格和自己的特点进行解析,对课例内容进行取舍。

三是创模。新教师依照各自特点(如个性特长、兴趣爱好等)选取相应内容,通过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化探究,形成全新组合,渐渐展现特有的教学风格。

(2)源于实践智慧创新之“诊断式”

“诊断式”是指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疑惑,然后激发学科教师的潜力,剖析疑惑的成因,同时通过团队合作找寻对策,并在典型的课堂教学中验证策略的运用成效。它是一种循环交替、螺旋上升的运行样式。

一是小组群诊。个体首先要向小组成员展示自我诊断报告,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小组群诊交流,指导个体对问题成因形成准确的认知,以便对症施策。

二是应用验诊。在经过小组群诊获得理论上的最佳策略后,必须重新寻求同类教学内容,经各自验证、群体考证来判定方法的适用范围与成效。同时,也可以发现新问题,形成螺旋上升的诊断式研究方式。

(3)源于研究技能提升之“认领式”

“认领式”适用于项目研发型研修活动。在研修活动中,发布研究核心课题的若干子课题,研修成员根据各自特点领取相应任务,并在一定时限内完成,产生的项目成果与大家共享。

一是项目发布。课题项目的发布会影响其本身对研修成员的吸引力,因此研修组要把项目的名称、目标、具体内容、标准体系等信息详细地告知研修成员,使之明确项目研发能带来的效用,从而对课题项目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踊跃地参与[2]。

二是任务分解。研修组依据一定的标准,将课题项目分成几个相互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子项目,使繁杂的项目简约化,以降低整体性研究的难度。然后,激励研修成员积极参与,让全体成员体会到自己既是研究活动的贡献者,也是研修成果的共有者。

三是认领研发。研修成员依据各自特点认领一项或几项子项目。各单位根据认领的研究项目设计研究任务表,安排研究流程。

四是合成验收。认领项目的研修成员按照既定的时间节点完成各自的研究工作,然后根据需要,由研修成员所在单位承办现场成果展示会,依照课题项目发布的要求上交物化成果,最后汇总形成课题的总研究成果。

2.联片研修的支持策略

(1)导师引领:个性化专业支持

实施“名师骨干带徒项目”,运用“学科导师制”“化整为零法”达成对农村教师的散点培育,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个性化支持。

一是跨区带徒:共享互通,实现多元化互补[3]。通过自主报名、集体推荐和考核等方式,选拔出每学科1名教师作为培养对象,师从城市名校优秀学科教师。引导培养对象成为学科教学的中坚力量,在课程改革、校本研修、品质提升等方面发挥示范辐射作用[4],带动身边教师一起成长。

二是蹲点指导:问诊寻源,实现常态化引领。导师每月一次到培养对象所在班级听课指导,在问诊寻源、反思实践、逐步优化的蹲点指导过程中,不断提升培养对象的专业素养。

三是基地访学:跟岗共研,实现个性化指导。学校组织培养对象每两周抽出一天观摩导师示范课,聆听导师对课堂教学的诠释,感悟导师的教学智慧。如此,使培养对象不仅能近距离观察导师的日常教学行为,更能在听课观摩、参与教研、集体备课等活动中发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5]。

(2)团队创生:多维度同伴支持

要充分挖掘地域优势、资源优势、管理优势,联结点、线、面、体,实施“研训员联片指导项目”,力求使每一位培养对象在成為强大个体的同时带动群体,并以群体影响个体,从而产生“个体—小组—群体”的叠加效应。

一是联片指导,创生跨校共研共生成长共同体。按照就近原则,把相同学科“一师多徒”的团队进行整合,并与邻近片区学科教师一起组成全新的研修联盟,开展教学指导活动。

二是持续支持,实现专业发展模式的链式效应。培养对象在实现自我提升的同时,把导师的支持延续到学校教研组,延续到课题组,将最初的思考和导师的提议整理成课题;把导师的帮助延续到邻近学校,以展示的方式呈现课例;把导师的支持延续到联盟组,以点评者的身份参与联盟活动,逐步生成纵向、多元、阶梯式的教师培育和成长研修联盟。在每次的研习与磨练中,实现由“点”到“线”的链式发展。

(3)平台建构:多模式资源支持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自身的努力,也需要科学有效的制度建设以及多元化平台的支持。只有形成高效循环、持续创新的专业发展模式,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农村小学教师课堂研修能力,缩短城乡教师教学能力的差距。

一是建设多元支持平台:多位一体,互利共赢。调查发现,多数农村小学教师最喜爱的研训模式为课堂观摩,最希望获得的学习资源是名师优质课等视频资料。可见,送教下乡、送培到乡是提高农村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方式。学校应主动争取开展区级教研课等活动,邀请名师和骨干教师来校进行同课异构、课例示范、专题讲座等;还应注重以赛促训,为培养对象提供更多上区级公开课的机会和课题研究专项指导。

二是资源多重循环优化:总结经验,辐射成果。除了线下研修,还可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把研修成果辐射到线上,与全国各地教师共享。

三、成效:研修范式转型和教师团队发展

1.打破了教师教学研修的校际壁垒

联片研修作为一种响应教师诉求、突破现实困境的研修新范式,获得了农村教师的广泛认同。联片研修突破了校本研修“单校作战”的困境,形成了校际教学联动研修模式,建立了跨校研修团队,打破了教师教学研修的校际壁垒。

2.提升了教师教学研修的参与意识

一是激发了教师的主动意识,点燃了教师专业成长的“火把”。二是为不同专业发展层级的教师提供了合作平台,增强了教师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三是促进了各校教师持续的思维碰撞与交换,推动了教师对日常活动的深入研究。

3.发挥了教师教学研修的支撑作用

从内容上说,联片研修主要聚焦课程建设与课程实施两大主题。其中,课程建设主要指向义务教育阶段拓展课程的开发,课程实施则重点指向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的教学研究。近年来,联片研修的有效运行,积极推动了课程建设。

总之,联片研修是满足教师研修变革需求,破解研修困境,实现研修创新的有效载体。实践证明,不同层级、不同研究取向的联片研修的组建与运行,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科发展,形成区域性研修特色。鉴于联片研修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主管部门探索并提供更多平台,给予更多支持,建立更全面的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邢志新.基于教师核心素养的联片教研策略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33(5):83-85.

[2]张红坚,顾兴明.片区成长联盟:改进区域教研的组织创新与运作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20(5):63-67.

[3][4][5]张红波.散点·联动·螺旋:乡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新路径[J].中小学管理,2019(10):44-47.

(责任编辑 郭向和   校对 姚力宁)

2962501186324

猜你喜欢
农村小学课程改革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湘西州农村小学“营养餐”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