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阅读素养的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

2021-03-18 09:23王小芳
高考·上 2021年12期
关键词:阅读素养课外阅读高中英语

王小芳

摘 要:新时期,在高中英语教学课堂,教师通过科学的开展课外阅读指导教学,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利于有效地培养学生阅读素养。基于此,在进行教学实践研究过程,总结了课外阅读对学生阅读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分析了具体的教学方法与措施,希望研究能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素养;课外阅读

在高中英语教学课堂,有效地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是必要的。作为新时期英语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从而加强英语教学质量,有效地为学生英语阅读素养提高提供保证,具体分析如下:

一、课外阅读对学生阅读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阅读不但可作为高中英语学习的目标,同时也是达成目标的手段。在我国新课标提出的五种技能当中,阅读处于重要的地位,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语言技能。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个体,必然具有较高水平的阅读能力。作为掌握英语知识的重要手段,听、说、写等能力均需通过阅读来获得。多数高中生的阅读量较少,这便导致其语感较差,对英语学习效果的提高也形成了一定的障碍。如在高中英语的测试中,多数学生由于语感问题,在拿到作文题目时表现出焦躁的情绪,甚至还有的学生会放弃写作试题,导致考试失败。部分学生虽然勉强完成了作文内容,但作文中频频出现语句不顺、表达不准等多种问题,同时还会由于作文的错误在课堂中出现较多的笑话。

高中英语考试中的写作题目往往会有汉语提示,但学生也会对上述提示的理解产生歧义。原本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无法准确掌握题目的意义,写出的文章便与题目要求差距较大。该类作文多为机械翻译,也可看作是汉语式的英语,甚至有些学生在无法准确运用英语单词时便用拼音代替,这种行为也很可笑。

课外阅读可作为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重要手段。文化素养的提升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因此高中英语教师须在此方面进行长期的关注和研究,不能仅关注阅读材料的内容部分而忽视其间的关联性,还需努力将英语知识所隐含的语言文化广泛渗透在课外阅读中。

二、基于阅读素养的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一)针对性地选择课外阅读材料

从针对学生英语阅读兴趣倾向的分析结果可知,多数学生认为对阅读产生最大影响的因素便是材料本身。如果阅读材料较为枯燥和冗長,便会让学生在阅读时产生烦躁的情绪,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学科教师在布置课外阅读任务时,便需侧重衡量阅读文本的吸引力和有趣性,以此来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实现更为理想的阅读效果。教师可具体可从下述方面来为学生提供有效地阅读材料:

1.内容生动富含趣味性

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其在求知和探索方面的欲望较强,尤其对新鲜的事物更为好奇。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在知识理解深度方面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教师在选择拓展阅读材料时,便需依据教材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更有趣且与高中生生活相关的阅读文本,如幽默笑话、生活常识等,这样便可明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主动参与阅读活动,让其在繁重的学业后,通过阅读获得放松的体验,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量和词汇量储备。

2.适量篇幅

所有人均具有视觉和审美疲劳的特征。如果阅读的文本过长,学生便会自然形成疲劳感,从而影响阅读的质量。因此,教师在确定篇幅时,便需科学衡量篇幅,注重间歇,将灵活有趣的短句和较长的语句进行交叉设置。同时每天科学控制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能力范围内完成阅读任务,这样便可达到预期的阅读效果。

3.调整词汇难度

教师需依据学生的具体能力来开展分层阅读教学。针对能力较差的学生,可安排与学习内容难度相符的阅读内容,辅助其温故知新。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可尽量为其提供教材之外的拓展阅读训练,辅助学生不断提高词汇储备,形成更高水平的学科素养。

4.体裁形式丰富多样

教师在保证课内与课外阅读有效衔接的基础上,还需依据考试的要求带领学生广泛涉猎不同类型的阅读文本。阅读不仅可辅助学生提高阅读量和写作能力,还可丰富学生的思维。因此,除了为学生提供叙事、议论等类型的文章进行阅读外,还可适当加入说明类的阅读材料,如演讲稿、书信等,这样学生便可掌握更多类型的阅读文本。

此外,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还需要保证材料具有更高的文学性和英语性价值。倾向于选择“地道”的英语文章,这样便可辅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科思维,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维与能力。

(二)设计多样课外阅读作业类型

英语课外读物多数为世界名著或报刊上发表的各类文章,语言更为“地道”,思维也较为准确。教师在对学生的阅读作业进行规划设计时,也需结合上述形式进行精准布置。

问题设置和升华讨论。学生在开展阅读活动前,便可结合教师事先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化思考。通过阅读不断发现新的问题,这样便可促进学生更为专注研究阅读文本,不断提高对英语的理解和感知能力。教师需持续鼓励学生针对文章中的问题进行深化思考,也可以小组形式共同讨论,提炼出文章的主旨内涵。

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展示阅读成果。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时,教师可系统组织学生进行任务型学习,并以小组形式来展示阅读成果。这样不但能够促进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量,同时也能够对学生的组织和分析等方面的能力进行充分的锻炼,从而促使学生形成更高水平的学科素养。

对总结的记录进行概述。针对集体完成的阅读作业内容,教师可要求学生在完成阅读后进行文字总结。这样学生在完成课外阅读后便会真正有所收获,养成认真记录的习惯,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阅读文学名著,提高创新能力

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其在英语教学体系当中也能够发挥关键的作用。英语核心素养更为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和核心能力方面的培养,辅助学生形成发展思维,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从根本上来讲,英语思想具有更为独特的价值,可作为典型的学科素养。

通过实践可知,对文学名著进行阅读能够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促进英语教学向教育的方向转化。为此,教师可利用教学时间为学生推荐适合的名著作品进行阅读,如《老人与海》等。教师也需科学把握文学名著的难度,启发学生从作者的角度出发理解文本,并在持续开展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来锻炼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师可定期设置阅读交流方面的课程内容,在课堂中,学生可随时向教师或同学提问,大家共同交流文本中的人物、段落之间的关系,并摘取出精彩的语句,全面实现课外阅读的实施效果。

(四)结合阅读材料,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阅读材料相对客观和静止,而学生的思维是具有明显的动态特征。材料是线性的,而学生的理解更为多元。因此,教师需侧重引导学生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深度,同时也需跳出文本,形成个性化的理解,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教师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发挥能动作用,以独特的眼光分析文本内涵。在阅读活动的不同阶段,从多个角度来形成对文本的独特理解,真正促使学生形成更高水平的阅读素养和品质,如:在《英文周刊》中有篇文章是介绍希特勒的生平。教师在指导学生对该篇文章进行阅读时,需侧重启发学生摆脱历史既定的观点,从希特勒童年和青年时代着手,补充原本历史没有介绍详细的信息,让学生更为全面地掌握这一历史人物的发展历程,从而对希特勒的政治生涯进行客观的评价。这样学生不但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信息,丰富阅读体验,同时还能够形成更高水平的阅读素养和品格。

又如: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环保袋》文本时,部分学生便会提出环保袋倡导绿色出行,是为了让人们重新回归绿色的购物方式。但通过多年实践可知,环保袋政策并没有真正发挥出预期的功能,对此教师便可带领学生分析主要原因是什么,执行过程的难点在哪,以及政策本身与人们的实际是否相符等问题。基于上述问题的启发,学生便可形成更高水平的阅读积极性。学生更为期待参与阅读活动,从而形成更为理想的阅读效果。只有超越材料本身,激发学生发挥思维能力,才能够促使学生深度思考,形成更为深刻地批判性思维。

(五)设置课外活动,提高应用水平

课外阅读活动可作为调动学生兴趣和潜能的重要渠道,也是优化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通常,课外阅读可在学生课后时间进行,因此教师须侧重利用上述机会来提高学生对知识运用的灵活性。对此,教师可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专题阅读活动,选择不同阅读的主题,如励志类、历史故事、友情话题等进行主题阅读。在相应专题中,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兴趣倾向选择阅读文本,不限具体的书目,只要能够按时完成作业便可。

如在开展“侦探悬疑类”阅读活动时,多数学生便会选择《福尔摩斯探案集》等作品来阅读。该类故事的情节更为生动,能够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实施专题阅读活动时,教师可侧重引导学生基于阅读文本来创作悬疑故事,这样学生便可产生更高的参与性。虽然学生的创作还未达到成熟水平,但由于学生积极参与,便会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又如在开展“名人自传”类主题阅读活动时,教師便可引导学生用英语来书写自己的阅读体验,并在活动中与其他学生分享。学生间的交流可形成更为热烈的学习氛围,在巩固课内知识的基础上,还能明显提升学生的创新和辩证思维等能力,充分实现核心素养的教育要求。

(六)丰富学生阅读体验,构建长效阅读机制

阅读活动可作为英语信息的输入过程,但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不能仅有输入,还要有输出。因此,教师便需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以英文形式记录阅读体验,并在小组内交流分享,这也是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人只有在相互交流中才能够形成思维的碰撞和共鸣,从而肯定自己的阅读理解,并更乐于分享阅读的体验。如教师可组织开展英语角活动,让学生参与讲故事竞赛。学生可在完成课外阅读后,将对自己感触较深的文章与大家进行分享。教师也可设计共读一本书的竞赛,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此后利用课堂时间开展阅读抢答。学生的参与度明显提高,并能够体验到阅读活动的乐趣,从而形成长期的阅读习惯。教师可鼓励学生间相互推荐阅读书目,通过写作的方式来书写读后感,并在班级的网络平台上共享。上述不同的阅读方式更能够迎合高中生的兴趣倾向,调动学生产生更高的阅读兴趣,自主建立各种阅读组织,并在班级内建立良性的长效阅读机制。

结束语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在培养学生阅读素养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借助课外阅读资源,全面地进行教学实践,从而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水平,进一步为学生英语阅读素养提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起英.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海外英语,2020(20):198-199.

[2]施新裕.培养高中生英语阅读素养的文学文本教学策略[J].海外英语,2020(19):79-80+86.

[3]曹军喜.高中英语文学作品阅读学习中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8):289-290.

[4]吴永文.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阅读策略教学实证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20,30(3):75-80.

3951501908291

猜你喜欢
阅读素养课外阅读高中英语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大学生阅读素养现状分析及高校图书馆对策探究
近十年我国数字阅读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从“知沟”理论谈城乡学生阅读素养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