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五育并举下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

2021-03-18 09:23李秀秀
高考·上 2021年12期
关键词:五育并举中学数学作业设计

李秀秀

摘 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是当下教育领域的新观点、新思想和新目标,那么在这一背景下如何优化中学数学作业的设计成为当下每一位教师所关注和深入研究的教学难题。为此,本文首先对五育并举的内涵进行了解释,之后对中学数学作业设计原则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分类精练,分层布置,打造智力发展空间,提升学习信心;动手制作,自主创新,体会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小组合作,研究学习,体验数学应用价值,加强体质健康;阅读材料,发现总结,感受劳动人民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四个方面阐述了设计策略,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五育并举;中学数学;作业设计

中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通过学习这门学科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一些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常常缺乏科学性,以题海战术布置作业,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变得有些怠慢。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强化体育评价、美育评价,再一次明确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2021年4月教育部对《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的有关情况进行介绍,针对学校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突出问题,提出中小学生作业管理的“十条要求”。在以上教育改革的背景之下,中学数学教师对作业的设计进行深入地探究与优化,以此让学生在作业中发展自身的综合素养,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五育并举的概述

五育并举原本是由教育思想家蔡元培提出的“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一种思想主张。在本文中是指义务教育中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对智育教育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着力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认知能力、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减负增效。在这一理念的落实过程中,教师对数学作业的设计应加以优化,以此将作业价值充分发挥到最大化。

二、中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原则

(一)主体性

要想让作业发挥其价值,教师应在设计作业时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作业中充分对基础知识进行回顾,反复训练中提升自身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应给学生展现个性的机会,让学生在自我探究和思考中将问题进行解答,在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整体水平,为社会的发展和美好生活的构建积攒力量。

(二)创新性

由于中学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教学形式和教学活动缺乏创新导致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如果教师在作业设计时依然不能体现创新性,那么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效果将不尽如人意。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教师不仅要对教学活动进行创新,还应对数学作业的设计进行优化,对形式和内容进行改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且让学生体会数学作业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从而更加积极地探究作业,努力且高效地完成作业。

(三)层次性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可知,学生之间存在著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实施分层教学,在设计作业时依然要注意层次性。设计的内容可以分为基础型作业、技能型作业和拓展型作业,目的是让学困生、中等生和优等生都能得到训练和提升,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公平的训练机会,体现素质教育的平等性。

三、浅谈五育并举下中学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

(一)分类精练,分层布置,打造智力发展空间,提升学习信心

依据数学作业的层次性原则,教师在优化数学作业时,要注意分层布置作业,并打造智力发展空间。一来让学困生巩固基础知识并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体会教师对自身的重视。二来,让优等生和中等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拔高,对数学思维得以拓展,以此提升学习信心,为今后的发展奠基。

例如:在学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相遇问题》后,笔者设计了以下课后作业:

必做题:

1.A、B两地相距10千米,甲在A地,乙在B地,甲每小时走4千米,乙每小时走6千米。

①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x小时相遇,根据题意可列方程。

②两人相向而行,甲先出发1小时,两人在乙出发后x小时相遇,可列方程。

2.甲、乙二人同时由相距48千米的A、B两地相向而行,6小时后相遇.已知甲每小时走4.5千米,问乙每小时走多少千米?

3.甲、乙两地路程为180千米,一人骑自行车从甲地出发每小时走15千米,另一人骑摩托车从乙地出发,已知摩托车速度是自行车速度的3倍,若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问经过多少时间两人相遇?

选做题:

从北京开往广州的列车长350米,每秒钟行驶22米,从广州开往北京的列车长280米,每秒钟行驶20米,两车在途中相遇,从车头相遇到车尾离开需要多少秒?

经过以上题目的设计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题目进行知识巩固,这样既保证学困生的基础知识得以掌握,又保证优等生和中等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思维得到拓展,为不同学生都提供了智育发展空间,有梯度的作业设计更是提升了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

(二)动手制作,自主创新,体会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上文提到数学作业的设计要体现创新性,所以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注意作业形式和内容的新颖性。除了书面作业的设计之外,教师应注重操作性作业的设计,让学生边操作边体验数学知识的魅力,并且在操作中体会数学知识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增强文化自信,落实“五育并举”中智育与美育教育的有效融合。

例如:在学完《轴对称图形》一课后,笔者为学生布置了动手操作作业:

请同学们联系《轴对称图形》所学习内容制作一份手工剪纸作品或动手绘制一个脸谱,在手工剪纸作品中加深轴对称图形的印象,同时边体会数学知识边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比如:剪窗花中了解窗花的历史、作用以及发展,边剪边思考窗花中的数学知识,以及轴对称图形的魅力,从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间的关系,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巩固数学知识框架。这一作业的设计既打破了常规作业设计的内容和形式,又体现了作业设计的创新性,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树立文化自信,从而实现智育与美育之间的融合,落实五育并举的教学理念。

(三)小组合作,研究学习,体验数学应用价值,加强体质健康

为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作业内容和形式的探究性,以此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形式下对实际问题进行探究,并在做作业的同时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体质健康,落实五育并举的体育教育。

例如:在开展完概率与统计总复习课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份实践性作业:

请同学们根据所学“数据”方面的知识,按小组设计一份本组学生一分钟跳绳情况调查实施方案与总结。要求:方案中要分工明确,具体部署及数据回馈真实性高;总结报告中要突出结论的理论支撑和数据分析的真实体现,并为每一位学生提出实用性强的提升意见。建议可以从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方面入手研究。这份作业的布置既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让学生在实践中将概率与统计这一知识点进行了应用,进而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学生在一分钟内的跳绳情况,获得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再如:在复习完“数据的收集与表示”这一课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以下作业:统计本班中男生和女生的体重、身高,并运用统计图的形式进行展示。以小组的方式对其进行分析,为学校的食堂饮食提供依据。再者通过数据的分析为校服的订制提供依据。总之,通过以上实践性作业的设计让学生们体验数学应用的价值,并且对自身的身体素质进行了解,更加注重健康成长,利于学生智育和体育的发展。

(四)阅读材料,发现总结,感受劳动人民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除了上述作业的优化策略之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阅读形式的作业,让学生对数学文化和历史进行阅读,对数学的发展加以了解。再者,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阅读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材料,并让学生通过阅读总结其中的内涵,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精神进而体现“五育并举”理念下的德育教育。

例如:在学习完《圆的认识》一节课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阅读式作业:

给学生推荐关于水车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在阅读中对水车的历史、作用以及文明进行了解,并在阅读中总结水车的构造,从水车的构造中体会水车与圆之间的关系。具体内容有:水车是一种古老的提水灌溉工具。水车也叫天车,车高10米多……水车外形酷似古式车轮。轮辐直径大的20米左右,小的也在10米以上……除此之外,笔者又给学生推荐了祖冲之的圆周率等相关的内容:祖冲之按照刘徽的割圆术之法,设了一个直径为一丈的圆,在圆内切割计算。当他切割到圆的内接一百九十二边形时,得到了“徽率”的数值……让学生在阅读中对圆的认识更加熟悉,且提升数学知识的认知和印象。最后,笔者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抒发自己的情感。总之,阅读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对数学的文化加以认识和学习,并从数学家身上体验人民的智慧,并在阅读中树立民族自豪感,从而实现德育与智育之间的融合,将五育并举的教学理念得以实践。

结束语

在五育并举背景下优化中学数学作业设计利于素质教育的落实,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重视这一教学内容的探究,并结合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要求,对作业内容、形式、评价标准等进行优化,让学生在作业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和锻炼,为今后的發展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潘妍.减负提质:中小学生作业管理工作经验[J].辽宁教育,2021(16):54-55.

[2]林黄强.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数学作业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20(6):117-118.

[3]刘丹.新课标下中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思考[J].科技风,2019(34):45.

[4]谢秀扬.中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模式探究[J].黑河教育,2019(6):26-27.

3707501908289

猜你喜欢
五育并举中学数学作业设计
建设教育强国的鸿篇巨制
“五育并举”育新人:开启首都教育新时代
走向“五育并举”的现代学校管理
中学数学竞赛数列求和的探究
中学数学竞赛数列求和的探究
构造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