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人通空间的高三地理深度教学实践

2021-03-18 09:23谢惠清
高考·上 2021年12期
关键词:深度素养思维

摘 要: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为教师、学生、家长提供一个交流、分享、表达的网络社交平台,资源超市,能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深度教学模式。深度教学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透过知识表层,引导学生迁移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通过问题教学,建立一个目标明确、结果和过程并重的评价体系,提升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深度教学;核心素养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构建“一核四层四翼”评价体系,考查要求从“能力立意”到“素养立意”。高考的通过考查载体——情境,以此来承载考查内容。高考评价体系视域下地理老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所以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摆脱惯性思维的束缚,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深度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1]

高中地理深度教学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透过知识表层,引导学生迁移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深入探究地理概念和地理规律,创建真实情境,以高质量问题为导向,迁移和创造性解决问题,构建思辨课堂,小切口,深挖掘,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学习对生活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为教师、学生、家长提供一个交流、分享、表达的网络社交平台、资源超市,能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深度教学模式。本文以气候对农业影响为例,探讨如何基于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实践深度教学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一、根据课标,确立有效地素养学习目标进行核心突破

課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2]

素养学习目标

(一)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通过综合分析不同区域气候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理解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二)人地协调观:通过分析归纳人类活动对气候条件的改造,从而提高对人地协调观的认知。

(三)地理实践力:通过调查分析处理各种区域图和文字信息,总结归纳气候对农作物的分布、产量、品质的影响,从而提高地理实践力。[2]

课前任务发布:推送课堂导学预习问题,利用人人通空间资源优势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人人通空间,教学助手,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通过材料创设问题情境,以能力为导向,设计有梯度、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的问题进行深度教学,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达到学以致用,迁移应用,提升地理学科素养的目的。

二、运用案例分析,问题探究,充分利用人人通优化教学

(一)创设情境,以问题为主线,让深度教学成为可能

【探究点一】气候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案例分析】攀枝花市杧果

观看视频《攀枝花市杧果节》导出本课主题,以“中国小吃版地图”引导学生整合与建构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树思维导图,深度发散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主体,设计有梯度的问题链条,思考影响农业气候因素有哪些?深入理解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度学法指导,运用人人通空间实现深度教学。

杧果属于热带水果。杧果树喜温耐旱。杧果生长的有效温度为18℃~35℃,在-3℃时果树会冻灾严重。一般认为,北回归线是杧果栽培的北缘。

攀枝花市是世界上纬度最高、海拔最高、成熟期最晚、品质最优的杧果生产基地。攀枝花市杧果一般比国内其他杧果产区晚熟1个月~2个月,9月~11月才成熟上市,售价是普通杧果的2倍~3倍。

【问题探究】从气温角度,说明攀枝花市杧果质优、价高的原因。(6分)

答案:攀枝花市海拔高,昼夜温差大,(2分)利于有机物的积累,品质好。纬度高,且海拔较高,气温相对较低,使杧果开花期较晚,生长周期较长,杧果品质好(2分)。杧果成熟期晚,可以错季上市(2分),价格高。

【归纳提升】气温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品质

(1)气温高—生长周期短—上市时间早—价格高。

(2)气温低—生长周期长—上市晚—品质好—价格高。

(3)昼夜温差大——品质好。

设计意图:互动试题——主观题,通过典型案例情境创设,深度分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问题意识,突破重难点,学生运用地理的思维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利用平板电脑拍照上传,检测学生课堂学习的生成情况。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精选典型例题,迁移应用知识点,促进深度教学的发生

【探究点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改造利用

【合作探究】

1.北方地区可以种植杧果吗?

2.哪些人类活动可对影响农业生产的气候要素进行改造或充分利用?试举例。

设计意图:深度的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投票、抢答、弹幕功能运用,激励评价,引导学生深度思考,设疑追索,课堂气氛活跃,能抓住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高考链接】(2020年全国卷Ⅰ第36题为例)葡萄为例(题目略)

本题以某坡度较大的地方采用顺坡垄方式种植葡萄作为情境创设,第一问通过以顺坡垄分析影响降水因素,联想梯田与水土保持的逻辑关系;第二问和梯田(横坡垄)比较,地理联想顺坡垄与太阳能发电原理比较,比较法的应用,提升了学生的类比能力和区域认知;第三问寻找顺坡垄葡萄与温带半干旱地区的矛盾所在。通过与梯田相比较种植方式的优势,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预防自然灾害,选择合适种植方式,防治环境问题,追求综合效益,体现了人类智慧,考查了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拍照上传答案讲评,能迁移应用,内化所学内容。这样能有效促进学生对地理概念和规律原理的理解,有利于地理知识的网络建构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循序渐进,延长问题思维链,归纳同类或相关的问题,注重解题思路与方法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的迁移应用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以核心概念为中心,抓住因果关系建立知识逻辑链,培养学生辩证思维

引导学生归纳气候影响农业的因素,通过情境创设,对真实情境分析,使复习主题化、微型化、序列化,挖掘知识点的成因和影响,使知识点向纵向延伸,寻找与知识点有关联的知识进行横向延伸,对重难点知识进行充分的挖掘和拓宽,突出主干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題的能力。气候资源关联生活现象(大棚、彩色大棚、反光膜、水果套袋),下面从气候的各组成要素分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热量

(1)热量充足:①生长期长,复种指数高,单产高。②病虫害多。

(2)热量不足:①生长周期长,有机质积累多,品质好;病虫害少。②低温冻害,生长期短,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甚至无法生长。

2.光照

(1)光照强:①促进植物光合作用,利于生物生长;利于作物着色,颜色鲜艳②作物容易灼伤;生长周期短,有机质积累少。

(2)光照弱:①利于作物的生长;生长周期长,有利于有机质积累,品质好。②农作物颜色品相较差。

3.降水

①气候湿润,降水适中,利于作物生长;

②降水过多光照不足,不利于作物生长,不利于农业生产;过少则易造成旱灾。

4.昼夜温差:作物养分的积累取决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两个方面;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处于最高状态,产生大量有机物;夜晚温度低,呼吸作用的强度处于较低状态,减少了有机物的消耗,所以,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

5.气象灾害

①降水变率大的地区,易遭受洪涝(夏涝、梅雨)、干旱(春旱、伏旱)影响;

②高纬度地区或高海拔地区易遭受低温冻害、霜冻和雪灾等。

设计意图:学生人手一台iPad,一方面可以实现同屛功能,另一方面在学生提交作业时,教师随时调用学生作业进行分析比较点评反馈,并激励评价学生。激发其学习动机,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让学生在纠错反思总结过程中构建知识体系,注重发展和评价的过程性,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三、运用人人通空间促进深度教学,实现思维进阶,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一)课堂注重地理过程的探究和地理原理的迁移运用,重视课堂动态生成,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通过人人通强大的功能,设计课堂评价表,评价项目包括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表现、思维方法、交流沟通能力、知识落实情况及反思提升的能力,了解学生是否达到预期学习目标,对存在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引导,学生从评价中反思总结,解决存在问题,提升自己的认知,整合和构建知识间的联系,比较存在的差异,形成知识的网络体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有利于共同成长,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自评有利于发现自身问题,找到知识薄弱点和发展点,总结规律和反思提升,用来解决相似的一类问题和拓展延伸,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监控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学生互评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关注同学的优点和长处,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反思能力,从而达到运用人人通空间深度教学提升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三)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创造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地理学科素养

通过人人通空间创设情境展现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升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获取和提取有效信息,指导学生从概念观和方法论入手寻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作出必要的总结反思,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并形成新的认知体系,从而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升华,形成地理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韦志榕,朱翔主编.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2017年版2020年修订).

作者简介:谢惠清(1969.8—),女,福建晋江人,福建省特级教师,高级教师,荣获福建省优秀教师、泉州市地理学科带头人、泉州市骨干教师、晋江市优秀班主任、第八届全国优秀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福建省优秀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等称号,注重高考地理教学研究。

3812501908248

猜你喜欢
深度素养思维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