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材料深度开发的地理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2021-03-18 09:23张晓东
高考·上 2021年12期
关键词:攀枝花市区域素养

张晓东

摘 要:高考试题已深入贯彻对核心素养的考查。为解决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困惑,作者以《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为例,深度开发情境材料,设计有效地教学活动,探讨核心素养的落实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地形;人类活动

一、教学背景分析

人教版教材中关于自然环境对人類活动的影响的内容分散在教材的不同章节,如全球气候变化、山地对交通的影响、河流对聚落的影响等。本节课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并没有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进行全面的、多要素的分析,而是选取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地形要素进行小切口、大纵深的分析。只要掌握了分析的方法,自然地理要素中的其他要素(如气候、土壤、水文等)对人类活动(如工农业生产、人口与聚落的分布、商贸的发展等)的影响也可以掌握,举一反三。在教学过程中既能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又契合全国卷高考考题特点。

二、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探究

【课堂探究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材料一:展示“半坡原始村落复原模型图”和“半坡原始村落功能区示意图”

◆探究问题:

1.半坡原始村落坐落在山坡的南面有什么好处?

2.村落选址在河谷阶地可以获得哪些优越条件?

3.村落分布在河流的凹岸还是凸岸?为什么?

4.壕沟对村落有什么意义?

【课堂探究二】地形对交通线的影响

材料一:展示攀枝花市城区主干路及周边地形分布图

材料二:攀枝花市钢铁企业主厂区所在地弄弄坪是一个长不到三公里、宽不到一公里、自然坡度高达10度的窄山坡。设计人员破除过去钢铁厂所谓大平面、大厂区、大铁路和“人字形”平面布置的老框框,在高差80米的山坡上采用三个大台阶、23个小台阶的竖向布置。

◆探究问题:

1.描述攀枝花市周边地区的地形特征,并分析其对攀枝花市城区主干路的分布特征的影响。

2.分析弄弄坪地形特征对攀枝花市钢铁企业的工程建设和厂区内部交通的影响。

【课堂探究三】地形对气候及工农业的影响

材料一: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市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

材料二:攀枝花市,干热河谷中的热带水果王国

攀枝花市位于北纬26度附近,地处西南内陆,远离海洋,但却适合热带水果的生产。攀枝花市杧果具有“纬度最北、海拔最高、成熟最晚”三大特点。

◆探究问题:

1.从地形角度分析攀枝花市能够种植热带水果的自然原因。

2.简析攀枝花市杧果晚熟的自然原因。

3.分析与海南省相比,攀枝花市杧果生产的优势条件

4.小明建议把攀枝花市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出论据。

三、核心素养的实践思考

(一)情境材料的深度开发,是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载体

现实中的地理事象往往是结构不良的材料。这种具有劣性结构的情境材料,教师要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将其解构为良性结构的情境材料,才能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回答问题。[1]

本节课的情境材料主要来源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刊发的《攀枝花市,干热河谷中的热带水果王国》一文。文章说“从钢铁之城到热带水果王国,攀枝花市正在完成颠覆性的变迁。这座几乎全境位于金沙江干热河谷的川西南小城,已经成为横断山区一个颇具盛名的水果王国。”笔者认为此材料在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方面,在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很大的挖掘空间,如地形对工程建设、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等各方面的影响。一节课主要围绕某一地区进行问题设计,对区域认知的目标层次、对运用区域的视角和方法认识复杂地球表面的思维品质有很好的提升作用。

(二)小切口、有梯度、分层次的问题设计是通往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桥梁

培养学生高阶综合思维,需以课程标准规定的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为支撑,以真实的地理事象为情境,设计递进式的问题链,让学生在一个主题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力。[2]

强调小切口、有梯度、分层次的问题设计,是为了更好地适应高考的问题设计,同样是地形对交通的影响,第一个探究问题,分析攀枝花市周边地区的地形对攀枝花市城区主干路的分布特征的影响,对学生能力要求相对较低。而第二个探究问题,分析弄弄坪地形特征对攀枝花市钢铁企业的工程建设和厂区内部交通的影响,学生须从车站与厂区的并联布置、胶皮运输机的横向运送、为适应炽热物运输要求而把炼铁炼钢轧钢厂布置在同一台阶的特点、建筑系数的提高及运输流程的缩短等方面组织答案,其对综合素养的要求明显高于第一个探究问题。

1.关注古今差异,体现人地协调观的发展变化

本节课的主题是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地协调观的素养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案例的选取包括半坡原始村落和现代钢铁城市攀枝花市,目的在于强调人地协调观的历史变化层面。在古代崇拜和畏惧自然阶段,人类选择居住地时大部分受制于自然环境,选择南面、河谷阶地、凸岸,被动地适应自然,对环境的改造也仅仅是挖壕沟以排水、防卫,对环境的作用强度小。而攀枝花市的交通建设、工农业发展则是现代在人类因素占主导作用下的人地关系,但人类依赖自然环境与发展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攀枝花市的交通建设、钢铁企业的布局、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变化、洛比托铁路的限速,都体现了地形对人类活动的直接影响。而地形导致工业生产污染严重,使攀枝花市不适宜成为冬季“避寒之都”,则是地形对人类活动的间接影响的表现,也体现了现代人类活动影响强度已经对环境造成消极影响。攀枝花市正在完成“从钢铁之城到热带水果王国颠覆性的变迁”,能够从一定层面上对人地关系的协调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问题探究,实现人地协调观的培养目标。

2.关注时空思想,体现综合思维的层次和尺度

由于本节课的问题设计体现小切口、大纵深的特点,所以在要素综合的研究中更多地体现两个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多个要素的相互关系。如:半坡原始村落选址与坡向、河流的关系;攀枝花市城区主干路的分布特征的影响;弄弄坪地形特征对攀枝花市钢铁企业的工程建设和厂区内部交通的影响;地形对列车设计速度差异的影响;地形对攀枝花市热带水果及生长特征的影响;地形对工业污染的影响进而影响旅游度假等。

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生是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本节课的问题设计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研究在时间综合分析所对应的动态性特点和空间综合分析所对应的相关性特点。三个探究活动之间的时间尺度选择(如由古代到现代的变化)、三个探究活动内部对地理事物的变化发展的问题设计(如由百里钢城到热带植物王国的变化),分别体现了长时间尺度和短时间尺度的地理事物发生、发展、演变的动态过程。而任何要素的综合分析都离不开特定尺度的地理空间,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本身就是在特定时间内把自然环境作为人类活动的相关要素进行的相对静态分析。

地方综合是地理学区域性和综合性特征的体现,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地方性解释是地理学的难点,因为地方是复杂个性化的,而且具有层次性,要研究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必须把区域放到更高一个层次的背景下进行分析。本节课在问题设计时也兼顾区域的不同尺度。虽然都是研究地形的影响,但研究攀枝花市钢铁企业的工程建设和厂区内部交通,是攀枝花市内部的研究。攀枝花市城区主干路的分布特征,背景是包括周边地区。攀枝花市能够种植热带水果及杧果晚熟的原因,区域尺度进一步扩大。不应只与海南省比较杧果生产的优势条件,至少应该放到整个华南和西南地区进行比较。

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整个探究过程是三种综合思维素养同步形成的过程。

3.梳理探究結合,掌握区域认知方法

区域认知不仅包括对区域本身的认识,还包括运用区域的视角和方法认识世界的思维品质。在本节课的设计中,课前准备的区域认知是对区域本身的认识层面,作为解题的基础知识。而问题探究和真题运用,则是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的方法与思维。如运用图像资料分析地势倾斜和起伏状况,地形类型的构成和空间排列等。

对区域的认知,比较不同区域的差异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探究高考真题中判断该地位于三江平原、黄土高原、江南丘陵、塔里木盆地,实际上就是在对比四个区域差异的基础上选择与该题地方性特征匹配的答案。

4.践行情境教学,培养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强调户外自然考查、模拟实验和真实的社会调查。受限于时空关系,户外活动无法成为常态化的教学环节。在日常教学中,收集、处理、提取有效信息,运用模拟情境材料解决问题是培养地理实践力的有效方法,也是高考落实地理实践力考查的有效途径。

课前学习清单中对攀枝花市自然地理特征、工农业发展状况及变化、钢铁企业的建设和生产特点的调查,资料的整理和提取,是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一种形式。课堂探究中原始村落的选址、铁路线的选线、攀钢的建设方案、茉莉种植的区位选择,都是在模拟情境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的设计。

(三)以“梳理调查——问题探究——思维构建——拓展应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是应对高考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路径

应对高考,提升能力是关键。学生在高一高二新授课结束的基础上,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梳理和资料收集的能力。把一般性的对区域本身的认识和已学的知识基础放在课前,既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地理实践力,又能够把课堂时间用在问题探究和思维构建环节,促进区域认识方法的培养、综合思维的形成和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拓展应用作为对知识的应用掌握情况的检测,既可以加深对知识系统的理解,更加有效地应对高考,也是对核心素养深度强化必要环节。

结束语

教师在深化教学、完善知识体系的同时,提高情境创设能力、问题探究能力,才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适应高考要求,让学生实现短期应对高考、长期奉献社会的双赢。

参考文献

[1]蔡明忠.基于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进阶的问题设计策略:以“河流地貌”专题复习为例[J].地理教学,2021(16):21-2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910501908226

猜你喜欢
攀枝花市区域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分割区域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擦桌子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攀枝花市商业银行“七一”表彰先进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攀枝花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攀枝花烟区土壤酸碱及钙、镁变化分析
区域发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