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供给侧结构改革 促进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1-03-18 02:01济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张忠镇贾爱英徐雪颖
山东绿化 2021年1期
关键词:林产品林业生态

济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张忠镇 贾爱英 徐雪颖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为当前和今后时期现代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全面优化升级林业产业结构,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逐步建立森林资源不断增长、生态环境稳步向好、优质林产品充分供给、广大林农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可有力促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济宁大地绿起来、让环境美起来,实现林业富民强市的目标。

一、济宁市林业供给侧结构特征

近年来,济宁市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为总牵动,通过大力实施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积极做好城乡绿化、资源管护、产业发展工作,造林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全市以核桃、大樱桃、桃、葡萄为主的经济林120 余万亩,产量61 万吨;以法桐、白蜡、国槐等为主的苗木花卉面积44.8 万亩,在圃苗木花卉总株数6.8 亿株,林业产业总值563 亿元。

1.从供给(经营)主体上看。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建设的重视程度提高,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林业领域开始备受青睐,大量城市企业家和部分农民抓住林业转型的机遇,开始进入林业领域。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以来全市各类社会工商资本进入林业领域的建设资金达25.71 亿元,其中:投资经济林产业3.63 亿元,占总投资14%;苗木产业4.3 亿元,占16.7%;林产品加工9.27 亿元,占36%;林业生态休闲旅游产业8.1亿元,占32%,为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建设发挥了较大作用。这些原先从事房地产、金融、商业等实体产业的新兴经营主体,虽然在资本、渠道、概念上有优势,但是缺乏林业管理经验和林业生产技术,对林业易受风灾、旱涝等自然灾害影响和受市场的影响风险意识不足。

2.从供给产品上看,总体上为优质产品供给不足,劣质产品产能过剩。林业产业虽然是新兴产业、绿色产业,但一产种植业、二产加工业依然逃脱不了农产品生产的怪圈,一哄而上,留下遍地鸡毛的现象经常发生。苗木能挣钱,各类社会资本开始不计成本的承包土地种植苗木,行情不好,挥泪不计成本的抛售,全市育苗面积与上年相比,减少了4.48 万亩,育苗户减少259 家。

3.从供给内容上看,林业资源总量依然不足、分布不均。部分山区还没有造林,生态功能还没发挥,已建好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了其森林生态休闲疗养功能的发挥,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自然休闲生活的向往;优良树种品种应用率低,造林树种单一,特别是平原地区大面积营造雌性速生杨、柳树等,柳絮、杨絮等严重影响了群众的日常生活。

二、林业供给侧改革的经验做法

为推进林业版供给侧改革,全市林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供给侧改革的要求,创新机制、加大力度,在资金扶持、科技引领、技术培训、推动落实上下功夫,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1.强化科技创新。近年来,组织引导建设了一批“产、学、研”科技创新平台,先后与国内林业知名专家联系,尹伟伦、邓秀新、束怀瑞等院士来我市指导工作,任城区李营苗木协会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成立“法桐研究院”,聘请了方静云、匡廷云院士成立了“油用牡丹院士工作站”,邹城市与重庆大学合作成立“采煤塌陷地新生湿地经济研究中心”,五康轩林业发展公司与北京林业大学合作,积极开展互联网+智慧林业应用,泗水县永春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南京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联合开展元宝枫良种选育、标准化种植、产品深加工等。通过科技创新引领,进一步提高了“任城李营苗木”、“兖州太阳纸业”、“曲阜大樱桃”、“微山霞光木塑”、“鱼台杞柳”等产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加强项目扶持引导。积极争取各类国家扶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课题、中央财政林业贷款贴息)和科技攻关项目,为企业扩大规模、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竞争力奠定了良好基础。争取市级财政林业产业引导扶持资金1500 万元,用于林业产业示范区创建、特色经济林基地、苗木花卉示范基地、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建设等16 大类林业产业创建项目,各县市区财政也出台了扶持政策,其中邹城市扶持资金在5000 万元以上。通过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实施贷款贴息等,引导社会各类主体向林业领域聚集,加快各类示范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社建设,同时吸引各类社会资金13 多亿元投入发展林业。

任城区林下种植赤松茸基地

3.完善市场服务体系。采取龙头带动、市场引领的形式,按照“市场+龙头+基地+农户”的现代林业产业发展模式,在优势林业产业主产区指导建立40 余处苗木、花卉、板材、果品批发等林产品流通市场,其中任城区北方苗木交易市场被认定为省级林产品市场,成为大乔木法桐“买全国、卖全国”的全国交易地,建成了8处苗木花卉、果品批发、板材加工销售、杞柳制品等市级林产品专业市场,有效解决了苗农、果农和涉林企业的销售难题。

4.大力培植林业经营主体。一是积极培植企业经营主体,通过招商引资等形式,全市共新成立了林业企业、合作社以及家庭林场等林业新型经营主体160 多家,吸引各类工商资本60 多亿,为林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二是积极培育扶持涉林企业,重点加强新建林业企业的培育指导,尤其是对原来从事房地产、公路工程、煤炭经营等各种社会资本都开始涉足种苗培育、经济林种植、生态庄园等林业产业,加大林业政策宣传和生产技术服务,指导企业科学化经营。全市现有国家级龙头企业2 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76 家。

三、林业供给侧改革目标及产业布局

按照“生态优先、产业支撑、科技引领”的总思路,以发展现代林业为目标,以深化改革创新为突破,不断创新林业管理体制机制,着力推进林业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加快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优良林木种植基地,打造一批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现代林产品加工集团。实现“扩绿增量、提质增效、生态良好、林农富裕”的现代林业新局面,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筑牢生态屏障。

1.调优调高以种植、养殖业为主的林业第一产业。坚持品种良种化、栽培区域化、特色规模化,充分挖掘林地生产潜力,在曲阜、泗水、邹城等东部山区和汶上低山丘陵区域大力发展以核桃、板栗、大枣、特色梨、大樱桃等为重点的名特优新果类经济林,在任城、兖州等中部平原大力发展以落叶乔木、设施花卉、水生花卉等为重点的苗木花卉,在鱼台、微山等滨湖涝洼区域大力发展杞柳等高附加值经济林。

2.提升壮大以木材加工、杞柳编织、果品储藏加工为主的林业第二产业。坚持规模发展、龙头带动,壮大以太阳纸业等为龙头的林纸一体化产业,以汇源果汁等为龙头的果品贮藏加工业,以山东永春堂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木本油料种植、加工销售业,以润柳、金柳圆、鲁领等为龙头的杞柳编制业,以山东霞光实业为龙头的生态木塑产业,力促企业依靠科技改进工艺,拉长产业链条,提高林产品附加值,加快形成以大型加工企业为龙头的林产品加工企业集群。

国家林业产业龙头企业山东霞光集团

3.做大做强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主的林业第三产业。加快各级各类森林、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和东部山区、南四湖湖区的开发建设,开发农家乐园、体验采摘、休闲观光、自然踏青等生态旅游项目,打造泗水山区休闲采摘精品游、孔孟山区生态旅游、微山湖湿地生态游、嘉祥县森林疗养产业、梁山风景旅游等生态旅游品牌。积极引导发展果业协会、林产品加工协会、苗木花卉协会等行业中介组织,鼓励劳务、运输、技术、信息咨询等社会组织参与林产品的市场开发和建设。

四、林业供给侧改革的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把林业工作融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局。目前我市林业发展存在的主要矛盾不是生产规模过大,而是林业集约化程度低,林产品商品化低。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林业工作的重点仍然是着力解决植树造林,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增加生态福祉。各地要将其纳入当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积极组织和协调相关部门,确立重点,落实有关配套措施,特别是要切实解决好“树往哪里栽、栽后如何管”的问题。

2.加强宏观管理,引导林业健康发展。认真研究新形势加快林业发展的路子和有关政策,加强需求侧的调研,前瞻性地谋划群众种什么、怎么种、怎么销等问题,宏观指导好林业发展。指导建立健全各类林产品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在政策宣传、技术推广、人员培训、信息交流、产品销售中的作用,引导林业快速发展。兼顾好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发展健康持续的林业产业。

3.坚持创新体制,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大力推进林业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增强林业发展的动力。在培育保护森林资源、发挥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前提下,鼓励各类社会主体采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获得集体林地经营使用权;国有森林公园在不改变林地所有权及林地性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森林景观资源,采取独资、合资、合作、森林资源入股等多种方式,吸引各种投资主体参与各类服务项目的建设和经营,加快开发利用。

4.着力培育龙头企业,提升产业支撑能力。围绕打造以中西部平原地区为主的木材生产加工、以东部山区为主的果品贮藏加工、以李营为主的苗木花卉生产经营、以南四湖自然保护区及森林湿地公园为主的湿地森林旅游四大业产业带,培育发展果品加工、木材加工、苗木花卉经营流通、生态旅游等四大产业集群,加大对林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对产业规模大、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重点林业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带动林业产业向规模化、集团化、集群化方向发展。发挥好龙头企业关联带动作用,不断完善林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和利益联接机制,构建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四位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机制。

5.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林业产业化水平。强化科技支撑,鼓励林产品加工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对接,共同成立研发中心、组建林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林产品附加值。一是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杨絮、法桐飘絮”扰民问题,引进更新一批适宜的林木新树种、新品种;二是规划建设高效特色集约化林业种植基地,重点加快建设苗木花卉、特色林果、杞柳种植、林下经济等林业产业种植基地,在发展绿色、无公害、有机林产品上实现新突破,通过示范带动,提高林果业管理水平。三是制定一批林业技术规程(标准),提高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济宁市太白湖湿地公园

猜你喜欢
林产品林业生态
RCEP对甘肃省林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Paper Excellence 收购Resolute 林产品公司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生态养生”娱晚年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我国林产品贸易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land produ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