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金配合物的聚集诱导发光分子合成及其对Hg2+的检测

2021-03-18 03:02李天浩魏禧龙刘园园臧双全
发光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水溶液溶剂化合物

汪 婷, 李天浩, 张 雨, 魏禧龙, 白 冰, 刘园园, 李 恺, 臧双全

(郑州大学化学学院 绿色催化中心, 河南 郑州 450001)

1 引 言

有机发光材料在荧光传感器、发光器件等领域应用广泛[1-8]。然而,大多数有机发光材料在稀溶液中荧光较强,在浓溶液或聚集态时发光弱或者不发光,这种“聚集引起荧光猝灭”(ACQ)现象极大地限制了有机发光材料的应用[9-11]。2001年,唐本忠教授课题组报道了一种与ACQ效应相反的光学现象:聚集诱导发光(AIE)现象,即在溶液态几乎不发光,聚集态或固态下均有强荧光[12]。这种独特的发光性质使AIE分子在有机发光二极管、生物探针传感器、刺激响应材料等生物、化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13-17]。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包括有机小分子、高分子聚合物、金属团簇、配合物、碳量子点等在内的数以千计的AIE分子被合成报道[18-23],表现出优异的性能。然而,目前报道的绝大多数AIE体系都为有机分子,对于有机无机杂化AIE体系的研究仍比较有限。开发性能优异、成本低廉的新型有机无机杂化AIE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本研究中,我们开发了一种新型有机无机杂化AIE体系——三苯乙烯炔金-三苯基膦(1)。该体系合成简单,反应条件温和,产率达到90%,且原料成本十分低廉。1在溶液中不发光,聚集态和固态时表现出强烈的荧光,具有典型的AIE特性。研究表明,1具有典型的螺旋桨状结构,其中含有多个可旋转的苯环,其AIE特性来自于限制分子内旋转机理。有趣的是,1的水溶液对Hg2+表现出猝灭荧光现象,能选择性地检测Hg2+,检测限达到0.59 μmol/L。

2 实 验

2.1 试剂和仪器

二甲亚砜(DMSO)、四氢呋喃(THF)、甲醇(MeOH)、甘油均为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购买后直接使用。去离子水(蒸馏水)和DMSO在整个实验中使用。实验中使用的金属离子溶液均由其硝酸盐制备而成。1H NMR和13C NMR由Bruker AV-400和Bruker AV-600核磁共振波谱仪记录;元素分析由Perkin-Elmer 240元素分析仪记录;紫外光谱由Hitachi UH415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记录;荧光光谱由HORIBA FluoroLog-3荧光光谱仪记录;动态光散射数据由Horiba nano Partica SZ-100V2型Zeta电位仪测试得到;X射线单晶衍射数据由Rigaku XtaLAB Pro单晶衍射仪收集;质谱由X500R QTOF质谱测试仪确定。

2.2 化合物1的合成

1的合成路线如图1所示,三苯基膦氯化金(PPh3AuCl)按文献[24]方法合成。按文献[25]方法合成1,1,2-三苯基-1-丁烯-3-炔(1a),即在50 mL 三乙胺溶液中加入溴-三苯基乙烯(3.35 g,10.0 mmol)、三甲基硅基乙炔(2.14 mL,15.0 mmol)、PdCl2(PPh3)2(140 mg,0.199 mmol)和CuI(19 mg,0.10 mmol)。反应混合物在70 ℃下加热搅拌16 h,饱和有机层用蒸馏水(3×100 mL)和盐水(3×100 mL)洗涤,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蒸发。粗产品以V正己烷∶V乙醚=100∶1的混合溶剂为展开剂通过柱层析法分离提纯,得到黄色油状液体。将黄色油状液体溶解于50 mL THF中,冷却至0 ℃,加入四丁基氟化铵(1.0 mol/L 的THF溶液,11 mL,11 mmol),反应混合液加热至室温,搅拌1 h,缓慢加入饱和冷NaHCO3溶液(50 mL),然后用Et2O(50 mL)稀释。有机层用蒸馏水(3×100 mL)和盐水(3×100 mL)洗涤,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蒸发。粗产品以V正己烷∶V乙醚=100∶1的混合溶剂为展开剂,通过柱层析法分离提纯得到1a。1H NMR(400 MHz,CDCl3)δ(10-6): 7.49(d,J=4.0 Hz,2H),7.34(q,J=8.0 Hz,3H),7.28(d,J=4.0 Hz,2H),7.12(m,6H),6.96(d,J=4.0 Hz,2H),3.04(s,1H)。13C NMR(400 MHz,CDCl3)δ(10-6): 150.49,142.37,141.17,139.37,130.99,130.27,129.94,128.07,127.94,127.83,127.82,127.40,127.15,120.43,85.65,81.17。

将1a(48 mg,0.01 mmol)和PPh3AuCl(28 mg,0.01 mmol)分别溶于THF(5 mL)和MeOH(3 mL)的混合溶液中,两者混合均匀,然后向其中加入NaOH(25 mg,0.625 mmol)的甲醇(2 mL)溶液。常温避光搅拌12 h,减压蒸馏除去溶剂,粗产品以V石油醚∶V乙酸乙酯= 5∶1的混合溶剂为展开剂通过柱层析法分离提纯,得到淡黄色固体,产率90%。1H NMR(600 MHz,DMSO-d6)δ(10-6): 6.87(d,2H,J=6.0 Hz),7.10(m,6H),7.19(d,2H,J=6.0 Hz),7.26(t,1H,J=6.0 Hz),7.33(t,2H,J=6.0 Hz),7.49(m,8H),7.60(m,9H)。13C NMR(DMSO-d6)δ(600 MHz,10-6): 145.47,143.12,142.41,141.89,134.36,132.40,131.12,130.49,130.11,130.04,129.92,129.55,128.22,128.13,127.78,127.15,126.90,123.46,93.11,55.38。高分辨质谱:m/z[C40H30AuP + Cs]+理论值: 871.080 5; 测试值: 871.051 4。

图1 化合物1的合成

3 结果与讨论

3.1 化合物1的聚集诱导发光性质

我们首先研究了化合物1的发光性能。将1溶于一系列不同体积配比的DMSO/H2O中,配制成浓度为10 μmol/L的若干组溶液(图2(a))。如图2(b)所示,1在纯DMSO溶液中几乎不发光;但随着水含量增加至40%(体积分数,下同)时,溶液的荧光明显增强;当含水量为70%时,482 nm处的蓝色荧光强度急剧增强。与纯DMSO溶液中的荧光强度相比,1含水量为70%的体系中,1在482 nm处的荧光强度增大了118倍(图2(c))。

图2 (a)化合物1在不同H2O/DMSO含量溶液中的荧光照片;(b)化合物1在不同H2O/DMSO含量溶液中的荧光光谱;(c) 不同水含量下,化合物1在482 nm处的荧光强度。条件:[1]=10 μmol/L,λex=344 nm,照片在365 nm的紫外灯下拍摄。

图3 (a)化合物1在不同H2O/DMSO体积含量溶液中的紫外吸收光谱,插图:化合物1在99% H2O/DMSO(v/v)水溶液中的动态光散射实验测试;(b)化合物1在固态下的最佳激发发射光谱,插图:化合物1在日光(左图)和365 nm紫外光(右图)下的照片。条件:[1]=10 μmol/L。

进一步,我们测试了1的紫外吸收光谱,如图3(a)所示。纯水中的紫外吸收光谱与纯DMSO中的紫外吸收光谱相比,在可见光区域中可清楚地观察到拖尾现象,这种现象被认为是由聚集悬浮体颗粒的光散射导致的[26-27]。其次,动态光散射实验表明,1在99%的DMSO/H2O混合溶剂中形成了直径165 nm左右的颗粒。这些结果均表明1在纯DMSO中是溶解状态,而在高水含量溶液中为聚集状态。此外,在固态下,1表现出强烈的蓝色荧光,最大发射波长为455 nm(图3(b)),四苯乙烯的最大激发波长为458 nm,两者相差不大;1量子产率为13%,低于四苯乙烯的固体量子产率(49%);寿命为0.37 ns,与四苯乙烯的寿命同为纳秒级别。以上实验结果表明,1是一个典型的有机无机杂化AIE分子。

3.2 化合物1聚集诱导发光性质的来源

为了探究化合物1聚集诱导发光性质的来源,我们对其晶体结构进行了研究。首先,在甲醇和二氯甲烷的混合溶剂中,通过缓慢的溶剂蒸发手段得到了1的晶体。利用单晶 X射线衍射仪确定了1的晶体结构。如图4所示,1的分子结构中含有多个以碳-碳单键相连的“可自由旋转”的苯环。在稀溶液中,这些苯环发生动态的分子内旋转,导致激发态电子以非辐射跃迁的形式回到基态,引起荧光猝灭。而浓溶液中(聚集态)或固态条件下,苯环的分子内旋转受到限制(Restriction of intramolecular rotation,RIR),非辐射跃迁过程受阻,使辐射跃迁成为电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的主要途径,从而产生强烈的荧光。同时,晶体结构表明,相邻分子中苯环的距离为0.440 3 nm,分子中不存在p-p堆积作用。因此,1的AIE性能很可能源自RIR过程。为证明RIR过程的合理性,我们测试了高粘度溶剂(DMSO/甘油)中化合物1的荧光。如图5所示,随着甘油含量的增加,1的荧光逐渐增强,甘油体积分数达到99%时,荧光强度达到最大。这种荧光增强现象是由于溶剂粘度的逐步升高,1的分子内苯环旋转受限程度越来越严重,辐射跃迁通道逐渐打开,荧光增强。

图4 化合物 1的晶体结构

图5 (a)化合物1在不同甘油/DMSO体积含量溶液中的荧光光谱;(b)不同甘油含量下,化合物1在482 nm处的荧光强度。条件:[1]=10 μmol/L,λex=344 nm。

3.3 化合物1对Hg2+的选择性荧光响应

化合物1对Hg2+离子表现出了独特的响应性能。随着Hg2+的加入,化合物1水溶液的荧光逐渐猝灭(图6)。如图7所示,分别在10 μmol/L的1的99%水溶液中加入7.5倍量的Na+、K+、Ca2+、Mg2+、Ba2+、Al3+、Co2+、Ni2+、Pb2+、Cr2+、Zn2+、Cd2+、Mn2+、Hg2+离子,1的荧光信号只有在Hg2+加入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相同条件下加入其他金属离子时,1的荧光信号变化不明显,说明1对Hg2+的荧光响应具有很好的选择性。抗干扰能力测试表明,在不同金属离子存在的溶液中加入Hg2+后,荧光信号的变化强度与空白组中加入Hg2+后荧光信号的变化强度相近。这说明1对Hg2+的荧光响应具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可以作为Hg2+的猝灭型荧光探针使用。根据文献报道,Hg2+可以与炔基结合,促使其发生水解反应,导致炔键被破坏[28]。因此,化合物1对Hg2+的选择性响应很可能是由于1中的炔基与Hg2+发生反应导致的。为了证明我们的猜测,我们在1中加入Hg2+离子后,继续加入过量EDTA,发现其荧光并未恢复,证明1与Hg2+发生了不可逆反应(图8(a))。此外,为了进一步证明该机理,我们在DMSO-d6中对1加入Hg2+前后的核磁进行了测定。如图8(b)所示,在加入Hg2+前后,1的质子信号峰基本都没有发生改变,这说明Hg2+并未与金配合物中除炔键以外的部分发生化学反应,化学反应只可能发生在炔键部分,进一步印证了我们的推测。此外,由于反应后荧光没有完全猝灭,也从侧面证明生成的新化合物依然包含具有AIE性能的三苯乙烯基团。

图6 (a)化合物1水溶液中加入不同量Hg2+后荧光光谱的变化;(b)不同Hg2+含量下,化合物1在482 nm处的荧光强度。条件:[1]=10 μmol/L,λex=344 nm。

图7 化合物1水溶液中加入不同金属离子以及不同金属离子和Hg2+离子后荧光信号的变化。从左至右依次为空白、Li+、Na+、K+、Ca2+、Mg2+、Ba2+、Al3+、Co2+、Ni2+、Pb2+、Cr2+、Zn2+、Cd2+、Mn2+。条件:[1]=10 μmol/L,[M]=[Hg2+]=75 μmol/L。

图8 (a) 化合物1在水溶液中的荧光光谱、加入Hg2+后的荧光光谱以及加入Hg2+后再加过量EDTA的荧光光谱,条件:[1]=10 μmol/L,[Hg2+]=75 μmol/L,[EDTA]=150 μmol/L;(b)化合物1加入Hg2+前后的氢谱。

3.4 化合物1对Hg2+的定量检测性能

为了表征化合物1对Hg2+的定量检测性能,我们利用1在水溶液中进行了Hg2+荧光滴定实验,实验结果如图9所示。在0.0~6.0 μmol/L范围内,化合物1在482 nm处的荧光强度与Hg2+的加入量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根据 IUPAC的定义(CDL=3Sb/m,其中CDL是检测限,Sb是10个空白溶液的标准偏差,m表示校准曲线的斜率),计算出检测限为0.59 μmol/L。以上结果表明,利用1可以在水溶液中实现对Hg2+的定量检测。

图9 不同Hg2+离子浓度下,化合物1在482 nm处的荧光信号变化。条件:[1]=10 μmol/L,λex=344 nm。

4 结 论

本文制备了一种新型的有机无机复合AIE分子三苯乙烯炔金-三苯基膦(1)。该物质合成简单,成本低廉。在聚集态中或固态时,1表现出强烈的蓝色荧光,具有明显的AIE特征。机理研究表明,化合物1的AIE特性来自于限制分子内旋转机理。进一步,利用化合物1可以实现对水溶液中Hg2+的选择性定量检测,检测限达到0.59 μmol/L。

猜你喜欢
水溶液溶剂化合物
洗衣服真的可以不用水吗
涨疯了!碘涨50%,三氯涨超30%,溶剂涨超250%……消毒剂要涨价了
碳及其化合物题型点击
碳及其化合物题型点击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图像易错题分析
氯化钠水溶液结构的研究
判断电解质水溶液酸碱性的简单模型
干洗是什么
例析高考中的铁及其化合物
浅谈大型榨油厂地下溶剂库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