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客鲁迅

2021-03-18 00:59何菲
食品与生活 2021年3期
关键词:稻香村日记鲁迅

何菲

2021 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40 周年。整个民国时代,在众多文化名人中,鲁迅先生的物质生活一直是优越的。令鲁迅焦虑的从来不是家用开销,而是家国大事。不过, 我小时候一直认为鲁迅很拮据。因为他是斗士,日子怎么可以富裕舒坦呢?而且他对于衣着几乎没有追求,服装寒素,发型蓬乱桀骜,多穿布鞋,很少着皮鞋,这般装束在上海,正如他自己所说:“破帽遮颜过闹市。”

在中学语文课本学到的鲁迅篇目里,美食出现的次数也不多。我以为鲁迅喜欢吃豆子,比如《社戏》里的罗汉豆、《故乡》里闰土给迅哥带的干青豆、《孔乙己》中咸亨酒店的茴香豆……

后来才知那都是错觉。鲁迅对吃其实很有爱好和要求,日常饮食丰富优质,组织或参加高档饭局的频率也高,是个标准的吃客。因缘际会,我与鲁迅先生长孙周令飞兄认识也有十几年了,2008 与2009 年曾有幸受邀在虹口鲁迅公园旁某酒店和上海市政协礼堂参加过其父、鲁迅先生独子周海婴的生日宴。后来我与令飞兄相聚主要是在“孔乙己酒店”。我一度很好奇鲁迅先生爱吃什么,他建议我看《鲁迅日记》。

1912 至1926 年的14 年里,鲁迅在北京工作生活,供职教育部,后又在大学兼职。前7 年,鲁迅租住在绍兴会馆。会馆是为同乡提供居住和聚会的场所,当时的绍兴会馆相当于如今的绍兴驻京办(绍兴市人民政府驻北京联络处)。刚搬到会馆次日,鲁迅就在“广和居”夜饮。1918 年后,鲁迅在教育部的职务是佥事与科长(当时科长相当于现在的处级干部),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央官署中的中级官员,每月200 大洋薪水给他提供了养家糊口、从容涵养的经济支撑点,加上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兼职酬劳,鲁迅月入有300 大洋左右,很是丰厚。

虽然官职不高却有实权,又是学者作家名流,鲁迅先生的人脉畅通,社交生活丰富,饭局应酬不断,事局、闲局都有,大酒小酒、微醺浓醉时常发生。在《鲁迅日记》中,仅在1913 年他的外出活动就有294 次。日记中记载了具体名字的饭店,这14 年间他去过的有65家之多,频率最高的是“广和居”。鲁迅口味较重,喜食辣,认为吃辣可以发汗解困。“泰丰楼”他也时常光顾,油爆肚仁、油爆鳝鱼、炸八块、九蒸鸭子是其名菜。毗邻教育部的“和记小馆”,以牛羊肉聞名,大块清汤牛肉面是鲁迅的心头好,性价比高。与喜欢外卖菜肴的老舍不同,在北京履职的鲁迅更爱堂吃。

鲁迅在日记中对于零食的叙述不少,他尤爱甜点。因为习惯于深夜写作,他常备有核桃、花生等坚果和糕点饼饵。在日本留学期间他喜欢羊羹,这种由红豆和栗子粉蒸制而成的和果子甜腻绵软,配绿茶最妥帖。在北京时鲁迅喜欢购买法式奶油蛋糕、满族点心萨其马。他还经常去老字号“稻香村”买糕点副食。鲁迅日记内诸如“1913 年5 月3 日,过稻香村买饼干一元”“1913 年5 月24 日,过稻香村购饼饵、肴馔一元” 等记录比比皆是。“稻香村”是当时北京的高端点心店,黄油枣泥饼、山楂锅盔、黑糖红枣饼、墨子酥、金砖肉松蛋糕等都是其中的畅销品种。据说喜欢吃零食甜点的男人,内心有着不为人知的浪漫与纯粹。鲁迅的二弟周作人对北京的点心却不以为然,他在文章里写:“我在北京彷徨了十年,终未曾吃到好点心。”

插画_ 曹语庭

农历辛丑春节前,定居北京的上海女友给我寄来三匣老字号“龙华斋饽饽铺”的饼饵。她谦称这是北京的土味糕点,土是土了点,口碑却要比“稻香村” 好许多,赏味期是一周左右。收到糕点即拆开品尝,虽说都是精致细点,京派饽饽与海派西点却调性迥异,前者是御膳传承的满汉皇家范儿,后者是华洋杂处融合中的中西合璧风。

鲁迅先生走遍华夏、东瀛,对各地美食大多抱有尊重和赏味态度,也能融入其中,唯独认为福建菜“不甚适口,有所谓红糟者亦不美也”。1926 年秋至1927 年1 月,鲁迅在厦门大学任教,他在日记和书信里评价“此地风景极佳,但食无极乐”“此处最不便的是饮食”。闽菜的清鲜对于喜欢咸鲜、麻辣、腌腊、糟醉口味的鲁迅来说,的确太过寡淡了。

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不过在我饮食版图里存在感始终不强,除了姜母鸭和铁观音较为日常化之外,其余食物吃的频率并不高。扁食、面线糊、土笋冻、红鲟饭、蚵仔煎、菜脯蛋这些固可一吃,却并不诱人,几年不吃也不会有念想,一旦吃上也并不厌恶。属于可有可无的存在。

在鲁迅纪念馆有两本鲁迅家用菜谱,记录了鲁迅先生从1927 年秋到1928 年夏与许广平刚到上海定居时的日常食谱。这期间,他俩每日午餐与晚餐皆由沪上知名酒店定做,送餐上门,每顿两荤一素,一周内很少有重复。鱼、鸡、牛肉、藕饼、菠菜、鸡毛菜等似乎是鲁迅爱吃的家常菜,我以为他爱吃的豆类却出现频率很低,口味以广东菜、绍兴菜为主,也兼顾上海口味。他家每月伙食开支近30 元,而当时上海工人平均月薪是17 元左右。后来萧红、萧军等人也时常去鲁迅家蹭饭,许广平总是七大碗、八大碗的烧。在上海的时光,鲁迅穿着许广平织的大V 领毛背心,吃着她精心料理的家常美馔,度过了人生中最温馨的9 年,也是最后的9 年。在上海生活期间,鲁迅先生最爱与友人宴饮聚会的馆子是主打杭州菜的“知味观”,叫花鸡、龙井虾仁、东坡肉、莼菜汤都是他的心头好。他还爱吃广东点心“伦教糕”,大米磨浆后加糖水发酵后蒸熟,别有一番朴素纯美。20 世纪30 年代的上海,因为有了鲁迅先生在,也有了不可取代的文化分量。

猜你喜欢
稻香村日记鲁迅
北稻诉苏稻案一审判决 北京稻香村获赔三千万元
鲁迅《自嘲》句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稻香村”商标争议拉锯战烽烟再起
成长日记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