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有效教学的研究

2021-03-18 00:59李琛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26期
关键词:文言课外文言文

李琛

【摘要】课外文言文是学生在初中考场上初次面对的文章,很多学生视为畏途,学习兴趣缺乏。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方法,提升课外文言文解读能力,我们提出将“有效教学”的概念融入文言文教学,帮助学生细分目标,组织文言文“学习之谱”,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课外文言文;有效教学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几千年语言文化的精髓,文言文教学承担着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但由于距离我们时间久远,文言文使不少学生读闻之色变。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及评价提出较高的要求,加大了文言文教学的难度。课外文言文是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接触過的文章,如何帮助学生迅速提升课外文言文解读能力,值得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界逐渐开始提出“有效教学”的概念。其本质是让学生在细分目标上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这是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我们在课外文言文的教学中引入这一概念,希望能在文言文教学的研究方面做出一些探索。

一、初中课外文言文目前教学困境形成的原因

1.文言文自身的特点

文言文与现代文不同。如果不了解特殊的词法、句法现象和文化传统,学生就无法真正理解文意,更无法与作者产生共鸣。初中阶段有大量的文言知识需要记忆和理解,学生一般付出了很多努力仍然感觉内心茫然。

2.学生的文言文基础薄弱

由于缺乏对文言文学习价值的认识,缺乏科学的文言文学习方法,阅读量不够,学习迁移能力较差和学习意志不强,大部分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上表现出畏难、抵触和依赖的心理,其结果就是文言文基础薄弱。

3.教师对有效教学的认识不足

部分教师教学目标单一,教学目标只定位于字词句的翻译上;教法僵化,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后,逐词逐句串讲,讲完后再作“内容分析”“中心归纳”。缺少迁移,以读懂一篇课文为目的,认为课文讲完了,文中所有文言句子会翻译了,教学的目标也就达成了。

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了文言文教学的“少、慢、差、费”,学生学习情绪低落。改变这种现状,给文言文的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就要把“有效教学”的观念融入文言文的教学中来,真正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二、初中课外文言文有效教学的实践策略

1.明确考试重点,确定学习方向

2019广东省考试大纲对学生提出要求:1.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2.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3.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4.领会浅易文言文中作者的写作意图。课标要求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中考出题的部分特征如下:1.选文多是写人记事类文章(如马援、狄青);2.字数在200左右;3.分为词语、句子、文意理解三道题,共9分(1道选择题,2道非选择题)。

2.课外文言文的核心学习方法

曾经有人提出“课外文言文学习,读懂文本是前提”。如果学生能将文中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能读懂,那么理解全文就不成问题,但教师也不敢说自己能将所有课外文言文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读懂。我们试用“有效教学”的细分目标法,将课外文言文的阅读要点逐层设定为学习目标,带领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争取让学生做到“胸有成竹,心里有谱”。

首先,学生对人名、地名、官爵名、职业名等专有名词及其省称、句中位置等信息要敏感。例如,近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难点实例:狄武襄公青——武襄公狄青【注意人名、官爵名】;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马)况【承前省】;敦之举兵也;顗不与言。——(王)敦、(周)顗【承前省】。这是“有效教学”的第一阶段目标。教师可以通过多次强调课外文言文中人名、地名、官名等专有名词及其省称使学生打好基础。

其次要让学生明白,学好课外文言文的根在于学好课内文言文。

“要以学习外文的方法去学习古代汉语,强调记生字,还要背诵,把它记得很熟。”这是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指出的文言文学习途径,也是“有效教学”的第二阶段的目标。

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复习课内文言文,考察学生对课内文言文词汇及其衍生义掌握的程度,阶段性地提升学生素质,初期指定局部板块进行练习;中期是联合多个板块综合练习,例如,通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多个专项练习来提醒学生归纳和记忆文言词汇;后期设置文白对译活动,让学生运用文言知识将现代汉语进行“复古”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促使学生在语言活动中将重难点词汇的意思再次巩固,加深理解。与以前的教学法相比,它不再以课文为单位进行复习,而是多次数、多角度地进行考察和训练。拿词语选择题来说,2017中考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赋时两分钟,请在卷面上写出每个划线词的意思,把能做的先做出来)

A.是时西边用兵/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这个时候)(这个时候)出自教材《口技》

B.常被发面铜具/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面带)(当面)出自《邹忌》

C.士大夫翕然称之/往来翕忽

(一致)(迅疾)出自《小石潭记》

D.匹夫之勇,不足尚也/风力虽尚劲

(尊崇)(还)出自《满井游记》

从中可看到,这道题目设置的特点:选项中的两个相同词语,一来自选文,大概率没见过,一来自教材,肯定学过。将学过的词意代入另一个句子中,则答案自明。2018、2019年此题中用作参照的词语则来自生活中的成语,提醒我们要扩宽视野和掌握词汇量。

在前面的基础上,再按中考出题模式设置题目,学生当堂做,教师当堂讲,精炼精讲,并在练习后请学生思考:面对答案,“一词多义”部分的正确率如何?要提高正确率可以做哪些事?

三、结束语

“有效教学”是近年来提出的教学新概念。在课外文言文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对“有效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通过分析文言文本身的特征,明确中考对文言文考察的要求,我们初步确定了课外文言文“有效教学”的“谱”,教师按“谱”教,学生按“谱”学,大家对文言文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希望以此为突破口,继续深入挖掘文言文教学手段,进一步提升课文文言文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庄丰石.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09.

[2]周瑾.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

[3]赵明亮.当前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D].扬州大学,2011.

[4]王清清.初中语文新课改与文言文教学[D].河南大学,2011.

[5]何春梅.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2.

猜你喜欢
文言课外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文言之美美不胜收
熟读精思 寻求规律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