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问题研究

2021-03-18 20:07姚雪源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财务预算管理完善高校

姚雪源

摘 要: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财务预算管理也越来越复杂,深入分析高校财务预算的管理问题,有效提高其工作水平,降低风险,对高校财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财务预算管理进行概念界定,结合现阶段国情,分析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环境和性质的变化,明确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意义,进而对工作中的预算管理体制、财务分析体系不健全,相关人员意识较低等问题进行分析。最后,针对性地提出有效地完善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措施,以期提高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

关键词: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问题;完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04-0094-03

引言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通过对高校的财务收支进行预算编制和管理实时监控学校的财务收入和支出,实现高校资金及资源的最优化配置。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涉及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科研、筹资等各项经济活动,因此,财务预算工作的相关管理制度和体系成为高校生存和发展体系的基础。同时,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自主办学权利变大,高校利益主体和收入来源多元化,都使得该项工作更加复杂化、多元化。因此,对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改善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全员重视,积极做好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才能促进高校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一、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概述

(一)概念界定

财务预算管理,即根据一定时间内的收支比,对资金合理规划和管控,建立财务预算管理系统,制定各项目所需合理预算,使得部门资金分配利用更加便捷[1]。除此之外,可在一定范围内对资金进行监督。资金是高校基础建设的前提,高校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规章制度规划校内资金,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制定其发展目标。而在这一过程中,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将发挥其重要作用。

(二)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环境变化

1.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环境的改变。市场经济的全面深化改革,彻底打破了传统高校的资源分配模式,生存环境的改变促使高校的资源配置由政府配置转向市场配置。相应的,高校的财务资金来源和财务预算管理不能再靠“等”“要”,而要积极向市场经济的需求靠拢。

2.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提高了对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要求。市场经济背景下,各类高校不仅要保证社会效益,还要保证经济效益。同时,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教育经费的投入也随之增加。这些改变都对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财务职能要延伸到产、学、研等各个环节,提升教育资本的回报率,高校财务预算管理职能在支出管理职能基础上向融资环节延伸。

3.财务工作的性质发生变化。财务工作性质的变化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高校服务多样化带动收入类型多样化,现代高校的收入来源除传统的学费和校办产业收入外,增加了技术服务和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收入。同时,单位和个人捐赠也在逐渐成为高校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财政收入成分的多样化。二是办学主体多元化,相应的利益主体也变得多元化,而高校的教育经费的筹集也逐渐向多元筹资模式化转型。收入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等变化,使得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更加复杂。相应的,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也要提高水平,积极处理和应对各种财务风险。

(三)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意义

1.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合理运行,是实现高校资源配置的重要保障,也是高校管理水平的体现。在实际工作中,财务预算管理的工作人员要积极采纳其他部门的意见,结合全校员工的想法和意见,完善财务预算管理的编制和执行等工作,从而提升各项资源的最优配置,为高校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资金环境。

2.降低财务风险。高校发展建设过程中,需要通过融资满足自身发展的资金需求,财务预算管理部门的职责就是对各種信贷资金进行严格的核算和评估,降低高校融资给自身带来的财务风险。同时,在高校的各项经济活动中,财务预算管理系统要发挥其评估和预算职能,实现高校各项财政资金的最优配置,安全稳定地控制高校经营风险,保证高校持续健康发展。

3.推动部门间合作。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要做好各部门之间的配合。财务部门可以通过预算管理对高校内的各个部门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实现资源与资金的最优化配置,进一步加大部门间的合作力度,同时还可以有效提升高校资源利用效率和利用质量。

二、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

财务预算管理是高校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高校的健康发展,涉及的各项经济活动,如资产购置、资金或资本融通等,财务预算要严格地根据相关法规制定与执行。但是,我国现阶段大部分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首先,高校预算编制内容不真实、不完整。制定预算时,只重视财务支出编制,而对于收入的统计预算,却不能客观地反映高校全年的收入情况,如财政补助收入、学费、住宿费返拨等费用没有被纳入收入预算之中[1]。导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执行与当初的编制脱节,各项指标并不能真实反映高校当年的收支情况,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失去意义。其次,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体制尚未形成自我控制和适应的运行机制,预算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不能调动校内各部门的积极主动和创造性,管理制度只是停留在了制定阶段,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形成约束力,最终导致各部门不重视,不能积极参与其中[2]。

(二)预算编制问题

预算编制是高校财务工作的基础,其在高校的管理和发展中逐渐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但目前来看高校财务预算编制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编制方法落后。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财务预算编制方法仍然在沿用传统的工作方法,工作效率低下,还容易出现误差,导致下一年的预算支出发生偏差,不能适应现代高校的财务预算发展要求[3]。二是编制目的不对,高校编制财务预算的目的出现偏差[4]。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财务预算编制只是在追求全年的收支平衡和年度资金预算的分配,对高校资金利用率最大化、合理化等方面的重视不够,而合理地最大化利用资金也是高校财务预算编制的一个重要目的。三是各部门参与程度不均[5]。高校的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仅出现上级部门的参与,下级部门并未参与其中并提供建议。

(三)缺乏财务预算管理意识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宏观上讲,财务预算管理理念是由内外部环境共同决定的,市场经济背景下,如何提高高校的自我价值的管理是财务预算管理理念努力转变的方向[2]。财务预算的编制管理在高校的产、学、研等方面的资金使用和筹措均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但是实际财务工作中,由于相关部门的财务预算管理意识偏低,导致财务预算不被重视,工作很难正常进行,主要表现在:一是领导者、管理者不重视财务预算管理,没有意识到财务预算管理将会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转,仅仅是将财务预算简单移交给财务部门[4]。领导者和管理者混淆财务预算管理和财务规划,也对财务预算的制定和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限制。二是各部门没有财务预算管理意识,认为预算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其他部门无关,主观上不重视预算管理工作,编制部门预算时不严谨,应付了事,最终导致存在不合理的支出项目,导致高校各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合作不能顺利进行[3]。同时,各部门在编制自身的财务预算时随意性大,在预算得到审批应用于实际之后,才发现存在财政预算和实际支出有很大的出入等许多不合理之处。或者个别部门在部门预算编制和申请环节故意抬高预算标准,为了获得更多的经费,甚至有的部门将资金申请下来后,另外再自主规划使用。各部门的这些做法造成财务预算出现混乱,浪费了资源,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收入渠道的拓展,不利于学校资金的正常运转。

(四)财务分析体系有待建立完善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办学主体和利益主体单一,相应的,资金来源和学校收入单一,导致高校的资金运用中绩效分析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也不讲究分析结果的运用。可以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校财务工作是没有财务分析系统的。但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高校建设,经济利益和办学主体多元化,财务预算管理的范围扩大,管理工作更加复杂,对财务分析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目前仅停留在教学、科研等传统项目的经济效益的分析层面,而对高校重大投资活动、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分析明显不足,对高校的筹资渠道和成本的分析也较为薄弱,高校的财务分析体系有待建立完善。

三、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完善措施

(一)完善高校预算管理体制及编制程序

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体制建设,要将职责落实到个人,实现个人层面的管理和监督。财务预算管理体制的建设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提高各级领导的预算管理意识,充分重视预算管理工作。其次,学校财务预算编制必须本着以学校发展规划和各部门的职责为依据的原则,将学校和部门全年所有的收入和支出全部真实纳入财务预算中。只有保证各部门的预算指标真实完整,学校的财务预算才能真正反映全年的收支情况,并为当年的财务总结和下一年的财务预算及资金使用提供参考。最后,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要在实际中不断积累经验,根据实际的社会背景和学校的发展现状,及时地改革和创新预算编制方法。同时,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要实施全员参与的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完善预算管理体制。

同样,高校财务预算编制程序也要采用“上下”互动、全员参与的形式。高校成立专门的预算编制部门,作为负责全校编制工作和上报主管部门的“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各部门的预算编制执行效果,作为“下”级。编制过程中,预算编制部门整体调整,执行部门提出修改意见,管理部门签字批复后,还需向全校公布,以此提升預算的透明度,实现公平公正公开。

(二)健全审计监督体系

一是要加强内部审计,建立部门层面的专门审计部门,明确规定内部审计部门对同级及下属财务部门的审计职责和权限。设置财务预算管理中心,对各部门的财务预算编制审核监督。二是对具体项目的审计。例如基建项目的建设,要在项目实时的各个阶段严格进行审计,严防贪污腐败行为的发生。科研资金的使用,也要定期进行审计监督。三是建立民主监督制度。严格控制预算编制中的资金流向和相关指标的进行情况,最大限度地保证预算的顺利进行,避免出现虚假报账的现象。对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完成情况的全程监控问效,可以有效提高高校资金资源的使用效率。

(三)强化预算管理意识

首先,全校人员要转变观念,认识到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对高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加强学习,对预算管理保持积极的态度,做好宣传工作,确保全校人员较高的参与度,不断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各部门要积极配合财务部门完成财务预算工作。财务预算管理要有大局观,促进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提高提高预算管理工作部门的默契度。其次,各部门的财务预算编制要尽量具体详细,才能保证整体预算的完整、真实,从而有效避免在后期实际实施过程中出现财务管理漏洞,对高校全年的收支预算产生影响。最后,高校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组建预算信息系统,系统以财政部门为中心,需要包括决策层和各部门职员,决策层由管理人员担任,方便在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做出决策。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作为技术和核心成员,担任组员,保证财务预算出现漏洞的情况下可以及时修补,保证学校资金的顺畅流动和日常财务工作的正常运行。同时,可以将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向信息化管理方向推进,加强财务人员的信息化学习,掌握预算编制软件的操作使用,推动高校预算信息化发展,可以有效解决高校上报预算版本与校内预算版本“两张皮”难题,帮助高校财务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4]。

(四)建立预算管理奖励制度

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需精细化到各个部门,加强各部门的责任意识。然后,根据各部门的预算的编制和管理的执行情况,制定科学严谨的奖惩制度,对于执行状况良好的部门给予奖励,对于执行效果差的部门予以一定的处罚。预算管理奖励制度的建立有助于形成有约束力与控制力的预算管理激励体系,营造人人节约,各部门努力保证预算执行效果的良好氛围,在保证高校预算编制工作质量的同时,也维护了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严肃性和有效性,充分调动各部门积极性,有效落实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促进高校的良性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编制和执行等方面的问题,进而对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对高校的资金筹集和运用有直接决定作用,是高校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持续发展和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都需要良好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和体系。高校可以灵活运用完整预算编制、完善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编制程序、实施动态管理、建立管理奖励制度等方法,有效提高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水平,实现高校的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黄翠君.浅谈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贸实践,2018,(12):50-51.

[2]  薛红兵.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财务与金融,2018,(1):69-72+79.

[3]  杨学琴.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5):139-140.

[4]  元吉明.对我国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问题的探讨[J].财会学习,2018,(7):54-55.

[5]  李娜.对我国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问题的探讨[J].财会学习,2018,(21):70-71.

猜你喜欢
财务预算管理完善高校
医院财务的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资本项目开放与完善国内金融市场的探讨
完善企业制度管理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