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在诊断和治疗外科急腹症及腹部外伤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2021-03-19 00:18李成
锦州医科大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急腹症腹腔镜

李成

【摘要】目的 观察腹腔镜在诊治外科急腹症及腹部外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我院住院部收治的80例外科急腹症及腹部外伤患者,随机分两组,各40例。研究组、对照组分别给予腹腔镜、剖腹探查,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切口感染发生率相比(2.50% VS 20.00%),研究组较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技术诊治外科急腹症及腹部外伤具有快捷、创伤小、切口感染率低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腹腔镜;急腹症;腹部外伤

【中图分类号】R6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1)11--01

外科急腹症通常指的是腹腔、盆腔及腹膜后组织等发生了病理改变,造成患者出现相关症状、体征及全身性反应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患者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若不及时给予有效诊治,将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有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及急性胰腺炎等,而腹部外伤有开放性和闭合性之分。既往,临床对于外科急腹症及腹部外伤主要通过常规剖腹探查,虽可完成临床诊断,但对患者机体创伤较大,进而易引发诸多并发症,影响其身体康复[2]。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技术因具有操作便捷、创伤小等优点,在临床诊治的应用率逐渐升高。本研究观察了腹腔镜技术在诊治外科急腹症及腹部外伤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我院住院部收治的80例外科急腹症及腹部外伤患者,随机分两组,各40例。研究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46.39±12.10)岁;疾病或创伤类型:急性阑尾炎13例,急性肠梗阻10例,急性胰腺炎4例,开放性腹部外伤8例,闭合性腹部外伤5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3-73岁,平均年龄(46.20±11.05)岁;疾病或创伤类型:急性阑尾炎15例,急性肠梗阻7例,急性胰腺炎3例,开放性腹部外伤10例,闭合性腹部外伤5例。两组性别、年龄及疾病或创伤类型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研究组给予腹腔镜探查,待病情确诊后通过腹腔镜手术给予治疗:首先对患者实施抗感染、补液等常规治疗,在留置好胃管后进行气管插管全麻处理,由于手术时间较长,所以一般需为患者留置尿管。手术时,先为患者建立人工气腹,在脐部置入腹腔镜,通过腹腔镜摄像头获取图片并传输至监视器上,然后医师按照图片显示情况给予诊治。同时,需注意的一点是,对于开放性腹部外伤者,首先要将其腹部伤口缝合后再建立人工气腹。视患者病情和身体状态作2-3个手术小切口,然后利用吸引器吸除其中脓液、血液等,认真探查腹内情况,若患者病因明确可直接通过腹腔镜手术对病灶给予有效处理;若无法明确病因,则需中转开腹术给予治疗。对照组给予剖腹探查,持续监测患者术中情况。

1.3 观察指标 (1)手术指标: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2)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两组切口感染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4.0软件进行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以表示,采用t检验;切口感染发生率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指标 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切口感染发生率 研究组出现切口感染1例,而对照组出现8例,两组切口感染发生率相比(2.50% VS 20.00%),研究组较低,差异显著(X2 =4.507,P<0.05)。

3 讨论

急腹症及腹部外伤均属于外科急诊中常见疾病,在临床诊断时医师常面临诊断困难的问题,特别是基层医院的诊疗设备与技术水平有限,在处理上述问题时易出现下述两种情况:①试图通过术前检查来确诊病情,或是等到患者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及体征再进行手术治疗,导致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②过于积极进行剖腹探查,对患者机体造成了不必要的损伤[3]。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其在外科急腹症及腹部外伤诊治中的应用率逐渐升高,且取得了良好的诊治效果,很多患者接受腹腔镜检查得到了精准诊断与积极治疗;同时,很多患者明确病因后更愿意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一些临床症状不明显者通过腹腔镜技术有效提高了诊断准确率,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比如利用腹腔镜技术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诊治时,具有创伤小、切口感染率低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对腹部外伤患者采用腹腔镜技术进行治疗时,可对其腹腔脏器给予直接修补、止血等处理。但腹腔镜技术也有一定局限性,即只可探查到脏器表面的病变情况,且术中不可用手触碰,防止影响其精细触觉[4]。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對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两组切口感染发生率相比(2.50% VS 20.00%),研究组较低,提示采用腹腔镜技术诊治外科急腹症及腹部外伤具有快捷、创伤小、切口感染率低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参考文献:

[1]陆团基.腹腔镜技术在腹部外科急腹症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智慧健康,2018,4(21):89-90.

[2]罗成林.腹腔镜在诊治外科急腹症及腹部外伤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2):72.

[3]田景刚.腹腔镜在普外科急腹症的应用效果及发展趋势[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8,29(6):2.

[4]刘超,姚文平,刘莉.腹腔镜技术在普通外科非创伤性急腹症诊治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20):3.

3654501908251

猜你喜欢
急腹症腹腔镜
腹腔镜疝修补与传统开放疝修补的比较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研究患者卵巢功能在腹腔镜下剥除卵巢囊肿术后影响
腹腔镜下胃袖式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运用
超声在急腹症诊断中的价值
胎盘穿透致子宫破裂的急腹症诊治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宫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术后妊娠分析
腹腔镜治疗结肠癌27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