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效果

2021-03-19 00:18刘利
锦州医科大学报 2021年11期

刘利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肛裂治疗中,改良纵切横缝术实施效果。方法:于2019年度的1月至2021年度的1月选择因慢性肛裂而就诊于我科室的病人共计60例进行调研,随机分组治疗(每组30例)。对照组行传统肛裂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住院时间与观察组对照较长、疼痛缓解时间与观察组对照较长、便血次数与观察组对照较多、出血量与观察组对照较多,两组对照差异明显,(P值<0.05)。结论:慢性肛裂治疗中,改良纵切横缝术实施效果优异,此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应用与普及。

【关键词】改良纵切横缝术;慢性肛裂;传统肛裂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R65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1)11--01

慢性肛裂属于常见、多发的肛肠科疾病,此疾病具备发病率高的特点,据临床不完全收集、统计资料证实,最近几年因慢性肛裂而就诊于我科室的病人呈逐年增高趋势[1]。慢性肛裂是因皮肤裂开而诱发与引起的一种感染性、溃疡性病变类疾病。诱发与引起慢性肛裂的因素较多,但临床诱发因素尚未明确。慢性肛裂在临床治疗中,以传统开放性手术为主,但我科室为了提升治疗效果,则采用改良纵切横缝术[2-3]。为了统计2种治疗方案实施效果,于2019年度的1月至2021年度的1月选择因慢性肛裂而就诊于我科室的病人共计60例进行调研,具体实施情况见如下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9年度的1月至2021年度的1月选择因慢性肛裂而就诊于我科室的病人共计60例进行调研,随机分组治疗(每组30例)。对照组(30):男15例,女15例;年龄35-76岁,平均(55.21±2.14)岁;观察组(30):男15例,女15例;年龄36-75岁,平均(55.29±1.59)岁;两组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肛裂切除术治疗,具体如下:首先进行皮肤消毒,麻醉以后协助病人选择侧卧位,常规铺设消毒铺巾,再对肛管、直肠下段等位置进行消毒,沿着病人肛裂裂口进行纵行切口,在齿线上方的5毫米直至至肛缘位置处为切口长度,使用纹氏钳把切断部分括约肌,在清理肥大肛乳头、肛窦以及痔疮与肛裂四周病理组织,使用凡士林等敷料进行切口外敷,固定妥善。

观察组行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具体如下:清理切口位置的皮肤,麻醉后协助病人选择侧卧位,常规铺设铺巾,消毒肛管与直肠下段等位置,沿着肛裂裂口正中进行纵行切口,切口长度为齿线上方5毫米位置处,清理肥大肛乳头、肛窦、痔疮、肛裂等相关病理组织,随后进行扩肛,肛管充分松解后,分离肛裂双侧黏膜,行横向缝合,其长度在30毫米至40毫米之间,不缝合中央位置处,将切口下段作为引流口,长度在20毫米左右。

1.3观察指标

疗效评价标准:总结手术指标,手术指标为住院时间、疼痛缓解时间、便血次数、出血量。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SPSS22.0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n(%)】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t值检验,P<0.05说明差异明显。

2 结果

对照组:病人住院时间为7.39±1.23天、疼痛缓解时间为2.81±0.49天、便血次数为2.12±0.41次、出血量为4.78±0.21mL;观察组:病人住院时间为4.98±1.01天、疼痛缓解时间为1.91±0.19天、便血次数为1.15±0.11次、出血量为1.89±0.49mL,对照组住院时间与观察组对照较长、疼痛缓解时间与观察组对照较长、便血次数与观察组对照较多、出血量与观察组对照较多,两组对照差异明显,(P值<0.05)。

3 讨论

肛裂属于肛肠科常见疾病,此疾病是因肛门括约肌痉挛而诱发与导致的肛管供血不足类疾病,此疾病具备病程漫长的特点,一旦发生会导致病人长时间处于疼痛状态下,给病人心理、生理均造成影响,进而降低了病人生活质量[4-5]。慢性肛裂治疗中,常用治疗方案为手术治疗,传统肛裂切除术为常用的手術方案。传统肛裂切除术虽然能够改善临床症状,但也会因手术而导致病人肛门口径变小,从而诱发与引起排便困难等不良反应。基于上述情况,我科室则采用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方案。改良纵切横缝术属于手术方案,是从原本手术上改良而来,这种手术方式是基于前提条件下,将中央切口替换为引流口,使原本中央缝合一针情况被取代,而这种手术中的横缝两侧方式,能够扩大肛管,可有效的改善与降低张力,进而改善术后各项指标水平,而且将中央切口替换为引流切口,更加利于与降低因横缝而诱发与引起的感染,从而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此外,经本次调研论证结果证实,观察组行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后可有效的改善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提升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慢性肛裂治疗中,改良纵切横缝术实施效果优异,此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应用与普及。

参考文献:

[1]葛海涵. 改良纵切横缝术对慢性肛裂患者炎症指标及切口愈合时间的影响[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8):950-951.

DOI:10.3969/j.issn.2095-1434.2021.08.033.

[2]佡世伟. 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对慢性肛裂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J]. 黑龙江医学,2021,45(13):1387-1389.

DOI:10.3969/j.issn.1004-5775.2021.13.014.

[3]王禹. 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21,37(7):62-63.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21.07.030.

[4]何志勇. 侧向扩肛联合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3):28-30.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21.23.013.

[5]叶萍,边远,朱盈锋. 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对创面愈合、炎性因子及肛管指标的影响[J]. 现代实用医学,2020,32(2):165-167.

314950190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