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治疗痔病的研究进展

2021-03-19 00:18马璟刘建平杨冬王瑞
锦州医科大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发病机制黄芪临床治疗

马璟 刘建平 杨冬 王瑞

【摘要】几千年来,黄芪作为补益药,在中国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现代研究表明,黄芪有其自身的药理性质和机制,活性成分包括生物碱、黄酮类、糖类、蛋白质、皂苷类、氨基酸以及微量元素,中药功效包括补气健脾,升阳举陷,利尿消肿,托毒生肌,益卫固表等。无论其单位药还是组方验方都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性。因此,本文旨在归纳和总结黄芪在治疗痔疾方面的效用,以便于更好的指导临床。

【关键词】黄芪;发病机制;药理研究;痔病;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1)11--01

黄芪,首载《神农本草经》,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的干燥根,是一种受欢迎的保健草药,其作为生药的用途是东方医学中最古老和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其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其价格实惠,功效繁多,是临床各科广泛运用的中药材,根据现有研究和临床试验表明,黄芪具有调节免疫功能,保护心脑血管,抗氧化,促进创面愈合等作用,对于治疗肿瘤,膜性肾病,心肌病,内分泌代谢疾病,都具有显著的疗效。而基于黄芪升提补气的功效,对于肛肠疾患同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现代医学对于痔的发病机制探讨

痔属于肛肠疾患中的常见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诱发因素诸多。现代医学对于其发病机制阐发的学说达10余种,其中较多认可的机制有静脉曲张学说和肛垫下移学说,静脉曲张学说认为,只是指发生于直肠粘膜下端和肛管皮肤的痔外静脉丛迂曲扩张,血管增生而形成的柔软静脉团;肛垫下移学说认为,肛垫是人体肛管内的正常组织结构,对于协助肛门括约肌维持肛管的启闭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某些原因(比如负压增加)使肛垫病理性肥大,或肛垫内的结缔组织和粘膜下肌遭到破坏而松弛,断裂,肛垫失去支持而下移而形成痔。成都中医药大学杨向东教授2014年提出痔病退变学说,核心理论为由于年龄的增长,长期用力排便导致负压增加或久蹲久坐,造成血管的退行性改变和组织的退行性改变,即痔区静脉丛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增生及肛垫持续不可逆的松弛、变性下移,该学说的提出为消痔灵四步注射法、PPH等诸多痔的治疗方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2黄芪的现代药理研究

研究显示,从痔核的病理性改变部位可以发现血液呈高粘度,高聚集状态,黄芪可以通过改变血流变学的特征,降低血小板粘附力及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量,减少血栓形成,从而改善肛垫微循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痔的作用。

2.1微量元素锌元素是免疫器官胸腺正常发育的营养素,充足的锌量才能保证胸腺发育,T淋巴细胞的正常分化,以促进细胞免疫功能。且能够促进各种酶的合成,促进纤维细胞增生和胶原蛋白合成,以修复断裂的结缔组织,维持Treitz肌的功能正常。研究表明,硒与直肠癌的发生关系密切,硒元素是人体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中心,通过保护机体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完整性来防止DNA受损突变,预防肿瘤。

2.2黄芪甲苷与黄芪多糖均具有调节免疫抗肿瘤的作用。研究发现,黄芪提取物可降低大肠杆菌脂多糖加干扰素-γ诱导的炎症反应,降低非致瘤肠上皮细胞系中肿瘤坏死因子-α的释放。黄芪甲苷可能通过ERK信号通路激活NRF2/HO-1,或调节糖皮质激素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抑制炎性因子表达,调节免疫;黄芪多糖(APS)通过Ca2+-cAMP信号通路以发挥调节免疫抗肿瘤的作用。

3黄芪在临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3.1内痔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脾虚气陷型II度内痔的患者,可促进痔核缩小、减轻出血症状。

3.2脱肛古有云“黄芪使脏器升降必用重剂”,清代王清任治疗脱肛黄芪用至120g,故使脏器升提必重用黄芪。临床实验观察表明,补中益气汤中黄芪用量加至50g,针对患者肛门坠胀感较黄芪常规用量有明显改善。

3.3混合痔金玉等人对于脾虚气陷型Ⅲ度混合痔予芪参固托合剂(药物组成:柴胡、升麻、黄芪、太子参、党参、当归、山药、白芍、白术、陈皮、炙甘草等)与补中益气颗粒对照,固托合劑较补中益气颗粒在改善肛门不适、便血症状方面疗效差异不明显,但在改善肛门脱垂、肛门疼痛、肛门水肿症状及降低IgA水平方面疗效优于补中益气颗粒。

3.4术后并发症外剥内扎术是临床治疗混合痔的常用手术方法,但术后创面多成开放状态,易受大便的污染及摩擦损伤,导致愈合缓慢。且常并发局部刺激,出血,肛缘水肿,肛门狭窄,尿潴留等。细胞增殖和迁移、细胞外基质的合成、血管生成和重塑是伤口的愈合的基本顺序。实验研究表明,从商业黄芪中纯化出的APS2-1能够促进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的再上皮化、血运重建和细胞因子分泌。

4.小结

黄芪的药用价值广泛,但因环境污染,市场供应等因素致其药效大不如前,临证组方莫要局限于古代书籍常规用量,同时灵活运用经方验方对症加减配伍,以现代科技药理研究挖掘草本植物的更多用途,造福人类医学。

参考文献:

[1]杨玉刚,杨向东.痔病退变学说的病理生理学探讨[J].中国烧伤疮疡杂志,2018,30(5):378-380.

[2]陈琴,杨向东.痔病的退变学说与运用[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4,20(6):435—436.

[3]刘百羽,李军艳,尹绪超.用痔的现代认识诠释黄芪治“五痔鼠瘘”[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6):90-91.

[4]朱光烁,王继见,周世骥,等.硒与结直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9,48(11):1930-1932.

[5]Adesso S,Russo R,Quaroni A,et al.Astragalus membranaceus Extract Attenuates inflamm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via NF-kB Activation and Nrf2 Response[J].Int J Mol Sci,2018,19(3):undefined..

[6]蒋微,蒋式骊,刘平.黄芪甲苷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37(9):2121-2124.

3762501908205

猜你喜欢
发病机制黄芪临床治疗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黄芪枸杞茶补气血虚弱
黄芪茶,泡不如煮
黄芪当归汤益气又补脾
肝性心肌病研究进展
痛风免疫遗传学机制研究进展
浅析中医中风病的病因病机
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进展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