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法对失眠的研究进展

2021-03-19 00:18宁小伟肖琴黎芷摇吴双
锦州医科大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失眠研究进展

宁小伟 肖琴 黎芷摇 吴双

【摘要】失眠是一种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主观体验,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病程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中医外治法已广泛应用于失眠患者,可明显减轻患者的临床表现,减少该病对患者的不良影响。故本文从中医外治法治疗该病的研究方面作一综述。

【关键词】中医外治法;失眠;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5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1)11--01

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是以入睡和(或)维持睡眠困难、早醒、易醒,并影响日间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会严重影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亦可能诱发抑郁症、心脑血管等疾病。其治疗主要以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非苯二氮卓类和褪黑素类等具有镇静催眠效果的药物来促睡眠,但其毒副作用大,易上瘾,甚至停药后会出现反跳性失眠,效果欠佳。失眠可归于中医学“不寐、目不暝、不得卧”等范畴。中医整体把握,辨证治疗,且文献报道中医外治法具有简便易接受、不良反应小、无成瘾、安全性高等优点,可有效改善失眠症状,防复发。故本文从中医外治法对本病的治疗方面综述如下。

1针灸

Huangfu等收集60例脾胃不和型失眠患者,设干预组(30例,调胃安神针治疗)、对照组(30例,假针刺治疗),结果示治疗4周后干预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失眠严重度指数(IS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张明明等对23例安眠药物依赖性失眠患者用针刺背俞穴+透灸法治疗,穴位: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太冲穴,结果表明5个疗程(1次/日,6次/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1.3%及PSQI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张瀚元等将146例肝郁脾虛型失眠患者分为对照组(n=73)、观察组(n=73)。对照组针刺神门、三阴交、心俞、脾俞穴(1次/日,5次/周),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八段锦。治疗4周后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98.6%、PSQI评分、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

2推拿

唐洪亮等将80例失眠患者分为枢经推拿组40例,药物组40例。枢经推拿组选用足少阳经循行路线行扫散法,结合按揉阳白、本神、正营、天冲、风池等穴,药物组口服艾司唑仑(睡前服,1mg/次),1个月后,发现枢经推拿组总有效率高于药物组(P<0.05)。另有研究发现腹部推拿、颈部推拿及足部推拿等亦可治疗失眠。

3穴位贴敷

项佳丽等等研究老年阴虚火旺型失眠病患,设观察组(中药穴位贴敷,日1次)、对照组(劳拉西泮片,睡前服,0.5mg/日), 55例/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睡眠总时间、深度睡眠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SQI、SDS及SA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6.4%明显高于对照组81.5%,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穴位贴敷可治疗失眠,且减轻患者抑郁、焦虑情绪。陈颖等对中风恢复期失眠患者用中药穴位贴敷(用药:黄连、肉桂、五味子、吴茱萸等,穴位:神门)治疗。结果发现其具有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睡眠效率的作用。

4拔罐

王政研等选用肝俞、期门穴处行刺络拔罐法,结果示总有效率达63.33%,有效改善失眠。姚嘉永在研究中运用针刺配合“大椎穴”刺络拔罐法治疗失眠,结果表明刺络拔罐结合针刺治疗优于单纯针刺治疗。另有文献报道,通过中药竹罐疗法刺激膀胱经,达到调理气机,健脑安神效应,从而促睡眠。

5刮痧

闫雪将卒中后失眠患者分为观察组(n=36)针刺百会、四神聪、神门、印堂、太冲、悬钟、太溪穴,并于印堂、百会、手少阴经、足太阳经部分穴位行刮痧,对照组(n=36)予右佐匹克隆片(睡前服,1mg/次)。结果发现,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文献报道刮痧结合子午流注的治疗对该病在有效率、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及日间活动等方面均有改善,其疗效更佳。

6其他外治法

王瑶瑶等在研究中将失眠患者设对照组(地西泮片,睡前服)、治疗组予芳香药枕,结果示对照组总有效率70.6%明显低于治疗组总有效率88.2%(P<0.05)。宁飞在常规针刺基础上加用俞募穴法埋线治疗,研究发现加用俞募穴法埋线治疗,其总有效率、PSQI总分均优于单纯针刺患者(P<0.05)。李琳青认为耳穴贴压+五行音乐疗法,可有效改善卒中后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缩短患者入睡时间。另有研究发现,中风后失眠患者予足浴方治疗4周后,能有效改善患者失眠状况,提升睡眠质量,减轻身心痛苦。

7总结

本文从针灸、推拿、穴位贴敷、拔罐、刮痧及药枕、穴位埋线、五行音乐、中药足浴等中医外治法方面进行综述,且大量文献表明上述方法可改善失眠患者的状况,提升睡眠质量。但失眠辨证论治指导下的中医外治法的实施方面仍需进一步探索,且外治法治疗本病并不是单一的,是相辅相成的,是需要相互协同才能增效,进而切实地提高本病的疗效及可信度。故仍需在辨证论治指导下,不断挖掘中医外治法的优势,从而提高失眠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Javaheri S,Redline S.Insomnia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J].Chest,2017,152(2):435-444.

[2]瞿萍,陈贵海.失眠的药物治疗[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2,10(2):50-54.

[3]闫雪丽,于远东,杨丹丹.针刺结合香附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失眠肝郁气滞证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20,45(6):1460-1464.

[4]姚文强,赵宇浩,郑亚威,等.酸枣仁类中成药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网状Meta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21,46(17):4541-4554.

[5]温玉成,蔡坚雄,吴大嵘.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腹泻的研究现状[J].中医药导报,2016,22(9):96-99.

[6]游伟杰,詹文吉.中医外治法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刊,2020,22(8):553-555.

作者简介:宁小伟,1991年10月,女,汉,河北省唐山市人,硕士研究生,执业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内科学

3981501908218

猜你喜欢
失眠研究进展
GNSS-PPP算法与应用的研究进展
铜失衡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RNA结合蛋白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
CHI3L1在神经系统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近十年国际STEM教育研究进展
调理脾胃法治疗失眠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芪枣安神汤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帅焘运用加味酸枣仁汤治疗失眠150例临床观察
住院老年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