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同评估框架(CAF)的学前儿童发展电子学档设计研究

2021-03-21 18:40郑凯方华子荀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21年12期
关键词:学前儿童

郑凯方 华子荀

摘   要:学前儿童的发展评价对学前儿童个性化发展乃至终身教育的培养都十分重要,文章聚焦于学前儿童发展评价及其重要性的提出,以共同评估框架(CAF)为理论参考,研究了共同评估框架的构成,包含学前儿童发展性需要、家长能力、家庭与环境因素三个方面。实施共同评估框架下电子学档,包含信息收集、实施评价、优化策略、反馈过程四个步骤,设计了《察夫发展评价手册》的学前儿童发展电子学档作为评价手段,参考共同评估框架的关注儿童发展和儿童家庭背景的因素,包含了“察夫读书”“察夫作品”“察夫科学发现”“察夫轶事记录”“察夫家园联系记录”“察夫父母记录”等内容,并且以案例的形式阐释了共同评估框架和基于本土化优化的电子学档评价过程案例。该电子学档的提出既融合了共同評估框架在全面性、客观性、发展性方面的优点,又结合了家园联系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设计,对学前儿童发展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和实践研究价值。

关键词:共同评估框架;学前儿童;察夫发展评价手册;电子学档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21)12-0028-06

一、研究背景

1.学前儿童发展评价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1]。学前儿童评价是以学前儿童教育目标及对应的幼儿发展目标为依据,运用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对幼儿的身体、认知、品德、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发展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2]。学前教育评价包括对幼儿园课程的评价、学前儿童发展的评价、教师的评价、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评价等,其中学前儿童发展评价是学前教育评价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

2.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的重要性

幼儿发展评价的重点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幼儿”,而是创造“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4]。科学的学前儿童发展评价既能尊重幼儿发展的年龄特点,又能体现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将幼儿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让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有一个大致的方向和目标,同时也能够关注到个体的需要,及时调整保教计划内容,为幼儿提供更加适宜的指导和帮助,建立发展适宜性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3.当前学前儿童评价存在的问题

虽然对学前儿童的有效评价是对幼儿发展较为重要的部分,但是当前的学前儿童评价方法尚存在较多问题[5]:

首先是评价主体的问题,一般来说学前儿童缺乏系统的自我评价认知基础[6],因此需要教师对幼儿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但是仅以教师评价作为幼儿发展的根据存在个体差异的问题[7],评价主体仅以自己的视角进行评价,缺乏儿童本身和家长的认知因素,使得对幼儿的评价容易造成偏差,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

其次是评价方法的问题,通行的幼儿评价方法包括:观察法、记录法、访谈法等方法,但是由于学前儿童表现、教师评价主观因素、评价方法科学性等方面的制约,使得幼儿发展评价缺乏科学性的保障,在同一个班级内,往往出现较为单一或趋同的评价结果,使得评价过程本身很难具有儿童发展的借鉴性。

最后是评价结果的问题,在中国的社会文化氛围中,教师、家长更趋向于学前儿童的评价结果,以结果导向的评价过程使得评价方式缺乏灵活性,这种弱化过程强调结果的评价过程很难促进幼儿发展评价本身对儿童各项思维品质的促进性。

基于以上对学前儿童评价重要性和评价问题的阐述,提出一种能够融入多种评价主体、评价方法科学有效、评价过程促进幼儿发展的评价策略,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二、基于共同评估框架(CAF)的学前儿童发展评价

1.面向学前儿童的共同评估框架(CAF)

面向学前儿童的共同评估框架(Common assessment framework for children,CAF)是英国儿童教育从业者发展总署(Children's Workforce Development Council,CWDC)于2006年发布的,是在新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促进学前儿童发展的评价工具[8],该评估框架将评价主体、评价工具、评价过程融合为一个整体,保证了学前儿童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9],能够为学前儿童教育机构教学者和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学前儿童发展反馈和实施策略导向性线索[10]。

共同评估框架包含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预评估部分(Pre-assessment checklist),用于认清实施评价人员在共同评估框架中能够获得的信息;第二部分为共同评估与实施策略部分(Common assessment),用于评估儿童的具体表现及表现提升的实施策略;第三部分为评估记录标准(Standard form to record the assessment),用以分析所开展的评价结果水平;第四部分为优化与反馈部分(A delivery plan and review form),通过评价结果和具体现状进行学前儿童发展的改善。

概括而论,共同体评价框架包括信息收集(Gather information)、实施评价(Undertake assessment)、结果分析(Analyze)和制订计划(Plan)四个部分,并且每一个部分都以前一个部分的结果为基础开展有效的评价过程。其中第二部分“实施评价”为共同评估框架的主体,具体包含三个方面,即学前儿童发展性需要、家长能力、家庭与环境因素。这三个评价方面以儿童发展需要为核心,共同构成儿童发展及其评价的组成要素。

学前儿童发展性需要即关于学前儿童在健康、教育、情绪与行为需要等方面的发展性需要,家长能力即学前儿童家长在基本照顾、确保安全、家庭温情等方面给予儿童的发展支持,家庭与环境因素即学前儿童与家长共同构成的家庭在收入、社会整合、家庭职业背景、家族史等方面的家庭支持。

以上三个因素成为支撑学前儿童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缺一不可、互相影响。其中,学前儿童发展性需要是学前儿童发展的基础,家长能力为儿童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家庭与环境因素共同为儿童在家庭环境中的发展提供了环境性支持,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过去的学前儿童发展评价仅关注了儿童自身的发展,缺少儿童的家长和所处环境对其成长的影响,但在幼儿园、校园等社会环境中所受的影响与家庭因素相比,家庭因素占据相当大的部分,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对学前儿童发展以共同评估框架来进行实施,是符合儿童发展特点和保证评价全面性的重要途径。

2.基于共同评估框架的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的实施

共同评估框架(CAF)以教师、家长和儿童为作为评价主体,对学前儿童自身、家长和家庭背景三个方面开展评价,具體包括四个步骤,即信息收集、实施评价、优化策略和反馈过程。该实施步骤反映了共同评估框架作为一种优化策略,而非仅仅评价学前儿童现状作为评价宗旨,通过动态的前测与反馈互相参照,使得前测为后续反馈基础,后续反馈又为新一轮前测的基础。

(1)信息收集

信息收集的目的是了解儿童发展的具体需要,在实施前测的信息收集前,首先要明确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的角色都有哪些,例如教师、家长、其他教学者,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其次要明确被测者在此之前是否接受过同类评价,以避免出现干扰因素。

在前测的信息收集部分,CAF首先要收集关于被评价学前儿童的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出生日期、性别、民族、家庭和是否有学习障碍等,该部分为下一部分的评价实施提供了基本的参照,可以解释某些具体情况的原因。

(2)实施评价

实施评价部分包括对被评价学前儿童几个方面的评价部分,填写者可以是教师、家长甚至儿童自己,但是需要保证填写内容的真实性。共同评估框架建议评价的形式不要过于正式,这样才不会给填写者或被评价儿童压力,使其能够在轻松、适切的情境下进行评价;同时共同评估框架以家庭作为首先影响因素,即父母对儿童的了解比任何人都更加明确;填写内容要反映真实情况,避免用既有的认识和观念进行评价,这样可能导致对被评价儿童存在刻板印象。

①解释评价目的

施测者向被评价对象讲解开展共同评价的目的,即真实、客观地反映学前儿童的发展现状,之后是鼓励被评价对象提供尽量多的真实、具体信息,以保证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②家长与相关者评价

收集儿童家长的姓名、亲子关系、家庭现状等方面的信息,确定儿童所处家庭的基本情况;收集相关者信息,包括对儿童进行指导、教学、辅助、护养等相关者的信息,以评价儿童所受到的社会影响。

③学前儿童评价

收集被评价学前儿童自身、家长和家庭环境三方面的信息,儿童自身发展信息又包括健康状况和学习发展状况。健康状况包括身体发展水平、语言表达能力、情商与社交能力、生活行为习惯、自我认同感、家庭关系、生活自理能力;学习发展状况包括理解推理与问题解决能力、学习参与度、基本技能发展水平、自我效能感。家长信息包括基本照顾与关怀、家庭温情与稳定性、指导约束与激励。家庭环境信息包括家族史与家庭社会背景、住房收入与职业背景、教育保障。

(3)优化策略

通过对学前儿童基本信息和三方面的评价,可以了解儿童当前所处发展水平,基于该状况提出评价结论和优化策略。评价结论包括儿童的关键能力与优势、关键需求;优化策略包括期待改善部分、改善措施、具体行动、行动目标。在此部分后也为被评价儿童和家长提供了改善行动和目标的同意度调查,即儿童和家长对改善的行动和改善的结果所能够接受的程度。

对于优化策略依然有相应的注意事项:首先,明确优化策略是根据对儿童三方面信息收集的评价所提出的,避免出现为了其他目的而提出的多余的优化策略;其次,优化策略可执行、可量化,对儿童实施的优化策略应该是施测者能够达到的行动,并且能够通过相应手段评价目的的完成度;最后,每一个优化策略的提出都应该获得儿童、家长和其他相关者的同意,避免施测者以个人的角度对儿童发展提出策略。

(4)反馈过程

通过对被评价学前儿童进行实施评价和优化策略的步骤,可以明确当前儿童所处状况以及未来儿童发展的方向,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优化策略实施可能会发现某些策略并不能满足儿童发展的需要,可针对那些不能满足需要的策略进行剔除,对于能够满足儿童发展需要的优化策略应尽量鼓励儿童、家长和其他相关者,共同以这些优化策略为原则开展相关的活动,这些策略的反馈也能够成为新的共同评价或同类评价的前测基础。

3.对学前儿童开展共同评估框架的优势与不足

共同评估框架关注儿童自身、家长和家庭环境的整合,通过儿童所受父母照顾和所处家庭氛围来评价儿童发展,具有多维评价全面性的特点,使得儿童发展中某些具体的特征、特质能够得到家庭方面因素的解释。共同评估框架不仅关注儿童的身体发展,也关注到儿童的心理发展和学习能力,在保证儿童健康发展的前提下,能够较早地发现儿童在某些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和特长,进而能够促使教师、家长在这些方面给予儿童更多的关注。共同评估框架不仅关注儿童现状评价,更关注儿童未来发展,在给予三维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优化策略,在教师、家长、儿童和相关者都能够接受的前提下开展行动,而且所开展的行动可实施、可量化,对学前儿童发展具有较高的指导性。

但是共同评估框架本身是基于西方社会文化背景所提出的一种幼儿发展策略,不能直接在中国的社会背景下进行使用,而是需要一定程度的本土化改良,例如由于教育目标的差异,共同评估框架更强调种族、宗教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以及儿童在身体发展状况、语言表达能力、情绪管理能力方面的表现。同时在西方社会背景下,共同评估框架强调了社区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而忽略了亲属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另外,共同评估框架以其实施过程的角度来审视,具有非常突出的时间发展局限性,即共同评估的实施仅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开展,而优化策略的实施需要较长时间,这使得评价的深度稍显不足,因为儿童由于其发展特点,某些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观察和分析,即使父母也很难以专业的角度解读儿童某一行为的具体特质、特点。

三、以《察夫发展评价手册》为载体开展学前儿童发展评价

本研究将共同评估框架作为重要的理论参考,在融合共同评估框架三维评价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优化,并且根据中国社会背景、家庭背景和本研究实施所在地的具体情况,根据“CAF”的发音命名为“察夫”,设计了《察夫发展评价手册》电子学档,以该电子学档作为载体可以有效支撑学前儿童发展评价过程。

1.《察夫发展评价手册》电子学档的设计

本研究以CAF的理论框架为基础,根据广东省番禺区幼儿教育发展现状,设计了《察夫发展评价手册》电子学档,该电子学档既是一份学前儿童发展评价量规,也是一份学前儿童发展行动指南,同时也是儿童日常行为记录手册,其突出特点是家园联系。

参照CAF的儿童发展评价指标,以“CAF”的发音命名为“察夫”,并将其进行拟人化设计,将察夫作为一种培养儿童进行探索的虚拟伙伴,《察夫发展评价手册》电子学档在儿童发展方面包含“察夫读书”“察夫作品”“察夫科学发现”“察夫轶事记录”等内容,以儿童具体的行为信息作为评价内容,记录者仅记录事实,不记录个人的主观评论,弥补了CAF在记录中会加入填写者个人主观评论的缺点。

参照CAF的家长和家庭背景评价,《察夫发展评价手册》电子学档将两个方面的评价内容相整合,设计了“察夫家园联系记录”“察夫父母记录”两块内容,由教师、家长和幼儿相关亲属根据幼儿在园、在家的一周情况进行填写。“家园联系记录”更加客观,加入了填答者的个人主观评断。“父母记录”相对具体,是父母对儿童日常行为的直接记录。其评价内容有8个,是评价幼儿发展的主要途径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察夫家园联系记录”的评价内容分为饮食、睡眠、情绪、个人卫生、听与说、安全与自我保护、人际交往、锻炼8个方面,评价的标准为好、一般两个等级,同时表格设置了让教师和家长记录的的空白位置,这个位置教师和家长可对幼儿的行为和情况进行详细的阐述,这样既有量化的评价,又有个性化的诊断性描述。质性和量化相结合,能更加科学、全面地对幼儿的发展进性评价[11]。

其中,“察夫家园联系记录表”包含了父母、儿童、教师三种角色,通过三种角色对儿童的审视,能够在CAF共同评估框架的指引下全面地了解儿童每周的发展与家庭所给予的儿童发展支持。在父母的角色中包含“基本照顾”“安全感”“陪伴”“激励”四个项目,通过父母的填写能够让教师了解父母对儿童的照顾情况,也能够让父母对自己的照顾情况进行自我检查;在儿童的角色中包含“睡眠”“饮食”“个人卫生”“安全与自我保护”“人际交往”五个项目,父母和教师分别填写儿童在园和在家的情况,以让双方能够了解儿童分别在园和在家的表现;在教师的角色中包含“家庭照顾”“家庭成员”“家庭社会影响”三个项目,该项目由教师填写,以教师的角度来审视家庭对儿童在身体和心理方面的照顾情况;最后还包含了教师和父母对儿童发展的記录内容,以描述在项目之外儿童的表现。通过该表格能够集中体现CAF共同评估框架的父母与教师、家庭与幼儿园的互动关系和共同儿童发展促进责任关系。

2.《察夫发展评价手册》电子学档的实施

(1)基于《察夫发展评价手册》电子学档的学前儿童发展记录与评价

“察夫读书”注重对孩子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让语言领域较强的孩子获得信心;“察夫作品”能够让擅长艺术活动或建构活动的孩子去展示并得到鼓励;“察夫科学发现”为有探索精神和好奇心的孩子提供了平台;“察夫家园联系记录”中的各个评价内容包含了父母、儿童、教师等角色的评价项目,评价多角度也更立体;“察夫父母记录”为父母对孩子的认识提供了平台,既反映了父母对儿童的日常观察,也能够反映父母对儿童发展的期待。

对幼儿而言,家庭和幼儿园是其生活的主要环境系统,家庭和幼儿园互为补充地影响着幼儿的成长发展[12]。《察夫发展评价手册》电子学档是由教师和家长共同进行填写的,它纳入了家长这个评价主体,更好地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发展评价的过程中。家长通过教师的评价来了解幼儿在园的活动,更有效地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同时也能让家长更加了解孩子,增进与孩子的交流,从而更有效地帮助和引导孩子。而教师则通过家长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及对幼儿园活动的反馈,对教育活动进行反思和改进,调整出更适宜幼儿发展的方案。

《察夫发展评价手册》电子学档基于共同评估框架,针对某些关键能力进行了具体的描述、观察和评价,使得评价内容更具发展性和时间性,也能够通过某些描述发现儿童发展的其他特征。例如,以下为摘自《察夫发展评价手册》电子学档“察夫轶事记录”的一部分内容,反映了记录教师对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的表现和发展情况,使得评价具有情境性和客观真实性。

“BB刚入园的时候是我们班较内向的男孩,不主动和老师、小朋友说话,别人和他交流的时候总是用点头摇头来示意。在开学的第一个月,我记下了他和王子微笑的进步,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他开始和王子交流,然后慢慢扩展到和小组的小朋友交流,一学期下来,他已经和小组的四个小朋友成为了好朋友。这样的发展变化若是用一句“BB交往能力比较弱”来评价,那么对孩子是不公平的,并且也无法指导教师从中引导。从一学期的变化来看,BB的交往能力是在不断提升,教师也可以尊重其接受他人的节奏去引导他”。

(2)基于《察夫发展评价手册》电子学档的学前儿童发展协同优化行动指南

《察夫发展评价手册》电子学档不仅记录了儿童发展、教师关怀的基本情况,同时也记录了教师、家长对儿童评价结果的优化策略。其不仅是评价工具,更是策略指导工具。通过每周在家、园之间进行流通,教师通过孩子在幼儿园的具体情况进行记录评价,家长则将孩子在家的状态反映给教师,借鉴共同评估框架,《察夫发展评价手册》也以周为单位进行儿童发展改善行动及其反馈。例如,以下摘自《察夫发展评价手册》“察夫家园联系记录”部分内容,反映了教师与家长发现儿童发展中的不良生活习惯,进而进行改善行动的描述。

“我班的浩浩,刚入园的时候总喜欢把自己的眼皮翻起来,然后就冲着小朋友吐舌头,连续好多天都是这样子,我将这个情况通过手册反映给了浩浩妈妈,浩浩妈妈表示在家都没这么做,估计是有一次表姐在他面前翻了一次眼皮就学起来了,最后在妈妈的教导和监督下,孩子的这种不卫生的行为也得到改善”。

在《察夫发展评价手册》“察夫父母记录”部分,爸爸妈妈记下孩子在家发生的故事,以此为参考,教师与家长可以共同查看儿童的发展状况,能体现个体差异。根据家长的记录,教师可进行分析,进而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时能采取更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例如,以下摘自《察夫发展评价手册》“察夫父母记录”部分内容,根据妈妈对孩子的在家记录,教师发现了儿童发展特征是对数字很敏感,进而为该名儿童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辅导。

“我班曦曦一开始对进区活动的规则很难遵守,有时在走线的时候就开始四处张望,经常把进区卡抛到一边,通过妈妈的记录,我们了解到他一开始对车牌感兴趣,后来是车牌的号码,最后发展到对数字感兴趣,三岁半就能从一数到一百多,并且会根据特定的数字飞快地做手势。因此,我们很快发现他对数字的敏感,在提供进区材料时,会将数字的元素融合,这样一来,曦曦每次进区都特别期待而且也更加愿意遵守我们的进区规则了”。

这样的方式相比较期末寄语笼统的形容詞、各领域幼儿发展测查的冰冷数据,显得更加生动、具体、真实,并且相比较而言能够更加详细具体,更能反映幼儿的整体情况。

四、结语

学前儿童的发展评价对学前儿童个性化发展乃至终身教育的培养都十分重要,本研究聚焦于学前儿童发展评价及其重要性的提出,指出了当前学前儿童评价存在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等方面的问题,以共同评估框架(CAF)为理论参考,研究了共同评估框架的构成,包含学前儿童发展性需要、家长能力、家庭与环境因素三个方面,实施共同评估框架又包含信息收集、实施评价、优化策略、反馈过程四个步骤。

以CAF为理论基础,本研究设计了《察夫发展评价手册》电子学档,该学档作为载体能够开展有效的学前儿童发展评价。参考共同评估框架关注儿童发展和儿童家庭背景的因素,将《察夫发展评价手册》评价手册设计为包含“察夫读书”“察夫作品”“察夫科学发现”“察夫轶事记录”“察夫家园联系记录”“察夫父母记录”等内容,并且以案例的形式阐释了CAF框架和基于本土化优化的评价过程案例。

《察夫发展评价手册》电子学档可作为有效评价幼儿发展的工具,但前提是能够使用得当,教师和家长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不要仅仅是应付式地完成,为了不让评价变得流于形式,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形式与家长达成共识,使其真正地成为家园联合评价的一个有效载体,尽可能客观全面发展地评价幼儿的发展。《察夫发展评价手册》电子学档的提出,既融合了共同评估框架(CAF)在全面性、客观性、发展性方面的优点,也结合了我国家园联系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设计,对学前儿童发展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和实践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教基[2001]20号.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Z].

[2]白爱宝.幼儿发展评价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

[3]王海静.我国学前教育评价研究的现状与启示[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26(1):113-116.

[4]姚伟,于冬青.当代幼儿发展评价的基本理念[J].教育导刊,2010(10):4-7.

[5]李新颜,刘肖岑.合理利用表现性评价促进幼儿发展[J].幼儿教育,2016(36):3-5.

[6]宋秀枝.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践中的几点感悟[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5(24):57-58.

[7]王梳园.幼儿发展评价的调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

[8]Collins F, Mccray J. Partnership working in services for children: Use of the common assessment framework[J].Journal of Interprofessional Care, 2012(2):134-140.

[9]Sheppard M.The Parent Concerns Questionnaire: A Reliable and Valid Common Assessment Framework for Child and Family Social Care[J].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2010(2):371-390.

[10]Brandon M, Howe A, Dagley V, et al. What appears to be helping or hindering practitioners in implementing the Common Assessment Framework and lead professional working?[J].Child Abuse Review,2010(6):396-413.

[11]吴洁.档案袋在幼儿发展性评价中的运用与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实践(B版),2015(2):94-96.

[12]丁艳芬.家长参与幼儿发展评价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8):31-32+67.

(编辑:李晓萍)

猜你喜欢
学前儿童
南宁市某社区教育机构学前儿童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关于学前儿童钢琴教育的几点思考
浅析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学前儿童语言创造性的发展及教育策略探讨
开展球类游戏的防范措施
农民工家庭儿童入学前的教育研究
家庭如何促进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初探
浅析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
学前儿童价值观培育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