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植绿三十载 戈壁扎根一生情
——记阿拉善左旗林业工作站站长刘宏义

2021-03-23 06:22
内蒙古林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肉苁蓉梭梭阿拉善

刘宏义调查林木长势

阿拉善左旗林业工作站党支部书记、站长刘宏义是一名有着29年党龄的中共党员。工作35年来,他始终坚持艰苦奋斗、恪尽职守、廉洁奉公、忘我工作的初心,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是阿拉善生态建设和沙产业发展的一名带头人。

飞播造林是阿拉善生态建设的主要手段之一,相比其他造林方式,飞播造林具有规模大、速度快、成本低的优势。阿拉善林业人从1984年开始深入沙漠腹地不断试验,用了8年时间总结出了一套适合阿拉善地区飞播造林的种植技术,打破了国际学术界“在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的地区不适宜飞播造林”的论断。

2008年,刘宏义到阿拉善左旗林业工作站工作,针对新的难题,他不断思考,将GPS 技术运用到飞机导航、面积测定、播种带布控、成苗调查等外业工作中,大大减少了工作成本,改善了工作环境,每年可节约资金几十万元。为了解决飞播落种不均匀、种子飘逸、发芽率不高、鼠兔鸟危害等难题,他带领团队进行了“降雨量控制下的飞播种子丸粒化技术研究”,有效解决了上述技术难题。针对中高大沙丘治理,他和同事们进行生态液膜、草方格沙障等技术研究,有效控制了流沙,为种子发芽提供了优良环境。这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提高飞播治沙效果提供了技术支撑。截至目前,全旗飞播造林面积达591 万亩,在他任职的14年间完成369 万亩,占总飞播量的62%。

2010年6月,为响应阿拉善左旗启动“百万亩梭梭肉苁蓉产业基地建设”的号召,刘宏义带领团队来到了宗别立镇,规划建设40 万亩梭梭肉苁蓉产业基地。由于风沙大、土地干旱及种植梭梭经验不足等原因,他们种植的梭梭未能成活。但是倔强的刘宏义经过多次模拟试验后,最终找到了种植失败的关键因素,即挖坑深度不够,禁牧不彻底导致的项目区内幼苗遭到牲畜啃食。当年10月底,他带领技术人员,在秋冬季节应用机械打坑技术进行造林试验。在他的带动下,14 个造林单位纷纷效仿,并且进一步加强了项目区管护。当年12月中旬造林结束,到翌年6月检查验收,造林全部合格,且成活率比春季造林提高了5%~10%。把梭梭造林从单一的春季造林拓宽到春、秋、冬三季造林,打造出了自治区最大的人工梭梭肉苁蓉产业示范基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给阿拉善林业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林业人,刘宏义在进行生态建设的同时,兼顾脱贫攻坚、振兴乡村经济等民生工程。他利用飞播项目,扶持发展嘎查经济,提高农牧民收入。截至目前,通过飞播造林项目建设,为全旗增加护林员就业岗位239 个,人均年增加收入2 万元;使5 个苏木13 个嘎查235 户845 人享受到了生态补偿金。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35 人已全部脱贫。全旗每年采种近百吨,为当地近300 户农牧民带来数百万元的收入,每年每户增加收入1 万元左右。

刘宏义连续18年被阿拉善左旗政府聘为科技特派员,在全旗范围内推广梭梭造林281 万多亩,接种肉苁蓉近50 万亩,接种锁阳13 万亩,培训农牧民4.7 万人(次),数百户转产农牧民通过梭梭接种肉苁蓉受惠;培养科技示范户13 家,每户年收入达到30 多万元。

通过35年的潜心研究,刘宏义成为了治沙领域名副其实的专家。他撰写的《阿拉善荒漠地区肉苁蓉栽培技术》论文于2011年12月获自治区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自治区第六届自然科学技术交流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他承担的“降雨量控制下的飞播种子丸粒化技术研究”获得两项专利,在2019年全国第八届沙产业大赛中获二等奖;他主持编写的《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护城”防护林建设工程总体规划》《阿拉善左旗“锁边”防护林建设工程总体规划》《阿拉善左旗林沙产业发展总体规划》《阿拉善左旗公益林区梭梭补植补造及肉苁蓉、锁阳接种实施方案》《2015年阿拉善左旗红枣种植实施方案》等为阿拉善左旗旗委、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他完成了“阿拉善荒漠地区梭梭肉苁蓉产业基地标准化建设技术措施”课题,多篇关于梭梭接种肉苁蓉产业的研究论文在国内相关期刊发表。

2015年,他带领的团队被盟、旗两级工会分别命名为“刘宏义劳模创新工作室”和“职工创新工作室”;2017年,被自治区总工会命名为“自治区职工创新工作室”。2013年,刘宏义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生态建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4年,荣获阿拉善左旗“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荣获阿拉善盟“五一”劳动奖章;2016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还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奖”荣誉称号;2017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9年,荣获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奖”荣誉称号;2020年,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聘请为“乡土专家”,并荣获阿拉善盟建盟四十周年“最美奋斗者”称号,被评为“阿拉善英才”;2021年,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评为“最美林草科技推广员”。

30 多年来,他见证了自己亲手种植的树苗茁壮成长,见证了荒芜的大漠渐渐出现了片片绿色。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林业人,他对自己的辛苦付出无怨无悔。如今,阿拉善的沙漠变绿了,沙尘暴天数减少了,梭梭肉苁蓉产业发展了,农牧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他的付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大自然的回报。

刘宏义(左一)常年奔走在沙区

猜你喜欢
肉苁蓉梭梭阿拉善
肉苁蓉炮制历史沿革研究*
14C示踪同化物在中国柽柳-管花肉苁蓉复合体内的物质分配
内蒙古药品评价性抽验中肉苁蓉质量分析
梭梭的建筑课
干旱地区梭梭接种肉苁蓉滴灌栽培技术
第十七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2020内蒙古合唱大赛暨阿拉善展演活动综述
沙漠梭梭的守望者
环保志愿者在阿拉善种梭梭固沙
大美阿拉善
阿拉善(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