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1-03-24 12:05张海鹏潘博邵宇博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9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新时代大学生

张海鹏 潘博 邵宇博

摘要:立德树人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课程思政的改进创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如何将思政课同时代发展和学生需要有机结合,建立大思政格局,真正让思政课“活”起来意义重大。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课程思政;改进创新

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大思政课”育人格局,持续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对于高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意义重大。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加强改进思政课的合力不断加强,思政课教学改革成效明显。但是,也要看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思政课专任教师比例偏低、空洞说教、内容陈旧、授课形式单一等现象,对于高校实现“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全覆盖的目标要求而言,如何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如何将创新思维和新时代理念融入到高校课程思政,如何发挥正能量,增强大学生对重大理论、现实问题的分析理解,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壮大发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然存有许多的问题,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解决与处理。

(二)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方式有待创新

思政课不只是一门知识课、理论课,更是一门事关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大课程。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要求。但是现阶段高校思政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单一的课堂理论灌输,忽略实践教学,因此,和过去较为传统以及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教学手段进行对比分析,在当今社会中高校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思维与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与学生需要、时代发展相结合,真正让思政课“活”起来。

(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思政课教学中,教师是主角、是主导,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力量。然而,现阶段高校思政教师团队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参差不齐,按国家思政课专任教师师生比不低于1:350—400的要求,还存在配备不齐。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在实际展开中存有专业性不强的现象,易出现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质量与成效并不理想的情况。此外,思政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综合素养亟待提升,思政教学存在理论、教材更新快,受实事热点等问题影响大等因素,需要教师顺应新形势、新变化及时更知识储备,适时推出创新理论成果。

(三)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够

现阶段,我国多数大学生具备非常明显的自我认知与意识,其个性化特征非常明显,在其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过程中,正确的引导必不可少,但一味照本宣科、传授空洞的理论知识,难以让新思想、新理论真正的让学生入心入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知识内容的教育教学活动认知的不充足,影响和制约了他们对新思想、新理论的接收和理解,难以将新时代创新理论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议和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新时代党的思想理论在不断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深入推进,世界面临百年未有的大变局,高校站在培养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接班人的前沿阵地,唯有在思政课不断创新上下功夫,才能引领青年大学生思想成长。

(一)挖掘思政教育资源,用“活”校内外两类课堂

挖掘思想内容,让思政课内容具备历史厚度、文化厚度和理论厚度的同时,更要具备思辨精神。因此,思政课必须要与时代、生活、实践紧密对接,要扎根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要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取得的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取得丰功伟绩中汲取精神力量。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理念,让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活动由乏味枯燥向着生动形象进行过渡,结合教学需要,建立并扩大思政课社会实践基地,拓展并规范学生实地考察、现场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例如,结合当下开展的“四史”的学习教育活动,开展学生“课前5分钟思政教育”,加强“四史”学习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通过学生亲身讲述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奋斗历程,教师点评和引导,增强青年学生对党的认同感,使之更加坚定政治立场,真正把听党话、跟党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除此之外,要结合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重视他们成长的具体情况,在思想政治学科实际教育教学当中,将大学生的观念与思想等充分渗透其中。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广泛运用新时代环境下的思想政治课程具体教育教学现象,把此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效拓宽到课堂之外,完善丰富社会实践、校园实践、课上实践形式,形成特色;探索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等服务地方的实践活动,增强和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交流,调动出他们实际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有效拓宽大学生的眼界。

(二)提升思政教师队伍的“三种素养”

讲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对于高校而言,应该着力培养和优化思政课教师队伍,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素养、道德规范、业务素养等“三种素养”。做一名合格的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懂理论、有信仰,能够运用理论、传播理论。因此,思政课教师对理论必须深研细思、充分掌握,要 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以百年党史为教科书,在党史教育中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只有以自己真正理解了、掌握了、弄通了的理论去教育学生,才能让青年学生真懂真信、入脑入心,才能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力、选择力、塑造力,培育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接班人。其次,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发挥良好的榜样作用,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行为和认知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在于课堂怎么讲,更在于课外怎么做,作为教师如果不能修身立德,率先垂范,在大是大非、善恶曲直等方面出了问题,给学生讲再多的道理都是空话,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要立德树人,教师必先以德立身。最后,思政课教师是守正创新的开拓者,思政课建设需要改革创新,作为关乎广大青年终身发展的重要课程,教师本身要创新思维、拓展视野,不断探索,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等教学方式手段,使课堂取得积极成效,学校层面要有计划、分期分批支持教师高级别、高水平的思政课教师专题培训班、研讨班、备课会等,并积极邀请名师专家对思政课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能力培训和指导,提升教师团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这对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整体发展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三)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机制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崛起互联网信息在实际传播的时候出现了随意性以及误导性等现象,容易让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向着不良的方向发展,从而发生盲目跟随以及激动的现象。所以充分运用先进的新媒体技术,构建舆论情况的监督控制机制,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管理至關重要针对这样的情况,高校应该构建一个校园网络,加强舆论引导,对大学生的思想健康稳定发展进行保护。除此之外,高校也应该在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时候,将信息化所占据着的重要位置凸显出来,不断指引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有效提升大学生对互联网当中多样性信息内容的实际分辨水平与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在现阶段的大学思想政治实际教育教学过程当中,需要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完善且健全的思想政治教育监督控制机制。

结语:高校做好思政理论教育,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事关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不断改进和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作用,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理论教育。与此同时,高校教师应该将因材施教原则落实在实处,使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策略,让大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思想政治课程知识内容实际学习活动当中,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以及自觉性,让大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其中。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16-12-09

(2)李国娟.《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中国高等教育.2017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思政一般课题编号(SZ2020Y06)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新时代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