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地方高师本科教学问题与对策刍议

2021-03-24 10:56李小燕
大学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师范类理工大学学风

[摘 要]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大学生要合理“增负”。论文针对地方高校师范类本科专业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现实困境,以陕西理工大学师范类地理科学专业为例,通过对“增负”背景下该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以优化顶层设计为基础、坚定教育态度为灵魂、加强学风建设为核心的三位一体优化和改革对策,以期实现合理增加大学本科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践行对大学生合理“增负”的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要求,为全国其他同类兄弟院校及相关专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本科教学;地方高校;师范类;地理科学;大学生“增负”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03-0037-03

2017年,教育部决定全面开展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以规范师范专业办学,提高教师培养质量[1-2],由此开启了普通高校师范类专业办学规范化、培养目标明确化、培养质量高标准化的新时代师范类专业发展的新篇章。2018年6月21日,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明确强调,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大学本科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3]。这为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明确了方向和目标,对如何培养学生、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制定了行动纲领。然而,地方高校普通本科师范类专业在自身教学力量相对薄弱、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办学困难重重的背景下,如何克服各种困难,培养新时代高水平应用型复合人才,是当前大多数地方高校面临的现实问题。

2017年6月,陕西省教育厅启动师范专业引导性评估工作。陕西理工大学地理科学专业作为师范类专业参与评估,评估专家依据相关指标体系对该专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诊断,发现并提出了其师范类课程弱化、师资结构失衡、学生认同度偏低等问题[4]。此后,陕西理工大学地理科学专业以问题为导向,紧紧围绕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通过调整教师队伍结构和教学方向,优化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加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等措施,以期突破专业发展瓶颈,提升专业办学质量,培养新时代高水平人才,但目前依然存在学生对专业认同度低、学习兴趣不浓、教学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以陕西理工大学师范类地理科学专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剖析其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系统分析如何在地方高校师范类本科专业培养新时代优秀人才,实现专业发展与学生成才的有机统一,以期为全国其他同类兄弟院校及相关专业提供有益参考。

一、陕西理工大学地理科学专业发展现状

陕西理工大学地理科学专业2008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一般只招理科生,个别年份有招收文科生和文理兼招的情况。招生规模不等,最多招招生120人,最少招40人,一般招40~60人。专任教师有9名,其平均年龄是35岁,博士比例占85%以上。由于地方高校地理专业师范生就业压力大,采用“师范+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已成为诸多地理师范专业的选择。陕西理工大学地理专业分为师范和地信测绘两个方向。

二、陕西理工大学地理科学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培养计划不完善,缺乏有效的顶层设计

陕西理工大学地理科学专业自2008年开办以来,为探索科学合理的培养模式[5]、培育高水平人才,多次调整了培养方案,先后经历了“文理兼蓄”、师范与GIS并重[4]、以地理师范生培养为主這三个阶段。虽然最新版的培养方案根据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师范类专业培养目标和标准重新调整和设置了课程体系,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众多,部分课程设置依然存在授课顺序不尽合理、考核方式过于单一等顶层设计问题,导致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存在先导性知识积累不够、无法理解课程内容、难以跟上教学节奏等问题,从而对课程学习丧失兴趣,进而影响课程教学质量,学生专业素养、综合技能以及专业办学质量的提升。

(二)教学理念不统一,教师缺乏坚定明确的教育态度

教师是专业办学的灵魂,是专业发展的原动力。一名合格的师范类地理专业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博学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教学技能,更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明确的教学态度[6],即对“培养什么样的大学生,怎样培养大学生”这一核心问题有正确的认知。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当部分学生反映课程内容学习难度大、课后作业量大、课程教学节奏快等问题时,部分教师采取降低课程学习难度、教学要求以及减少课程作业数量等措施。这样做虽然在短期内能让学生感到轻松愉悦,但他们毕业后会发现自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基础没打好。而且教师存在缺乏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以及教育理念和教学智慧提升进行深入思考的现象。

(三)学风不浓厚,学生缺乏坚韧刻苦的学习精神

由于学习主动性不够,地方高校的低年级学生大都不能在短期内由高中时期的被动学习改为大学时期的主动学习。加之,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大学管理比高中管理宽松,这让大学生在课余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精力去尝试百味的生活,于是其惰性、安逸享乐等人性的弱点就有了生存的土壤[7]。久而久之,部分大学生便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从而导致学风日下,在面对较为复杂和晦涩的课程学习时,他们不进行刻苦钻研和深入思考。如果其“委屈叫苦”得到部分教师的迁就便一发不可收拾,他们会彻底选择在快乐的大学轻松地生活 [8]。此外,部分学生在进入地方高校的那一刻起就给自己贴上了“我不行”的标签。这个标签使部分学生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和自我否定心理,他们没有兴趣去寻找专业学习的兴趣,从而导致他们对课程和专业的认同度不高并失去专业自信。这种自我放纵和自我否定的态度,导致学生对专业学习缺乏坚忍不拔、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这是当前陕西理工大学地理科学专业普遍存在而且会限制专业发展和导致专业认同度偏低的根本性问题。

三、地方高校师范类本科专业教学优化与改革对策

(一)优化专业培养方案,保障课程设置的科学合理

由于培养方案中存在课程体系不合理、授课顺序不科学的情况,因此必须严格按照教学的规律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使其内容的难易程度、知识的连贯性、课程的体系更加符合师范类地理专业培养的目标[9]。除此之外,更应该对现有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和改革,彻底改变“一个课件讲十年”的现象,广泛引入相关课程的最新进展和成果,实时调整授课内容,拓展课程深度,合理增加课程难度,以使得课程内容与时俱进[10],让学生在学到基础性知识的基础上学到更多的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能。同时,通过将部分“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和有挑战度的“金课”[11],以更有吸引力的新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能、学有所成”。

(二)转变教师学理观念,促使教师明确育人目标

对于培养方案的优化调整以及课程内容的改革和更新,现有师资力量并不缺乏应对智慧。如前所述,地理专业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本质问题,并不仅仅是培养计划的问题。专业教师作为专业办学的灵魂,如果在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对降低教学要求,会使课程质量无法保障,同时对专业的学风建设和学生的学习精神养成不利。因此,亟须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态度,根据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明确师范类地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在保证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模式有效的前提下,增强“向课堂要质量、更要向课后要精品”的意识。师范类地理专业教师只有统一教学理念,明确并坚定专业培养目标,才有可能为专业的发展掌好舵,从根本上扭转专业发展滞缓、办学质量不高、专业认同度偏低的局面。

(三)加强学风建设,培养学生的刻苦学习精神

学生是专业培养计划和教师教学理念实施的对象,学生培养质量是专业发展和办学质量的晴雨表。培养方案和教学理念,只有通过学生学习实践才能真实反映其效果和水平。而有良好的学风则是一个专业能够培养出优秀人才的重要保障。由于当前陕西理工大学师范类地理科学专业存在上述问题,学校和专业应通过加强学风建设,以多种形式加深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彻底改变学生“自我放纵”和“自我否定”的错误做法,使学生尽快转变被动学习方式,培养志存高远、不畏困难、积极主动、刻苦钻研的精神,通过专业的引导、教师的培养、自身的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复合型、应用型高水平人才[12]。只有如此,才能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提高社会对学生的认同度,进而提高学生和社会对专业的认同度。

四、结语

地方高校师范类本科专业普遍面临专业认同度偏低的窘境,同时存在专业培养方案不够完善、师资结构不够合理、教育理念不够科学、学习风气不够浓厚等问题。笔者在对陕西理工大学师范类地理专业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提出了以优化顶层设计为基础、坚定教育态度为灵魂、加强学风建设为核心的三位一体的优化和改革对策,以期实现合理增加大学本科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实现对大学生合理“增负”的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1] 李晓旭,夏雨萍,杜胜男,等.高校教学模式改革探究[J].大学教育,2019(5):46-48.

[2] 冯体一,应尚军,嵇尚洲.高校教学质量提升探讨:以性格色彩为视角[J].大学教育,2019(3):37-39.

[3] 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8(Z3):4-10.

[4] 李小燕,邢海虹.基于陕西省师范类专业引导性评估的地理师范生培养探索:以陕西理工大学地理科学专业为例[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6):106-109.

[5] 李小燕,金莉,邢海虹.新形势下高校地理师范生培养模式的反思与探索[J].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70-76.

[6] 张丽艳,张景.新时代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5):2+197.

[7] 范笑迎.问题导向教学方法对高校学风建设的作用[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5):71-76.

[8] 祝乃娟. 如何改变“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N]. 21世纪经济报道,2018-06-26(004).

[9] Dmochowski J E,Garofalo D, Fisher S,et al. Integrating sustainability across the university curriculu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ility in Higher Education,2016(5):652-670.

[10] 藍汉林.美国高校课程设置过程中的国家控制[J].中国高教研究,2016(6):87-91.

[11] 陆国栋.治理“水课” 打造“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9):23-25.

[12] 祝扬扬,李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学风建设的实践研究[J].中国报业,2018(22):106-107.

[责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
师范类理工大学学风
特殊时期居家线上学习学风建设路径探索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生作品选
A Study on Oscar Wilde’s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作品赏析(4)
Research on Multimodal Discourse in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师范类专业将实行三级监测认证
Mathematical models for the repairs of the Kariba Dam
关于师范类计算机专业“就业难”问题的原因探析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
炊事员的几宗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