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新思路

2021-03-24 11:03米佳
艺术评鉴 2021年2期
关键词:新思路传承新形势

米佳

摘要:在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形势以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少数民族音乐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各个教育主体理应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积极引入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将其与现代教学体系相融合,从而更好地传承民族音乐,让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将以布依族音乐为例,对新形势下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新思路展开分析。

关键词:新形势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传承  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2-0009-04

中华民族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少数民族音乐是各个民族人民在长时间积累和沉淀中创造的宝贵财富,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精神象征之一。布依族音乐和布依族人的日常生活、婚俗有着密切的关联,但是在现代化生活和新型生产方式的作用下,布依族音乐的生存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如布依族年轻人愿意选择传统婚礼的越来越少,婚俗音乐逐渐无人问津;旅游经济日渐发达,民族文化旅游促进布依族音乐获得新发展等。然而在这些现象的背后,都传递出同一个信息,无论是出于对布依族音乐的保护还是开发目的,都有必要传承布依族传统文化,培养专业民族音乐人才。

一、布依族传统音乐概述

在没有网络、消息闭塞的时代,演唱既是传递信息的一种形式,也是增加生活乐趣、休闲娱乐的常见方式。音乐在布依族人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布依族音乐中的内容多来源于对生活点滴的灵感,所以我们现在能够听到的很多布依族音乐都有着浓重的生活气息,例如望谟县广为流传的儿歌《我比公鸡唱得响》就是如此。当然,布依族音乐出现最频繁的时候当属各种节日,在音乐对唱的作用下,相互不熟悉的布依族人民变得更加亲切,而这也让布依族音乐中的山歌风味愈发独特起来。此外,音乐在布依族的婚丧嫁娶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传统婚礼时会邀请两男两女对唱,将歌词为新人献上美好的祝福;大年初一时,人们吃小吃、唱山歌,满是对节日与美好生活的歌颂;面临失去亲人痛苦时,布依族人穿上特定的民族服饰,将自己的悲伤和对亲人的安慰融入歌声中。布依族音乐大多来源于生活,所以内容中除了情感还有天文地理知识和民族特色谚语等,歌唱时一般采用当地语言,常在户外演唱。布依族音乐的唱腔比较自由,有着文字押韵、活泼自由的特点,演唱的伴奏乐器主要是木叶、尤勒、二胡和月琴等。需要注意的是,布依族音乐的传承现状并不乐观,尽管旅游业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民族传统音乐的存续,但是更多年轻人都在现代化知识的洗礼下奔向大城市,传统的布依族音乐依然面临着无人继承的艰难困境。

二、新形势下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问题分析

导致布依族传统音乐传统问题的原因众多,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基础设施的完善、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等,但是其中最关键的却是民族传统音乐教育的缺失,以下将对造成布依族音乐传承问题的各项原因展开具体分析。

(一)布依族音乐传承基础被削弱

民族音乐的传承离不开广泛的受众群体,但是布依族音乐的受众却在日益减少。布依族依山傍水而居,所以在经济发展上很不便利,这就导致地方经济发展状况不理想。当地方财政处于紧缺状态时,布依族音乐有关的文艺活动也就不能得到有效兼顾。此外,部分布依族年轻人对民族文化不甚了解,甚至连布依族语言都不会说,也就更不用说唱布依族歌曲。当然,布依族年轻人大量流出也是造成传承问题的重要原因。

(二)民族音乐传统的投入不足

传承民族音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除了要有民族音乐的传承受众,还要有充足的物质资源和人才资源,当前布依族音乐传承缺乏的恰恰就是这些资源。布依族音乐记录、现代音乐教学都需要专业设备的支持;传承布依族音乐,对布依族音乐进行体系化的整理,这些都非布依族专业音乐人才不可,想要妥善地做好这些工作,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在布依族音乐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的情况下,音乐方面的投入自然也就比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布依族音乐的整合与发展工作举步维艰,传承与发展更是难以为继。

(三)布依族民间艺人缺乏组织

布依族传承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布依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缺乏组织。实际上,我国很多民族音乐都有研究组织和表演团体,这些组织和团体对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布依族音乐在这些方面的建设就显得比较简陋,就目前来说,布依族音乐的传承人几乎都是民间艺人,而且这些艺人的分布比较离散,年龄普遍偏大,不能高效地使用现代化的通信工具和音乐设施。在缺组织的情况下,布依族音乐的传承就更显艰难,一方面是因为缺乏专人保护,所以歌曲和歌唱技法在不断流失当中,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人们想要完整地传承布依族传统音乐,就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奔走学习,所以想要传承布依族音乐也很困难。

(四)对外宣传不足

布依族音乐有独特的美感,能够反映布依族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在音乐方面有着独树一帜的价值,然而布依族歌曲的流传广度却比较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传承。加强对外宣传工作是让外界了解布依族音乐的必要举措,但是就布依族当前的宣传状态来看,似乎还是有些差强人意。这并不是因为人们对传统事物不感兴趣,而是布依族音乐没有用合理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漆那。实际上,优秀的少数传统民族音乐作品也会受到人们的喜爱,正如维吾尔族的《掀起你的盖头来》《娃哈哈》等都是流传广泛的歌曲。反观布依族音乐,除《好花红》这首歌曲以外再没有更多的作品走进人们的视野,这既代表着布依族音乐的宣传力度不足,也说明布依族音乐还需要更大力度的开发。

(五)布依族音乐教育方面的问题

布依族传统音乐传承所面临的问题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教育的缺失。首先,学校对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并不重视,这主是因为学校希望学生能够将有限的学习时间投入到知识性学习中,希望学生能在升学考试中取得优秀成绩,从而忽略了音乐方面的教学工作;学生对传统民族音乐不重视,布依族音乐在创新创作和传统曲目的开发上的力度比较小,未能对学生产生有效的吸引力。加上家庭和学校方面对成绩的严格要求,即使是有心学习布依族传统音乐的学生也不能得到有效支持;最后,布依族音乐传承本身存在缺陷。尽管布依族音乐已经传承了无数年,但是现今依然没有形成系统的学习方式,人们只能通过口口相传的形式将歌曲和唱法传承下来。想要聘请能力强、了解布依族的教师也相对困难,所以布依族的传承很难保证系统化与专业化。

三、新形势下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新思路

(一)注重对布依族传统音乐的宣传

布依族传统音乐是能够反映民族特色的优秀文化,当前也有很多为布依族音乐传承而奔走的民间艺人,他们将对古歌的高度热情转化为行动力,用自己的亲身行动宣传着布依族传统音乐。在这些歌手的努力下,《布依圣境》《恋恋布舍》等歌曲被创作出来,并且用现代化的方式记录了下来,从而为布依族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支持。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单独依靠民间对布依族传统音乐进行宣传不是长久之计,当地政府应当将传承布依族音乐当做是一项重要任务,务必要在区域内强化对布依族传统音乐的宣传,让一代代的布依族人传承好属于自己的艺术。时值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便利地将信息和人们分享,布依族音乐的宣传也要抓住机遇,将布依族音乐和互联网相结合。比较可取的方式有,将布依族音乐和习俗整理成视频,发布到网络上,供布依族音乐的鉴赏和学习。

(二)融合舞蹈作出创新

创新也是布依族传统音乐传承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以往的布依族演唱内容主要以结婚为主,类型比较单调,年轻人听过多次演唱以后,自然也会开始产生审美疲劳,认为本族传统音乐已经不新鲜,不如节奏分明的流行音乐能给人带来的感官刺激,从而渐渐对传承传统音乐失去了积极性。因此,布依族传统音乐传承过程中有必要针对年轻人的爱好做出调整,让年轻人能够感受到布依族音乐的魅力,从而自觉承担起传承民族传统音乐的责任。“三月三”是布依族重要的传统节日,这个节日中有众多的传统习俗,如唱山歌、打猎、抛糠包等,但是现在有很多年轻人却不能接触到这些事物。为了唤起年轻一辈对布依古歌的印象,可以将布依族舞蹈和音乐结合起来,编辑成视频上传到网络上,让年轻人更加方便地接触到布依族的文化。值得一提的是,现代音乐的发展为布依族传统音乐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启示,布依族传统音乐工作者应当善于用现代化的方式和音乐理论推动音乐创新,让人们对布依族传统音乐产生全新的理解,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自觉传承传统音乐。

(三)加强中外语言的交流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布依族传统音乐的发展眼光要放得更加长远,不仅要在本地传承,还要争取做到全国流行、世界知名。为此,布依族传统音乐要积极对外交流,从交流的对象来看,布依族可以在国内、国外进行选择。国内民族音乐传承比较完整的包括汉族音乐、维吾尔族音乐等,布依族音乐传承人可以借鉴和吸收这些民族音乐传承过程中的经验,这样就能在符合国情的同时促进布依族音乐的发展。当然,布依族传统音乐也可以和国外音乐进行交流,两种差异明显的音乐必然会因为相遇碰撞出火花,从而为各自的发展带来启发。

(四)开设布依族传统音乐的课程

布依族音乐的传承不可固步自封,如果不能扎根于现代化生活,那么布依族音乐也会因为缺乏发展活力变成一潭死水。为了更好地适应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布依族音乐可以在保留布依族语言演唱的基础上加入汉语和流行元素。当然,更重要的是将布依族传统音乐纳入现代教育体系当中,对于布依族分布较广的地区,应当对音乐教材做出调整,甄选优秀的布依族音乐曲目,合理开发布依族教学资源。实际上,布依族传统音乐风格多样、类型众多,可用于教材设计的内容也不在少数,相关地区的学校要适当增加布依族歌曲的教材篇幅,或者是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开设特色民族音乐课,让学生们更大地投入到布依族音乐学习当中。需要注意的是,布依族传统音乐的传承要融入教育的各个阶段,从现有教材书来看,“好花红调”已经在中小学课堂中有所体现,并且人教版音乐教材中收录了《好花红》作为教材,但是高校音乐课堂中却没有布依族传统音乐的身影,这对培养布依族传统音乐专业人才来说无疑存在严重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强化对“好花红调”的研究,将其历史价值和理论研究价值发掘出来,从而构建起涉及各个阶段的布依族教学教材,为其他传统音乐教材的编写提供借鉴。

(五)全方位构建传统音乐教育环境

教育对传承文化起到基础性作用,想要最大限度地保证布依族传统音乐传承的有效性,就要落到实处的实施教育教学工作。不过布依族传统音乐教学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民族音乐人才短缺、教学设备不足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校、社会、政府的共同努力。学校应当从管理上重视民族传统音乐的价值,逐步调整教学体系,为传统文化的教学工作腾出空间;社会要为学校的教学工作提供必要支持,正如上文中提到布依族歌者比较离散,但却对传承民族音乐有着热枕的期望,所以民间艺人可以和学校建立联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供专业知识或者是亲身教学等形式的帮助;政府要加大对民族文化传承方面的投入,为学校的发展提供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從而全方位的构建起传统音乐传承的环境。

(六)制定科学完善的相关机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上的优势,承担起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尤其是布依族主要活动区域的高校,应当开展专项人才培养计划,将民间艺人或者是应届学生纳入布依族传统音乐专业学习群体当中,培养出具有民族特色的高素质音乐工作者。还有,高校应在音乐教师的培养中引入传统民族音乐项目,让音乐教师在学习专业理论的同时接触到布依族、壮族等民族的传统音乐,让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以此达到提高基层教师传统民族音乐教学能力,从而更好地为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工作提供服务。

四、结语

布依族传统音乐是属于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相关地区的政府和学校应当对传承民族传统音乐保持充分关注,从多种角度入手,为布依族传统音乐的传承提供支持,让布依族音乐在深深扎根民族生活的同时走向世界,从而为更好地保存布依族的集体记忆,为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发展作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巧伟,张天慧.新形势下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新思路[J].艺术评鉴,2017(20):99-100.

[2]韦家燕.布依族民歌的传统形态及分类、音乐特点、风格分析[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05):91-96.

[3]杨民康.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狭义性和广义性特征[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5(03).

[4]苏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创新[J].大舞台,2015(05).

[5]石佳妍.浅析传播学视阈下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及保护[J].中国报业,2016(06).

猜你喜欢
新思路传承新形势
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
探究新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新思路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新思路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整合催生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