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鲆‘鲆优2号’的引进、示范养殖与建议

2021-03-24 11:05李楠宋立民吴会民李明泽焦万明阚峥杨文颖李仰真陈孟民
天津农业科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引进建议

李楠 宋立民 吴会民 李明泽 焦万明 阚峥 杨文颖 李仰真 陈孟民

摘    要:为了改善天津地区养殖牙鲆种质落后、疾病频发的现状,规范养殖生产技术,促进渔民增产增收,分别从山东省海阳市引进‘鲆优2号牙鲆新品种,河北省秦皇岛市购入普通牙鲆苗种,通过8个月的实地养殖对比试验,获得新品种牙鲆平均体重为539.79±83.52 g,成活率为91.00%,普通牙鲆平均体重为455.62±91.08 g,成活率为69.40%,结合本市现有养殖条件,提出牙鲆新品种养殖操作建议,形成适于本地区的养殖技术。养殖试验表明,牙鲆‘鲆优2号新品种较普通苗种生长速度快且成活率高,适合天津地区养殖推广。

关键词:鲆优2号;引进;示范养殖;建议

中图分类号:S965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21.02.014

Introduction, Demonstration and Suggestion of 'Pingyou No. 2 'Flounder (Paralichthys olivaceus)

LI Nan1, SONG Limin1, WU Huimin1,LI Mingze1,JIAO Wanming1,KAN Zheng1, YANG Wenying1,LI Yangzhen2, CHEN Mengmin3

(1.Tianjin Fishery Research Institute, Tianjin 300221, China; 2. Yellow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CAFS),Qingdao,Shandong 266071, China;3. Tianjin Minfeng Aquaculture Company Limited, Tianjin 300480,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backwardness of flounder germplasm and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diseases in Tianjin, standardize the breeding technology and promote the fishermen to increase production and income, a new variety of flounder 'Pingyou No. 2'was introduced from Haiy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and a common variety of flounder was introduced from Qinhuangdao City, Hebei Province. After 8 months of field tests, the average body weight of new variety of flounder was 539.79 ± 83.52 g, and the survival rate was 91.00%, the average body weight of common flounder was 455.62 ± 91.08 g, and the survival rate was 69.40%. Combined with the existing culture conditions in this city, the operation suggestions of new variety of flounder were put forward, and the culture technology suitable for this region was formed. The culture experiment showed that the new variety of 'Pingyou No. 2'Paralichthys olivaceus grew faster and had a higher survival rate than the common fry, which was suitable for breeding and promotion in Tianjin.

Key words: flounder; new variety; introduction; breeding demonstration; suggestion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隶属于脊椎动物门(Vertebrata)、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鲆科(Bothidae)、牙鲆亚科(Paralichthyidae)、牙鲆属(Paralichthys)。主要分布于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朝鲜、日本俄国远东沿岸海区[1]。牙鲆肉质细嫩,脂满味美,并具有繁殖力强,生长速度快等特点,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牙鲆在天然海域生活时,饵料多为低值杂鱼虾[2],可以充分利用我国沿海丰富的野杂鱼资源,转化为高级鱼肉产品;另外,其又是适合使用配合饵料饲养的品种,为工厂化和其他形式的人工养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牙鲆在天津地区海水鱼养殖中占重要地位,但由于缺少优良品种、病害多发、养殖尾水富营养化等原因,目前产量下降趋势明显[3]。陈松林研究团队针对牙鲆抗病性能进行了一系列育种研究,培育出花色好、生长速度快、对迟缓爱德华氏菌病具有抗性的牙鲆新品种——‘鲆优2号,在山东海阳、日照、莱州等地已经获得较好的养殖效果,并于2017年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4],为我市新品种引进、改善牙鲆养殖萎縮现状提供了新出路。鉴于此,项目组组织实施了牙鲆‘鲆优2号新品种的引进与养殖示范工作,以期为振兴天津市的鲆鲽类产业、促进渔民增产增收提供借鉴。

1 牙鲆新品种的引进

1.1 养殖环境介绍

项目于天津市汉沽区某养殖场内开展,养殖试验占用工厂化车间约500 m2,方形抹角水泥池10个,底面积约42 m2,深0.8 m,水泥池内布置散气石20个,另配备1 200 m深度的热水井1眼,40 m深度浅水井1眼,50 kw发电机1台,7.5 kw罗茨鼓风机2台。养殖水温为19.75 ±2.75 ℃,盐度为28±1,pH值为8.05±0.36,DO值为7.08 ±0.94 mg·L-1。

1.2 苗种来源

牙鲆‘鲆优2号新品种于2018年7月从山东省海阳市某公司引进,普通牙鲆苗种于同年8月从河北省秦皇岛市某公司引进。生长对比实验始于9月,选取新品种牙鲆初始体重39.47±9.12 g,共计6 000尾;选取普通牙鲆初始体重34.61±12.35 g,共计2 000尾,实验止于次年5月,历时8个月。

1.3 实验鱼选择

现场观察苗种体色鲜艳、无伤、无畸形,摄食正常,反应灵敏,且经过咨询比较选取用药少、生长速度快、规格整齐的同批苗种作为研究样本。

1.4 实验鱼运输

近几年伴随物流水平的提高,我国活鱼运输也有了长足发展。目前牙鲆活鱼运输多采用陆上车运,其优点是运输量较大,受天气影响较小,可直达目的地,缺点是距离超过3 000 km时,操作较为困难;空运,适合远距离运输,用时短,但是运量有限、成本较高、装卸麻烦,一般从机场到目的地仍需倒车运输;船运,运输量大、所需设备简单、水交换条件好,但易受地理条件和天气制约。

本实验采用路上车运方式。牙鲆‘鲆优2号苗种采用塑料袋充氧,利用装有空调的货车从山东运至实验地;普通牙鲆苗种则采用网屉隔离,利用装有水箱的卡车从秦皇岛运至实验地,具体操作如下:1.4.1 塑料袋充氧运输 此方法适用于陆运、空运、船运,运输前进行如下准备:

(1)运输前14 d,在投喂饲料中添加Vc、Ve,以提高苗种的抗应激能力。

(2)运输前12~24 h停食,将待运鱼苗集中困苗,并适当增加换水量,使鱼苗消化道排空,降低应急,减少运输中排泄物对水体的污染。

(3)尽早采用换水或者流水逐渐降低待运苗水温,降低鱼苗在运输过程中的代谢速度、减少体能消耗。注意降温速度不能过快,否则易发生鳍条充血、导致死亡。

(4)准备所需用具,主要包括双层聚乙烯袋,泡沫箱,扎口绳等。

(5)运输用水必须经过过滤除杂、除菌,事先调好盐度和温度。

操作实例:检查塑料袋是否漏气,将300尾4 cm鱼苗连同5 L 13 ℃水倒入10 L袋中,排出袋中空气,充氧后扎紧口,放入合适的泡沫箱中,可运输10 h;每袋装30~48尾6.5~11 cm鱼苗、充氧,18 ℃水温经12 h封闭式运输基本无死亡。

1.4.2 笼运 卡车上放置水槽(其通常为聚氨酯、强化玻璃钢等隔热材质),槽底设充气管,内放笼子(可用活虾运输网笼),鱼苗均放于笼内,将笼逐层摞起,加水没过网笼。参考示例,4 t卡车可装运8~10 cm幼苗1万尾,水温13 ℃条件下运输20 h。

1.5 实验鱼接收与暂养

接收养殖场提前准备好暂养池,注满过滤水,调整池水温差小于2 ℃,盐度差小于2,光照取100~300 lx。接收鱼苗按一定密度(表1)轻放入池,暂缓投喂,避免惊吓刺激,加大换水量,逐渐过渡到正常养殖条件。按照产品说明用量,采用碘制剂药浴,换水后尝试投喂添加复合维生素的饲料。

2 养殖管理

2.1 水泥池及换水量

采用工厂化流水养殖方式。水泥池形状为方形抹角,面积42 m2,进水口位于池边,可顺时针冲水,排水孔在中央,易形成圆形水流,有利排污,内设充气石20个。牙鲆养殖池水水位一般需要30 cm 以上,实验期间控制水位为45~50 cm。日换水量为3.5~4个循环,并彻底清池2次。

2.2 放养密度

实际放养密度,与水质、水量、水池形状与规格、鱼苗大小、饵料质量等都有很大关系,不能一概而论,须要综合养殖设施条件和管理水平,以充分发挥鱼苗生长优势为目的经常进行动态调整。适宜条件下,放养密度可参考表1进行调整。

2.3 饵料选择与投喂

牙鲆对饲料营养的基本需求是高蛋白、中脂肪,饵料选择:一是要适合其生长阶段,营养全面;二是方便获得和投喂;三是对水体污染小;四是价格合理。经过调查研究和比较,项目组选择莱州鸿颐水产有限公司生产的“海童”牌鲆鲽类配合饲料(主要营养成分百分比:粗蛋白≥49.0,粗脂肪≥9.0,水份≤10.0,粗纤维≤2.0,粗灰份≤17.0,赖氨酸≥2.5,总磷1.5~3.0)进行实验养殖。

投喂管理是牙鲆养殖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与水质保持、疾病预防、经济效益等方面有着广泛而深刻的联系。一般规范是在前期幼小阶段,代谢较快的时期,尽可能增加投喂次数,每天可规划为4~6次,以后随着个体生长减少投喂次数而增加单次投喂量。本项目组在牙鲆苗体重100 g左右时,日投喂3次,300 g左右日投喂2~3次,500 g左右时日投喂2次,500 g以上时日投喂1次。牙鲆膨化颗粒饲料的投喂方案见表2。

2.4 度夏和越冬管理关键技术

2.4.1 高温度夏管理 天津本地养殖场多通过盐田或水渠进水,夏季(7~9月)气温高,水源露天暴露时间长,受气温影响大,温度一般超过30 ℃,另外降水较多、外海易爆发赤潮、池塘浮游动物变化剧烈等情况的发生,同样会影响水源水质。如果缺乏必要的遮阳措施,伏天车间气温可超过35 ℃。由于牙鲆属于冷温性鱼类,此条件不利于養殖生产。必须探索相应的对策。

(1)车间进行遮阳处理,加强通风,灵活运用井水水温较低的物理特点,进行养殖用水降温。

(2)夏季高水温期(超过25 ℃)每天投喂1次,或者2~3 d投喂1次,而且投喂量控制在饱食量的50%~60%,同时添加维生素类。超过27 ℃停止投喂并设法降温。

(3)高温期到来之前将养殖密度降低10%~20%。

(4)水温越高,代谢越快,为保持池内洁净状态,需要在7月之前进行倒池,以彻底清理水泥池内外。将换水量增加50%~150%。

(5)灵活运用中药进行疾病预防。采用“三黄一板”每月进行1~2次药浴,解暑祛毒。

2.4.2 低温越冬管理 冬季气温低,为了维持牙鲆生长,需要结合本地地下井水资源和现有的养殖设施,适当改进养殖和管理方式。

(1)鉴于水源温度低、水质清瘦,可通过减少换水强度,降低换水量,以利于保温节能,在保持水溫的前提下,换水量可以减少10%~50%。

(2)适当调整投饵时机和投饵量。为了促进摄食,将投喂时间改在换水后、水温较高的时间段,并视鱼摄食情况降低投喂量或较少投喂频次。

(3)疾病预防。低温季,淋巴囊肿病是预防的重点内容。不同实验组淋巴囊肿病的主要流行时间略有差异,对照实验鱼主要在11月底至4月中旬、新品种鱼在12月中旬至3月份,严重时间集中于2月前后,为气温最低时期。养殖实践表明淋巴囊肿病在水温低于20 ℃时暴发,新品种牙鲆较普通牙鲆淋巴囊肿病发生时间短并且爆发程度低,说明其对淋巴囊肿病有一定抗病优势。

3 养殖结果

经过8个月的养殖周期,牙鲆新品种商品鱼平均体重达539.79±83.52 g,共获得5 460尾,成活率91%,普通商品鱼平均体重455.62±91.08 g ,共获得1 388尾,成活率69.4%。可见,新品种的养殖效果优于普通牙鲆。

4 讨论与建议

4.1 推进牙鲆养殖管理规范化

据报道辽宁东港某渔场经过不到4个月的海水池塘养殖,获得牙鲆“鲆优 2 号”平均体重为306.8 g,成活率为 68%,获得普通牙鲆平均体重为251.8 g,成活率为49%[5]。2014年山东某渔场经过11个多月的车间养殖,获得“鲆优2号”平均体重为285 g,成活率为81.3%,普通牙鲆平均体重为250 g,成活率为68.7%[6]。本次试养结果优于上述养殖范例,项目组通过细节优化,论述了养殖技术要点。

经调查,我市现有养殖场的配套设施和生产布局相差不大,如前文所述,整体产业比较集中,但是获得效益参差不齐,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苗种选择和生产管理方式不规范[7]。

4.2 选择合适苗种

未经过选育的苗种,亲本背景不清,有可能是由近亲繁殖所得,一般抗逆性较差,且参差不齐,后期生长差异较大,分苗管理工作量大,不适合作为养殖对象;经过专业选育的品种尤其是抗病品种,生长速度快,一般规格整齐,便于管理,发病阈值较高,能够从根本上降低养殖风险,为高产出、高效益打下基础。

4.3 优化鱼苗运输方法

近几年伴随物流水平的提高,我国活鱼运输也有了长足发展。目前牙鲆活鱼运输多采用陆上车运,其优点是运输量较大,受天气影响较小,可直达目的地,缺点是距离超过3 000 km时,操作较为困难;空运,适合远距离运输,用时短,但是运量有限、成本较高、装卸麻烦,一般从机场到目的地仍需倒车运输;船运,运输量大、所需设备简单、水交换条件好,但易受地理条件和天气制约,装卸麻烦。

根据装运鱼苗的包装形式,又可分为塑料袋充氧包装、水槽(帆布篓)充气散装、笼装或网屉隔离充气装运等。其中塑料袋充氧可适合多种运输方式,便于抽检、观察,在规范的增殖放流活动和珍贵苗种的运输中被广泛采用,但是其对水质、设备、包装密度、运输时长、温度的要求比较严格,需要进行前期实验确定各项参数;水槽(帆布篓)充氧运输方式对设备要求简单,多用于短距离、倒运,可凭经验运输,运输量不大;笼或网屉的采用,克服了水槽(帆布篓)运输过程中因为鱼过度集中造成局部缺氧的弊端,极大提升的运输限度,目前在鲆鲽类鱼苗或成鱼、虾蟹贝类的运输中广泛采用,但其因其开放环境,不利于低温保温,又因为网格之间常有鱼、虾蹿出,限制了抽样、计数的准确性。

需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苗种的运输方式。鱼苗运输前,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备好应急设备,例如冰块、水泵、氧气泵等,鱼苗须要停食、并进行困苗操作,提前做好温度、盐度、装袋充氧与运输时间、死亡率影响关系的实验。运输方式采取的恰当,对鱼苗的损伤就会越小,苗种适应新环境的速度就会越快,减少资源浪费。

4.4 建立科学的管理流程

生产过程中的日常管理内容包括:进排水调节、供气调节、鱼苗布置、饲料投喂等,是一项全面、连贯而且细致的工作,每天每一项工作都要照顾到。

4.4.1 饵料投喂 饵料投喂需要在现场操作中根据鱼的实际摄食状态、残饵量等情况灵活调整,若水质、鱼体质良好,可先将理论投喂量的60%快速投喂,余量视情况投喂,掌握慢、快、慢的投喂节奏[8]。避免长期单独投喂一种饵料,造成营养不全面、影响鱼体生长甚至发生疾病。不能忽视营养添加剂、保健产品的使用,但需要做到有计划、无浪费。

天津地区春秋季气温适宜,应抓住时机,尝试增加投喂量和投喂次数,促进鱼苗的快速生长。有条件的情况下适时结合使用野杂鱼部分替换颗粒饲料,以期缩短上市时间[9-10]。

4.4.2 清扫池底、池壁 残饵和排泄物的堆积和附着会造成水质恶化,是滋生病害、影响鱼体生长的重要原因,对于水流旋转性能较好的水泥池,每月需进行2次以上的彻底清扫,对于水流旋转性较差的水泥池需要每天进行吸污或清扫。

4.4.3 及时替换排水口堵塞 养殖水泥池底为锅底形,且形状越近似圆形越容易形成旋转水流、带出污物,一般出水口位于锅底最凹处、旋涡中心,其上须放置镂空堵塞以利于排污并防止鱼逃跑,必要时堵塞可套上聚乙烯网。水堵或者其上面所套的网必须根据鱼苗的大小及时更换,保持排污孔径最大又不至于逃鱼,堵塞需要每日进行清理和检查,使污水尽可能迅速而彻底排出。工厂化养殖车间排水口堵塞示例见图1。

4.4.4 改良充气方式 现有养殖场的充气方式大致有单独使用吊坠加气石充氧、纳米气管充氧、两者结合充氧等方式,经过调查研究,在水池四周增加布置条形纳米增氧气管,可以增加水体溶氧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污物向排水孔聚集,能够起到改善养殖环境的作用。工厂化养殖车间充气方式见图2。

4.4.5 分选与隔离 养殖过程中进行筛选、分养是获得良好饲养效果的重要技术。牙鲆属肉食性凶猛鱼类,幼苗时个体差异过大,会产生严重的互残现象,降低成活率,另外在养成过程中弱小个体抢食艰难、不能附底、体色变黑易成为病原入侵额门户,因此需要管理者有计划、有规律的对养殖鱼体色和行为进行观察,及时进行大小规格筛选,及时稀疏密度进行分养,及时发现瘦弱、体色异常个体进行淘汰,科学的管理可以代替药物成为低成本、效率高的健康养殖手段。

4.4.6 不同时节合理调配资源 由于牙鲆越冬养殖过程中,水温在 10~20 ℃时易发生淋巴囊肿病毒性疾病[11],且水温低于15 ℃时,难于自愈[12-13],另外低温也会造成生长速度缓慢。因此,冬春季首先要做好车间、水池的保温措施,例如采取棚顶添加保温层、进水管保温、充气室保温、适当增高水位等措施。我市具备珍贵的地热资源,符合条件的地方可以利用地热水与盐井水,将二者适当配比用于养殖。此季节海水质量一般较好,可以利用我市养殖场附近多汪子或沟渠等资源,引入外海水,浅水薄滩,随着日照时长、气温升高,水温能够很快达到较高温度,当水温处于17~23℃时直接作为养殖用水。

夏季气温高,往往会造成较大养殖损失[14],因此渡夏管理的首要目标是降低高温气候对养殖生产的影响。我市养殖场附近多滩涂,含水量较大,可以建立机井,利用浅层井水温度较低的特点结合外海水或者直接将盐井水暴晒后作为水源使用。

4.5 防控疾病

近年来,我市牙鲆产量逐年下降,病害频发。实验鱼试养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疾病为肠炎、腹水,淋巴囊肿病。常规的开放式养殖不可能完全杜绝病原生物,一些致病菌、病毒、寄生虫是伴随养殖动物生长的,但它们如何对养殖对象产生质变作用,发生疾病,这和鱼体自身的抵抗能力直接相关,更与养殖管理方式联系紧密,换个方式讲,多数疾病都是管理不当“养”出来的。因此,从业者应该树立理性的养殖观念:首先,选择经过专业选育的品种尤其是抗病品种作为养殖对象,这样可以提高发病阈值,从基础上降低养殖风险,才有可能实现高产出、增效益;其次,科学投喂,控制密度,及时分苗,合理换水,合理调节水温和充气方式,及时发现病态鱼苗,及时淘汰或者隔离,慎重使用药物[15-16]。

参考文献:

[1] 宋立民, 于清海, 袁立来, 等. 回捕牙鲆生长和摄食状况调查研究[J]. 天津农业科学, 2019, 25(5): 33-38.

[2] 宋立民, 刘肖莲, 于清海, 等. 放流用牙鲆苗种培育策略[J]. 海洋科学, 2013, 37(10): 142-147.

[3] 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 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14[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4.

[4] 陈松林. 鱼类基因组学及基因组育种技术[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7 .

[5] 黄海水产研究所. “鲆优2号”牙鲆新品种在辽宁东港推广养殖通过现场验收[J]. 水产科技情报, 2020, 47(6): 351-352.

[6] 佚名. 牙鲆“鲆优2号”[J]. 中国水产, 2018(4): 65-72.

[7] 刘云鹏, 毕力格, 刘迎贵. 建立良好养殖管理规范,全面提高畜禽产品质量[J]. 养殖与饲料, 2020, 19(11): 124-130.

[8] 林琼武, 陈学雷, 艾春香, 等. 闽南池塘养殖牙鲆和舌鳎试验[J]. 水产养殖, 2005, 26(4): 23-26.

[9] 周兴. 颗粒饲料和杂鱼对牙鲆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J]. 饲料研究, 2020, 43(2): 39-41.

[10] 常忠岳. 影响工厂化牙鲆生长及成活的因素[J]. 海洋渔业, 2000, 22(1): 34-36.

[11] 孟凡亮, 曹龙龙, 焦秋林, 等. 一例牙鲆淋巴囊肿病例的诊断及病毒MCP基因遗传进化分析[J]. 中国动物检疫, 2019, 36(10): 98-103.

[12] SANO T, FUKUDA H, KOMATSU T. Thermal effect on lymphocystis of flounder(Paralichthys olivaceus)[C]//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quatic Animal Health, 1994: 4-8.

[13] ESSBAUER S, FISCHER U, BERGMANN S, et al. Investigations on the ORF 167L of lymphocystis disease virus (Iridoviridae)[J]. Virus Genes, 2004, 28(1): 19-39.

[14] 李征远. 海水养殖防高温措施[J]. 科学养鱼, 2019(9): 63.

[15] 劉肖莲, 宋立民, 姜巨峰, 等. 地下水节水养殖牙鲆防病害实用技术[J]. 河北渔业, 2016(2): 44-46.

[16] 宋立民, 张韦, 孙晓旺, 等. 水产动物养殖尾水管控策略[J]. 农学学报, 2019, 9(10): 59-64.

猜你喜欢
引进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我的学习建议
高考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关于国企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思考
广告学著作引进与广告学的发展
深圳特区新定位:从“引进”到“引领”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