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情缘

2021-03-24 11:20
安邸AD 2021年2期
关键词:雕刻师李师傅木偶

王啸波(左)手持眼珠能转的活目武生木偶与泉州偶头雕刻大师黄清辉(右)在一起。王啸波,出生于泉州,从事广播电视节目主持、配音、教学等工作,现为电视台栏目制片人、主持人。業余从事传统木偶收藏及木偶盔帽制作。黄清辉,泉州人,木偶雕刻大师、中国雕刻艺术大师、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多次荣获省级、国家级奖项。

王啸波藏品卷眉武生木偶,可扮作武松。

又一个正月十六的晚上,安海镇“镇西境”照例要将田都元帅的塑像抬出来巡游。这位唐玄宗时期的宫廷乐师,一向被闽南人民视为戏曲界象征。乡邻热闹地巡过一圈后,并未马上将它送回——只见“田都元帅”戴着顶华丽的帽子,小男孩痴痴望着它出神。月黑风高,大人都在聊天,他终于横下心,爬上去摘下了那顶觊觎已久的冠帽……“现在老人还会说起这段往事——这尊塑像在当地放了近百年,还是第一次被偷了帽子。”那年,王啸波8岁,“东窗事发”后被拎去认错时,他已领受了冥冥中的“惩罚”:这辈子都跟戏曲脱不了干系!

闽南人好戏,逢年过节、祭祖拜神,不论大事小事、红事白事,都要演戏。当身边小朋友都沉迷动画片时,戏曲舞台缤纷的幻象却让王啸波在木偶身上找到了微缩版的满足。那还是在幼儿园,他就已经到了看见任何球形东西就自动在头脑中将之转换成木偶头的地步。

这种古称“傀儡”的偶人,在汉代发展成了“傀儡戏”,于唐末时传入泉州,在宋代兴盛。因为此地各种宗教繁荣,民间木偶神像雕刻也兴盛发达,大到诸神造像,小到一颗木偶头,都完美继承了唐宋以来民间的彩绘风格,形成了一套独特且完备的造型语言。近代的杰出者如民国时期的偶头雕刻大师江加走。而泉州木偶头雕刻也在2008年进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单。

难以想象眼前这位时髦的电视台主持人会对这样一种古老的民间工艺难掩深情。他熟练地在掌中操控起一位“小旦”,却说迷人的正是这木偶一颦一笑中蕴藏的历史密码和它始于民间又被民间完好保存至今的那股“野放的生命力”。从宋、元至今,“泉州木偶头最独特的魅力就在于我们坚守了这种数百年的造型语言!”

高中时,王啸波曾拿着外公写的一封“介绍信”去敲开了一位外公老同事家的门。“那是位李家班的偶师,读了我的‘介绍信,难以置信这么年轻的孩子会因为爱木偶头来找他。”从此王啸波常到李师傅家去学习、帮忙,直到高三时,有一天李师傅又新买了一批偶头,郑重拿出其中一个送给他。“这称得上是我第一件正式的木雕偶头收藏了——个花脸的形象。当时真是兴奋至极!”从此开始,到2003年经济独立开始了自主的收藏之路,再到最疯魔时还开过一家偶头店,王啸波始终对“丑角”情有独钟:媒婆、大头、笑生(花花公子),“因为已经去世的李师傅就是演丑角的”。

此刻我们正坐在与王啸波亦师亦友的木偶头雕刻师黄清辉的工作室中。从1982年入行,黄师傅一做就是30多年。如今因为市场需要,很多藏家希望他能做那种5头、9头联动的“美猴王”,几近炫技的制作工艺并未难倒他,但对他和王啸波来说,“衡量一个木偶雕刻师的高下,最重要的还是‘基本款的小生和小旦。虽然传统偶头的五官、脸型都有所依循——以江加走的作品为蓝本,但雕刻师自己的风格、气息和审美也必然流露其中,这就是一种造型功力”。

王啸波抿一口茶,对此他自有体会。因为除了收藏偶头,他还会亲自为木偶做冠帽。最早的“作品”要追溯到上幼儿园时,后来常从李师傅那里得到一些从剧团那些坏掉的偶头上拆下来的冠帽零件,并在师傅的指点下开始自己摸索着做。在反复的实操与修改中,他逐渐成长起来。如今,王啸波手制的偶头冠帽得到不少专业人士的青睐,这门古老的民间手艺竟在这位时尚青年手中活了起来。

“我看重的还是那种在传统戏曲框架里的造型语言,那种传统木偶的气韵真的不一样。”王啸波再抿一口茶,给我们展示了几张照片——那是一个剧团三代人所用的木偶,从最传统的鹅蛋脸、细眉眼演变到如今的尖下巴和欧式双眼皮,仿佛一朵白梅花落在了古镇灯光秀里。“材料、工具的进步是一定的,但传统造型该坚守就一定不要变,也不能变!”他此刻的“执拗”仿佛让我们看到那个台风天的下午,他把装修新家准备买电视的钱都拿去买了从仓库里“抢救”出来的老偶头的画面,这大概真的是田都元帅对他最甜蜜的惩戒——一段跟木偶戏相系终身的情缘。

王啸波藏品笑齿小生木偶(左),可扮作《荔镜记》中的陈三。以及同为他藏品的中髻旦木偶,可扮作《荔镜记》中的五娘。

猜你喜欢
雕刻师李师傅木偶
男子长期喝酒长出“象鼻子”
钟表匠李师傅
暖心纸条
裁缝一眼准
小木偶找智慧
高明雕刻师
木偶的眼泪(一)
捕捉独角兽
高明的雕刻师
木偶复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