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与监督机制构建

2021-03-24 09:55牛丽霞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监督机制风险管理国有企业

牛丽霞

摘要:国有企业持续经营发展中,风险管理一直是重要的管理事宜,风险管理与监督机制构建也得到了很多关注。通过分析部分国有企业税风险管理与监督状况可以发现,相应机制的构建状况并不理想,多种因素影响下,相应机制的构建中甚至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风险管理与监督机制构建的紧迫感大为提升。本文将具体分析国有企业内相应机制的构建状况,并联系实际提出更为有效的机制构建策略。

关键词: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监督机制

分类号:F239.45

国有企业大多规模较大,在国有企业的持续经营发展中势必会受到很多风险因素的影响,经营管理层面的风险相对较多时,风险管理也显得至关重要。在风险的应对中,风险管理与监督机制的构建十分重要。通过分析可以发现,风险管理与监督机制构建是一个动态进程,这一动态进程中也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与制约,多种因素影响与制约下,对应机制在构建中势必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鉴于此,探寻出相应机制更好构建的策略十分必要和重要。

一、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与监督机制构建概述

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与监督机制构建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各类型国有企业积极进行相应机制构建的直接原因。风险本身无法被完全消除,在具体风险的应对中,科学有效的管理必不可少,这也要求国有企业积极构建风险管理与监督机制。相应机制的构建、运转能够较大程度上弱化相应风险,即便产生了一些具体风险,这一机制的构建、运转也能帮助国有企业精准定位相应风险,且在风险的解决上国有企业也可以掌握更多主动权。相应机制的构建是一个动态过程,且需要一定时间周期。在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内,风险管理与监督机制构建中需要考量的事宜更为多样。这表明,相应风险管理与监督机制构建的实际难度较高,国有企业也应当对相应机制的构建事宜进行更多思考。

二、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与监督机制构建现状分析

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已经构建出了基本的风险管理与监督机制,也有一部分国有企业正在进行相应机制的构建尝试[1]。基于整体的视角进行分析、观察可以发现,大部分国有企业难以较好构建出相应机制,多种因素影响和作用下,相应机制的构建中甚至存在着一些明显问题。单纯的将监事会,抑或是财务管理部门作为风险管理与监督的主体并不可取,主体单一也导致所构架出的机制带有了明显的局限性。也有一部分国有企业在相应机制构建中并未针对性的多元风险管理与监督形式,这使得国有企业在风险的管理与监督中变得十分被动,所构建出的机制也难以有效运转。加之报告反馈制度的缺位,所构建出的机制能否发挥出应用作用存在很大未知性。正因如此,国有企业应当对相应机制如何更好构建、运转等进行更多思考。

三、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与监督机制构建的具体策略

(一)多元风险管理与监督主体

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与监督机制的构建中,多元风险管理与监督主体最为重要[2]。具体来说,国有企业内核心管理层(一般为董事会)、监事会和财务管理部门都应当成为风险管理和监督的主体。由于不同国有企业内的组织架构不同,规模不同,在相应机制的构建中,自然也要结合组织架构的特点,公司治理的实际需求,尽可能的多元风险管理与监督主体。例如,国有企业持续经营发展中的财务管理风险,经营风险诱发原因不同,表现形式不同。不同的风险在管理上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相应机制的构建中自然要对这一特殊性予以充分考量。国有企业大多规模较大,内部管理资源较为丰富。因此,多元风险管理与监督主体具有较高的可行性,结合持续经营发展中的主要形式,确定出几个主要的风险管理与监督主體后,国有企业所构建出的机制也能更好服务于具体的风险管理与监督活动开展。

(二)丰富风险管理与监督形式

在众多风险管理与监督的影响因素中,风险管理与监督形式的影响最为直接。部分国有企业所构建的相应机制中,风险管理与监督形式较为单一,这使得岁所构建出的机制很难有效运转下去。因此,国有企业应当丰富风险管理与监督形式,并将这一层面的努力作为相应机制构建中的核心事宜。例如,在财务风险的管理与监督中,国有企业可以将财务报表分析,固定资产的盘点,内部审计报告的分析等作为主要的风险管理与监督形式。在相应机制的构建中,风险管理与监督的几种基本形式需要被明确下来,这也可以大为丰富风险管理与监督选择。国有企业能够结合企业持续经营发展中的主要风险,确定出几种有效的风险管理与监督形式后,所构建出的机制正常运转后,国有企业在各类型风险管理与监督中也可以掌握更多主动权。

(三)确立基本的报告反馈制度

在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与监督机制构建中,国有企业也要确立基本的报告反馈制度[3]。特别是国有企业阶段性进行了风险管理与监督后,形成相应报告能够帮助国有企业更好掌握风险管理状况,同时也可以对监督成效予以较好把握。相应报告中可以对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与监督状况予以具体反映,除了基于报告内容优化相应机制外,核心管理层也应当结合风险的不同表现形式,相应风险相关的职能部门等,反馈相关的风险管理与监督信息,帮助相应主体可以更好发现自身在风险管理,风险监督以及部门职能履行上存在的不足。这一制度较好存在于相应机制之中,且季度性报告的制作、反馈较好进行下去后,国有企业也能更好地基于整体构建、优化风险管理与监督机制。因此,除了要关注于风险管理主体的多元和相应形式的创新外,国有企业务必要在相应机制的构建中确立出报告反馈制度。

结语

国有企业内部需要给予风险管理与监督机制构建事宜更多关注,并积极进行相应机制的构建尝试。值得注意的是,多种因素与问题的影响下,响应机制构建进程中势必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此,国有企业需要定期进行相应机制构建状况的分析,精准定位相应机制构建中的问题,将系列问题解决的过程作为相应机制更好构建的过程。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国有企业也可以积累更为成熟的风险管理与监督机制构建经验。

参考文献

[1]周畅.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研究[J].经济视野,2019,(06):71-71.

[2]张岩.国有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融合机制研究[J].商情,2018,(35):133-134.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 056000

猜你喜欢
监督机制风险管理国有企业
浅谈35kV总降压变电站运行管理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浅谈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
公共政策视角下的政治信任建构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