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后进生的表现、成因及转化策略

2021-03-24 10:06沈润邦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1年1期
关键词:转化策略成因农村小学

沈润邦

[摘 要] 文章阐述了当前农村小学后进生的现状,分析了农村小学后进生的成因,提出了农村小学后进生的转化策略,包括全面了解后进生、让后进生重拾自信;正面教育、因材施教;家校协作、形成教育合力等。

[关键词] 农村小学;后进生;现状;成因;转化策略

一、农村小学后进生的表现

通过访谈、调查问卷等方式可以发现:农村小学后进生的“后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学习方面、行为方面、心理方面。在学习方面的表现为:偏科、厌学、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对待学习任务存在马虎、逃避、害怕等现象。行为方面的表现为:纪律观念淡薄、处事霸道无理、顶撞老师、欺负同学、沉迷网络、说谎、不讲卫生、少数学生甚至有偷窃、离家出走等行为。心理方面的表现为:自卑、多疑、敏感、封闭、情绪消极、自我意识过强、早恋等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在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情况下,后进生也出现新的表现形式。与早期的后进生相比,目前大多数农村小学后进生新出现的问题有:早恋、迷恋网络、以自我为中心、盲目地崇拜和攀比心理、厌学的学生数增多等。

二、农村小学后进生的成因分析

1.家庭原因

(1)家长的文化素质低。父母的文化素质和道德品质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笔者调查了解到,该校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整体不高。该校256名学生的家长中,有87.5%受教育程度在中小学阶段。所以由于家长自身素质和能力有限,当孩子在学习上遭遇一时失败或考试失利时,家长不能帮助子女正确寻找原因,也不能辅导孩子的学习,只是一味地说教、训斥、指责孩子,将所有过错归在孩子身上,更有甚者还因为恨铁不成钢而粗暴地打骂孩子。在这样的压力下,孩子很容易产生厌学、自卑、封闭、敏感等消极情绪。此外,少数家长沉迷赌博、不爱劳动、热衷于吃喝玩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小耳濡目染父母的不良言行,导致子女形成很多不良习性:在学习上怕吃苦、缺乏兴趣、纪律观念淡薄等。

(2)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家庭结构的不完整也是导致学生“后进”的原因之一,通过调查、访谈,笔者了解到该校学生的家庭结构很多是不完整的。不完整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单亲和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在该校学生中较为普遍,该校学生中留守儿童人数66人,占全校学生的25.78%;后进生中留守儿童43人,占后进生总人数70.49%。单亲家庭的学生有7人,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2.73%;后进生中单亲家庭的学生5人,占后进生总人数的8.19%。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性格、学习习惯和道德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儿童由于长期缺失家庭教育、家庭温暖,对他们的学习、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等产生很多负面影响。

2.学校原因

(1)学校评价机制单一,对后进生缺乏关心。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当前大多数农村小学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仍然是以学习成绩为核心,不关心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心理状态、优点特长等。对老师的评价也是以成绩为核心,以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由于这种不科学的评价体制,导致教师出现“重智轻德”的思想,只关心“优等生”,放弃了“后进生”,那些学习成绩一般或不好的学生由于长期缺乏老师的关心,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问题越来越多。

(2)教师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方法不当。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农村小学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和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复杂化和多样化。在偏远的农村小学,由于教师队伍老龄化、教学方法单调枯燥、教育理念落后等问题。对后进生出现的追星、早恋、厌学等新问题不能及时给予恰当的引导和帮助。此外,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量比较大,一个教师承担了二三个班的教学工作。如此大的工作量,很多教师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后进生。此外,部分老师教学方法不当,对后进生进行言语上的讽刺、挖苦和嘲笑,或者动不动就罚抄、罚做、罚站,使得后进生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产生自卑、逆反、敏感、厌学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3.自身原因

(1)心理不成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在6~12岁,他们心理不成熟,约束力和意志力薄弱,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能力有限,遇到事情缺乏冷静的思考和全面的考虑,很容易采取粗暴、逃避、以自我为中心等方式处理问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一旦遇到不良诱惑或学习方面的困难时,很容易放弃,让老师和家长的教育事倍功半。

(2)自身智力有缺陷,学习习惯差。在对班主任的访谈中笔者还了解到,每个班都至少有1~2个后进生的形成是由于智力发展迟缓,部分后进生一年级读完还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到三年级还不会算20以内的加减法,到五年级还不会算乘、除法等,智力发展迟缓让他们在学习上落后于班上其他同学。另外,也有部分后进生的形成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他们学习效率低,学习成绩不如意。再加上父母、老师的不理解不关心,同伴的排挤和嘲笑。长此以往,他们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厌学情绪。

四、农村小学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1.全面了解后进生,让后进生重拾自信,是做好后进生转化的前提

教师可以通过长期观察、和后进生本人交谈、进行家访等方式来了解后进生的生活環境、家庭结构、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等。进而分析出可能造成后进生“落后”的原因,并针对每一位后进生建立后进生档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出有针对性的转化方案,对后进生的转化才会有效果。

由于后进生长期受到老师、父母和学生的差别对待,导致他们的自我认识出现偏差,对自己各方面的表现都不满意,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为了让后进生能重拾自信,提高自我效能感,学校和老师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班级活动。为那些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是在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对他们的微小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在一点一滴的进步中重拾自信。此外,学校应该健全和优化对农村小学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体系,强调多样化和人性化的评价标准,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以及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

2.正面教育、因材施教,是做好后进生转化的关键

(1)使用正面教育,抓住转化时机。农村小学的后进生,尤其是小学高年级的后进生,他们正处于生理、心理的发育期,主观意识逐渐增强,如果教师仅靠严肃的批评和严厉的体罚来转化他们,只会导致他们更加叛逆和反抗。古语有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转化后进生应该先从学生内心入手,通过讲道理、树榜样、正面教育等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后进生进行启发引导,让后进生学会分辨是非善恶、明白事理、提高道德观念。让后进生反省自身的行为,弥补自身的不足,从内心深处产生改变自己的意愿,教师再因势利导地抓住转化时机对后进生进行教育,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才能取得成效。

(2)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大部分后进生学习基础差、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教师应该在备课、上课、作业等环节中注重分层教学,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课堂上把基础的、简单的问题留给后进生,让他们参与其中,课后对他们进行重点辅导。此外,对学习方法不正确或学习习惯不好的后进生,教师应该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他们学会预习、听课、复习,从而更好地巩固其学习效果。

(3)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小学生依赖性强、自觉意识不强,他们的行为常常要依靠外力的监督。因此,农村的小学教师可以通过加强班级建设、依靠集体力量来转化后進生。如果后进生所在的班集体是一个学习氛围浓厚、文明、礼貌、守纪、团结互助的优秀班集体,潜移默化之中,他们也会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此外,教师还应在班级里开展“多帮一”“一帮一”等学习辅导活动,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转化后进生的队伍中来,进一步提升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实效。

3.家校协作,形成教育合力,是做好后进生转化的保障

为了更好地开展当前农村小学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学校应该经常与后进生的家长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指导他们教育孩子的方法,确保教师和家长的力用在一个方向上。教师和家长还要共同建立后进生档案,积极关注后进生在生活中的成长动态和在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后进生的家长要担负起督促学生完成作业、预习、复习等工作,帮助后进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此外,为了能更好地解决当前农村小学后进生的问题,教育行政部门要整合教育资源,解决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和紧缺的问题,优化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减轻他们的工作量,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后进生。让素质教育在农村小学得以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

[1]赵英珍.基于目标管理下的农村“后进生”转化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08):271.

[2]于姗姗.转化农村后进生之我见[J].名师在线,2019(13):88-89.

(责任编辑:刘洁)

猜你喜欢
转化策略成因农村小学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转化”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大学“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浅析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