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古筝学习兴趣的策略探究

2021-03-24 11:42何淑仪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1年3期

何淑仪

[摘 要]古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古筝教育越来越受到师生、家长的关注与重视,越来越多的学生相继加入国乐的学习中。但就目前的古筝课堂教学来看,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与困难,包括學生持续学习的积极性、教材的针对性、学生实践活动不足等。教师可通过寓情于乐、趣味辅导、破格创新、寓情于教等途径,改善古筝教学现状,提高古筝教学效果。

[关键词]古筝学习;寓情于乐;趣味辅导;破格创新;寓情于教

[中图分类号] G623.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9-0016-03

古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具有音域范围广、表现形式多样等特点,其演奏技巧丰富、表现力强,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但是这一传统乐器的教学,往往因为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关注度不足、古筝社团课程的教学方法不恰当、曲目难度过大、曲目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等原因,导致无法激发学生对古筝学习的兴趣,进而也无法把古筝优雅古朴的魅力传承下去。学生在经历早期新鲜感后,也难以保持对古筝持续的学习兴趣,更不利于个体兴趣爱好的养成。通过长期的观察发现,这一现象极大地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及教学进度,也进一步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和个体音乐素养的发展。如何有效、长久地激发学生对古筝的学习兴趣呢?为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借鉴现有的研究成果,开发了“小学古筝社团教学中兴趣引领的探究”这一课题,总结了一些研究成果。

一、寓情于乐,激趣引领教学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在古筝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尤为重要。所谓主动学习,本质上是视学习为自己的迫切需要和愿望,坚持不懈地进行自主学习、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必要的时候进行适当的自我调节,使学习效率更高、效果更好。教师若能找到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便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使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根据科学合理的安排,约束自身进行学习,并逐渐养成一个规律的音乐学习习惯,在之后的生活中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面对古筝教学中枯燥乏味的基础知识以及刻板落后的教学方法,大多数学生难以在古筝学习中形成兴趣与主动性,甚至容易产生抵触与逆反心理,这不利于古筝教学活动的开展。亚里士多德说过:“音乐不可忽视的就是它的娱乐性。”因此,在古筝教学课堂中遇到学生逐渐对古筝学习失去兴趣时,笔者曾尝试通过“集赞”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按时上课、带齐学习资料、认真复习的便可得到“点赞”奖励,期中与期末时对达到“点赞”数量的学生给予奖赏。在奖品的设计上,笔者也是别出心裁,设置了与古筝学习相关的物品作为奖励,如古筝指甲的七色胶布、古筝版的儿歌曲谱、古筝图案的书签等,丰富多彩的古筝周边产品,多方面调动了学生对古筝学习的喜爱。通过激励奖赏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古筝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将枯燥的学习变成轻松的游戏,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对古筝学习的兴趣。这种方式也将促成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集赞多的学生能够得到奖励,集赞少的则会为了得到教师与同学的认可而加倍努力。在这种不断促进的关系中,学生的古筝技能也会逐步得到提升。

二、趣味辅导,灵动编排课堂座位

教学环境的有关实验研究及教育实践均表明,课堂座位编排方式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学习效果、学习态度以及整个学习活动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教育学角度来看,合理设计和编排课堂座位,充分利用不同座位模式的特点以适应教学目标和教学情境的变化,满足不同课程和不同教学活动的需要,是教学环境设计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学的环境因素,设计有针对性的座位编排,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1.乐曲学习初期

以插空的方式进行座位编排(如图一),能让学生时刻关注到教师的示范引导;同时,教师也能通过插空的队形观察到学生的学习进度,对个别进度落后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辅导。

2.乐曲学习中期

在学生对乐曲掌握到一定的程度后,以分小组或分声部的形式进行座位编排(如图二),让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的学习模式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的调动也有很大帮助。

3.乐曲学习后期

在学生对乐曲已熟练掌握并能用于展演时 ,可结合声部的特性编排具有艺术性的座位(如图三),古筝琴脚则根据队形设置为高、中、低三种高度,在视觉上形成三大维度,以使整个古筝的展演效果达到视觉上的提升与冲击。这样的座位编排,能进一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让课堂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彰显教师的指导艺术特点。

三、破格创新,打造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的有针对性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教材,是由学校自主开发设计的,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是国家和地方教材的有益补充。笔者作为学校唯一一名古筝教学者,在担任学校古筝社团的教学指导中,在无任何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通过自己在教学中的不断思考、积累、探索、寻求,发现扎实的基本功对学生后续的古筝学习及技巧水平的提高尤为重要,也是学习高难度曲目时必须掌握的。但是,学生对于练习枯燥乏味的基本功总是难以保持足够的兴趣;同时,由于学生掌握古筝水平的程度参差不齐,因此制定古筝校本教材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查阅了一些资料后,结合学生的学情与教学状况,笔者编写了一套适用于本校古筝学习的教材。

笔者根据目前学生的古筝技能水平和所喜爱的曲目,采用渐进式的教授方法,将一些深受学生喜爱、耳熟能详的歌曲,由浅入深地改编成难度适宜的古筝曲目,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技巧练习。同时,考虑到学生喜欢新鲜感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学习古筝的自信心与优越感的教学需求,笔者希望通过校本教材的编写及使用,使古筝学员都能较好地学习和掌握古筝的知识技能和音乐表现手法,使他们都能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和熏陶。

笔者在校本教材的编写中把乐曲分成“单手版”“弹唱版”“合奏版”三大篇目进行编写,同时每首曲目都配上能与之合奏的背景音乐与教学视频,让学生在多练、多弹、多听、多看的过程中学会古筝的技巧技能,领会古筝的音乐魅力,提高自身的整体音乐素养。

“单手版”主要是《小燕子》《青花瓷》《渔舟唱晚》等经典与流行相融合的曲目。将经典的曲目改编成简单的“单手弹奏版”,让学生去领略经典音乐的魅力,同时把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加入到校本教材中,能够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证明,当学生看到喜欢的流行音乐曲谱时都显得相当的激动和兴奋,都想尽快地把曲目熟练地弹奏出来。当配上校本教材的音乐一起合奏时,整个课堂立马生动、活跃起来,整个古筝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弹唱版”主要是《乃哟乃》《小红帽》《读唐诗》等耳熟能详的儿歌曲目。笔者结合小学各年级音乐教科书上的教材曲目,把适合古筝弹奏的儿歌进行改编,变成能一边弹奏一边歌唱的古箏曲目。这除了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音乐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外,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表演欲。当学生收到熟悉的儿歌曲目谱子时,都特别地想要好好地练习与表演,这进一步激发了他们音乐学习的主动性。

“合奏版”主要是《荷塘月色》《男儿当自强》《盛世国乐》《苗语花香》等古筝合奏或器乐合奏的曲子。如把清柔如水的《荷塘月色》改编成古筝与葫芦丝合奏版,把气势雄伟的《男儿当自强》改编成古筝与大鼓的合奏版,把激昂澎湃的《盛世国乐》改编成古筝二声部合奏版,把悦耳动听的《苗语花香》改编成古筝与葫芦丝、木鱼、大鼓、非洲鼓、铃鼓、响板等器乐的合奏版等。这样改编,不仅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中,学会了新的弹奏技能和演奏技巧,提高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拓展了丰富的器乐知识,还为后续的文艺活动展演及比赛提供了很好的练习契机,使学生在多彩灵动的课堂中感受到了古筝的无限魅力。

四、寓情于教,练习与表演相结合

古筝是一种古朴而又有内涵的传统乐器,承载着浓厚的民族文化,是学校艺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古筝教学中既要注重弹奏技巧的训练,也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音乐表现力是一种思想情感的传达,是对艺术的认同,是学生成为一名优秀演奏者所必备的一项重要能力。我国著名作曲家冼星海曾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艺术是抽象而又复杂的,每一部作品都蕴含着作者内心情感的表达。没有对乐曲的理解和情感的投入,演奏就会变成机械的弹拨和拍奏。表演是一种综合技巧的体现,以“演”代“练”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享受到音乐的乐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去理解乐曲,体会乐曲内在的意境,加上熟练的弹奏技巧,这样才能将古筝艺术更加完美地呈现出来。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笔者积极引领学生多方面地去感受、体验古筝给生活学习带来的乐趣。如在课堂中采用生生小组展演、生生独奏表演、师生接龙表演等方式练习乐曲;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如参加市、镇、校的各项器乐比赛及文艺展演。适当地参加各项器乐比赛或文艺演出,可以使学生得到自我表达、自我展现的机会。当学生得知辛苦练习的乐曲可以参加展演或参赛时,他们都显得特别的兴奋与激动,课堂中的学习氛围就会特别浓厚,家长也会因此特别积极地配合教师的工作,家校合作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学生在展现自我风采与交流学习中,通过相互竞争、相互学习,丰富了舞台经验,锻炼了胆识,增长了见识。这既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对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古筝的鼓舞与推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兴趣引领教学,以兴趣促进教学,以兴趣发展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掌握古筝演奏技巧,能够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应在此基础上不断去探索钻研更加适合的教学方式,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相对于严格要求学生掌握古筝演奏技巧来说,激发学生对古筝的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更为重要,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林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下):学习习惯与学习个性的养成[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 赫雪燕.校本课程中古筝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艺教论坛,2016(24).

[4] 吴楠.浅论如何在古筝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J].教育时空,2014(11).

[5] 宋玥. 浅谈中小学古筝教学的兴趣教学[J]. 商品与质量,2012(S7).

[6] 管宇. 浅析儿童古筝教学的几点体会[J]. 北方音乐,2015(09).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