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21-03-24 12:50侯锦兰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1年3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阅读教学

侯锦兰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最基本的内容,而重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小学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做到目标明确,通过朗读和默读,通过合作交流来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自主学习;自读自悟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9-0028-01

阅读教学应从学生的个人认知水平和语文学习特点出发,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叶圣陶先生说过:“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在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一、做好课前预习,主动阅读质疑,培养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完成学习任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要求学生预习前,教师应先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先分好自然段、圈出生字、新词,然后拼读字音或者查字典理解字词;再读课文时,画出重点词句,标注重点段落,找出有疑问的句子,进行质疑、思考;最后,根据课后习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斟酌其中的关键问题。

如教学《凡卡》一课,学生提出“凡卡为什么希望爷爷带他回到村子里去?”“凡卡写的这封信,他爷爷能收到吗?为什么?”“接下来,凡卡的生活会怎么样呢?”等问题;预习《牛郎织女》这篇课文,学生提出“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织女呢?”“牛郎和织女是怎样走到一起的?他们的生活过得怎么样?”“王母娘娘知道了,结果怎么样?”等问题,还画出了生字词“衰老、拽着、玉簪、霎时”。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对课文中的字、词、句、段有了较好的理解,进入到课堂教学环节,在师生互动、生生合作、设疑作答的过程中,学生轻松自然地掌握了知识。

二、做到目标明确,创设自主学习情境,多方面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在每一篇课文教学之前,教师应先给学生出示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读一读,大致明了本课的学习任务,清楚本课该掌握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学生就能快速、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究学习中。学习目标的确立既要结合课文内容和主题思想,也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要从实际出发,精心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主动参与,兴趣盎然。

如教学《小兵张嘎》一课时,学生从教师提出的“张嘎夺谁的枪?张嘎怎么夺的枪?张嘎夺枪以后发生了什么事?”这几个问题中,知道了本课的学习目标:了解小英雄的事迹,感受小英雄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兵张嘎的英雄故事。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他们会兴奋地想象:嘎子今后会用这把枪干什么?学生随着自己的感受定下了自学的目标和方法,并开始认真自学,找出了最佳答案。

三、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重点句段的训练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有助于学生真切地感受课文,有助于学生因声明义,领略课文的精妙之处,以声传情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记忆、巩固字词、提高表达能力也有重要作用。默读也是自主阅读的一种好方法,默读时要给学生留足时间,培养他们边读边思、边读边圈点的习惯。多种形式地读书,能使学生更容易把握课文所表达的感情,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先带领学生对重点段落进行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讀,再让学生选择文中最生动形象、最感人的语句进行自由品读,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有个学生在读到小女孩在火柴的亮光中看见一只烤鹅大摇大摆地向她走来以及火柴熄灭后她面前只是一堵又厚又冷的墙时,读得声情并茂,语气有轻有重,有快有慢。其他学生跟着他把这段话读完后,在浅唱低吟中都自主地获取了语言的“意义与情味”。

四、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教学相长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大胆地与别人讨论交流,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和个性化的体验,不能用一个标准去限制他们,只要他们言之有理,都应加以肯定。当然,自主阅读也不全是个人的事,对于小学生来说,合作学习也非常重要。尤其是中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二年级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和理解能力,到了中年级,课文学习的难度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合作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不管是学习句子,还是理解课文内容,学生都可以通过小组协作学习,快速地掌握知识,并互相检查。

总之,要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教师应多渠道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爱学、乐学的欲望,为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做铺垫。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