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堂生成谈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2021-03-24 12:53黄倩倩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1年3期

黄倩倩

[摘 要]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发展、动态生成的过程,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意外。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及时抓住意外,善于把握生成,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分析验证等活动构建新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成;创新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9-0035-02

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别是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教师若能及时把握与合理处用,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重要助力。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及时把握、合理利用生成,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下面,以《面积的变化》一课教学为例,简要分析如何利用课堂生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片段一:感知问题,思考研究目的

师:(多媒体出示图形)对于这两个图形,你们想了解或解决什么问题吗?(学生观察图形,分析思考)

生1:这是两个长方形。小长方形,长3厘米,宽1厘米;大长方形,长9厘米,宽3厘米,这样可以算出它们各自的面积。

生2:这两个长方形,长边比=9︰3=3︰1,宽边比=3︰1,说明是把大长方形按照3︰1缩大成小长方形的。

生3: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比=9×3︰3×1=27︰3=9︰1。

生4:还可以先算出这两个长方形的周长,再计算它们的周长比。大长方形的周长=(9+3)×2=24(厘米),小长方形的周长=(3+1)×2=8(厘米),即这两个长方形的周长比=24︰8=3︰1。

师:经过计算,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5:这两个长方形的长边比和宽边比相等。

生6:这两个长方形的周长比与长边比一样。

师:为什么面积比不是3︰1呢?

生8:是的,不再是3︰1,我觉得这里面隐藏着秘密。

师:你的感觉真棒!那么,就让我们共同探究,看看到底有什么秘密。(学生动手操作)

……

上述教学,教师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对比图形。通过观察,学生知晓图形的名称,把握图形的特征,并在观察中深入思考“这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是不是等比例缩放”等问题。其次,让学生分析计算得出的数据,深化感悟。通过分析数据,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周长、边长的比以及图形缩放,明白这三者是一致的,而面积比是不同的,从而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面积比不一样,其中的秘密是什么?有什么规律吗”等问题。再次,引导学生进行测量。通过实践操作和真实的数据,促使学生验证猜想、深入探究,使得整个教学活动更加扎实、有效。“疑问能激发探究的动力,更能促进思考的深入。”同时,这样教学为学生深入探究图形面积的变化规律做好准备,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和思维保障。

教学片段二:实践探索,体验研究过程

师:那么,你们打算怎样进行探究验证呢?

生1:先计算这两个长方形的边长比、面积比,再从大量的结果中寻找出规律。

师:这个思路很科学。那下面就进行小组合作,看看能否从不同的探究中找出图形面积的变化规律。(学生小组合作,分析思考)

生2:我们小组把这两个长方形按照1︰2缩小,发现面积比=1︰4。

生3:我们按4︰1把这两个长方形放大,算出面积比=16︰1。

师:还有什么新的思考或发现吗?

生4:面积比是边长比的平方,刚才按照4︰1或5︰1将长方形放大,面积就是4的平方、5的平方,符合刚才计算的规律。

师:如果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按照n︰1放大,那现在的面积比是多少?如果缩小图形呢?(生答略)

生5:另外,长方形中的这个规律,是否在其他图形中也适用呢?

生6:我们小组先画一个半径1厘米的圆,再画一个半径3厘米的圆,这时半径比是1︰3,即面积比=(π×1?)︰(π×3?)=1π︰9π=1︰9,发现9是3的平方。

生7:我们小组将一个三角形缩小3倍,发现也能得出这个规律。也就是说,将底为6厘米、高为6厘米的三角形缩小3倍后,底和高都是2厘米,那么它们的面积比=(6×6÷2)︰(2×2÷2)=18︰2=9︰1=3?︰1。

……

上述教学,教师让学生自由思考,大胆地尝试与实践,引导学生探究图形在放大或缩小的过程中是否具有规律。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不断深入思考,对新知形成初步感知,然后推想分析、举例验证,使得整个教学活动完整和谐、自成一体。在教师要求将一个图形按照n︰1放大时,学生自然地根据习得的知识直接说出结果。教师没有马上评价学生的回答,而是通过追问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不能只有答案,还需要经历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即“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能记得牢、用得好。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验证,这样既可以证明猜想和推论,又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教学片段三:梳理学习,拓展研究视角

师:刚才分析了图形在缩放过程中的边长比与面积比,大家都认为这样探究出来的结论是正确的,但是这里面有什么规律呢?

生1:应该和面积计算有关,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它们都是两个量相乘的。

生2:是的。因为三角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圆都可以跟平行四边形联系起来,而平行四边形又可以转化成长方形,所以就和研究长方形的面积差不多,都是用长乘宽。

师:这两位同学的解释,你们听懂了吗?(生答略)那么,如果把一个长方形按照n︰1放大,你们会怎样分析思考呢?

生3:如果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2厘米,那么按n︰1放大后,长就是5n厘米,宽是2n厘米,这时面积比就是(5n×2n)︰(5×2)=10n?︰10=n?︰1。

师:不错!那么,可不可以用字母表示法再来研究一下呢?(学生小组活动,用字母表示法进行分析、验证)

……

上述教学,教师不以问题的解决而认为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而是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思考探究,使学生的学习更理性、更有效。也正是基于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快乐的合作,使数学教学充满无限生机,充盈生命的活力。

总之,课堂生成是重要的、可遇不可求的教学资源,教师要科学利用课堂生成展开教学调度,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思考的机会,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形成新的学科认知。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灵活、科学、合理地利用课堂生成,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更多助力,使学生在数學学习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