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全激励机制,提升学校管理实效性

2021-03-24 11:42蔡之松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1年3期
关键词:多维度学校管理以人为本

蔡之松

[摘 要]学校管理实则是对人的管理,核心是尊重、信任、合作。激励是对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的一种有效促进方式,能够增强全体职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建全激励机制,从理论层次谈起,讲述重要性的同时,对实施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进行了分析,最后多维度切入,详细谈创新学校管理激励形式的三种途径,意在通过提升学校管理的实效性,实现优质学校管理。

[关键词]激励机制;学校管理;以人为本;多维度

[中图分类号] G6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9-0086-02

学校管理的重点是对被管理者的积极性的调动,使之主动投入到工作中,才能从本质上提升工作的效果,提升管理实效。建立激励机制应该重点关注被管理者的思想状态,依据学校实际情况,对全校教职工的状态综合评估,了解掌握职工的需求,并且作为管理的主入口,对学校的管理不断地改变和创新。

一、借鉴需要层次理论,谈激励机制的重要性

在建立激励机制前,我们应该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挑选适合我们实際管理的理论作为指导,武装头脑,统一行动,再落实到实际的管理中。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比较适合我们当前状态的需要,也是本文阐述的主要管理方法的理论支撑。

需要层次理论,从概念的初步理解上,可以将这个理论分解成“需要”“层次”两个方面,“需要”是指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一种需求的整合,“层次”是指对管理内容按照不同的标准和角度进行的划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5个层面: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每层内容都逐层递进。在需要层次理论的框架下,我们管理时,也将这五个层面进行具体的应用,最基本的是人的生理需求,也就是日常的工作、教学客观环境,软硬件设施的配备,安全方面是学校管理中常年坚持不变的重要项目,在安全基础上,我们将社交作为教师之间相互沟通和联系的主要方式,倡导教研人员与教研人员之间、师生之间、教研人员与家长以及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在这些内容的基础上,教职工完成自我实现的最终目标。这里的自我实现针对不同的岗位有着不同的意义。

借鉴需要层次理论,我们开展的激励机制能在充分激发职工的参与积极性,满足物质需求的基础上,激励他们向着自己的专业领域拓展。化被动为主动,不仅能够保障学校的各项工作的持续开展,更能够将现有的工作进行反复的结合,实现最终的创新。而建全激励机制后,职工会获得一定的归属感,和谐融洽地进行相处,最大限度地充分挖掘自身潜力,积极创造条件来实现自身的专业和素养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行之有道,谈实施激励措施的原则

学校是一个大集体、大家庭,教职工的性格特点、教学方式、文化水平都参差不齐,激励措施开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原则,有底线,这样才能保证激励机制得到健康有序地开展。

1.基于心理特征,因人而异

我们在实施激励措施的过程中,首先也是必须要坚守的原则就是要基于职工的心理特征,分析当前职工的心理,划分为不同的方面,将主要的心理进行重点分析,研究相应的内容和措施。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沟通过程中,要基于被沟通者的心理需求。沟通是实施学校管理的必备过程,我们与教师沟通、与中层领导沟通,都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对方的心理,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制定不同的沟通和激励谈话方案,实现一对一的有效交流。

二是制定措施前,要充分考虑被管理者的心理需求。制定的措施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措施在实行过程中,是否能够被被管理者所接受,而我们所要坚持的原则也在此,包括对激励措施制定前的各项内容和数据的评估,都需要坚持从“心理”出发的特点。

三是完善机制中,要考虑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心理特征。随着激励机制的不断完善,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层面,就是要拓展覆盖面,将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心理特征考虑到,让我们的激励措施符合这类人群的心理需要,调动参与积极性。

2.结合个体群体,促进合作

激励措施不是某个人的专有措施,虽然其体现了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激励原则,但我们仍要坚持将个体与群体的有机结合,在教研职工中树立集体观念,增强集体意识,用一些团队合作的激励手段,促进参与者的成就感和喜悦感的产生,让激励措施成为其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桥梁。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坚持将权力明确。树立集体观念和集体意识就要改变教师的认识,针对教师采取一系列鼓励措施,赋予一定的权利,既有个人的,也有集体的,制定目标使每个教师都有奋斗的方向,整体有前进的动力。

二是坚持将责任落实。实施激励首先赋予权力,其次就是责任划分。责任能够激发被管理者的意识,使他们认清自己所担任的角色,让每位执行者产生一定的压力,并且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将责任落实,有助于学校各项管理的全面落实,也是我们必须要坚持的原则。

三是坚持将评价跟进。我们在建全激励机制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将评价与被管理者的表现相联系,实时更新,及时跟进。既能根据被管理者的不同时期表现而进行个人评价,又能根据不同时期的相互合作情况而进行集体评价,适时更新内容。

三、多维度切入,创新学校管理激励形式

学校管理激励形式需要创新,也应该创新。对于激励形式的不同划分,主要分为目标激励、理想激励和情感激励三个方面,针对每个方面都有不同的表现。

1.目标激励,发展引领

目标激励就是通过引导被管理者对自身目标的设置来激发动机、指导自身的行为。在建全激励机制的过程中,目标激励是首选。我们对被管理者的行为动机的激发,能够促进动机、行为、目标、需求的自主结合,再落实在行动上,适时、适度进行前期激励、中期激励、后期激励,在每个阶段都引导进行目标的不断完善,最终形成一条发展之路。

比如,周计划就是一种目标激励方式,对于一线的教师、教研组等各个层次的教职工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常在每周的周五,各年级主任组织各科老师、班主任进行周计划和周总结的上报。经过整理和审核,上报学校主管副校长,副校长在一周的工作例会中进行宣读讨论,会上进行讨论和决定,再发到各个年级中。在周计划中对被管理者进行内容的肯定和通过,就是一种前期的激励方式,能够具体指明短期内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向,而中期和后期的则是根据教师的日常授课、各个年级的各项活动等内容,进行的一系列的活动开展,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任务的布置和目标激励。对于一些长期的目标激励,我们通常也会在整体建立的基础上,鼓励其进行分段處理,予以中期、后期的分段性鼓励。

目标激励方法看似简单,但也需要一定的技巧。我们要结合被管理者的心理需求,结合其思维发展,对被管理者进行一定的想法转变,不断给予其动力,指导具体行为,从而真正地使目标激励方法落实,制度落实。

2.理想激励,实现价值

理想激励也是一种精神上的鼓励,是激发被管理者内生动力的相对有效的方式。理想激励表现在对被管理者的一种理想的激发,在理想激励过程中,我们一边对被管理者进行一定的指导和物质上的支持,一边鼓励其在专业领域进行深入的探究,实现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和体现,实现对自我价值的进一步升华。

比如,“职业规划”是学校面向全体教职员工开展的一个活动。活动中,我们一般会聘请一些专业的讲师,为职工讲解职业规划相关的内容,然后学校以各个年级组为单位,鼓励教师进行自我职业的规划。规划期一般为五年,职业规划包括自身和专业两个层面,既有整体又有个别。在职业规划的同时,我们为教师准备了一些齐全的图书资料,供教师进行查阅。学校还会对教师的职业规划开展一些公开讨论和交流活动,促进相互间的沟通。

理想激励能够更好地使被管理者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实现自我价值,同时,对于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是我们学校管理的一项催化剂,保证很多工作的正常开展和良好校园环境的营造。

3.情感激励,凸显尊重

情感激励是通过情感使得被管理者感受到温暖和尊重,在产生情感共鸣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系列的激励措施。情感激励法一般通过物质上的补偿、荣誉的评比以及成果的展示等多个方面来体现。其最大的特点是能够体现出一种人人平等的新型关系,能够使被管理者获得自信,彼此间感受到友善之情,懂得去尊重别人同时又被别人尊重。

比如,“三八”妇女节期间,学校会给全体女职工放半天假。同时,学校鼓励各个年级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小型的庆祝文艺活动,增进教师之间的沟通。重阳节期间,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对所有四十五周岁以上的教师进行一些小礼物的发放,并且提供一些特殊休息待遇。元旦和春节,学校也会组织相应的联欢活动,用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活化教职工的业余生活。

情感激励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有效沟通,能够营造一个和谐温暖的环境。在情感激励中,我们应更加注重用情感去感动人,而不是用制度去约束人,激发被管理者主动地去思考和投入,正确面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尊重在每个人心中扎根。

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就必须要完善激励机制。一个激励机制保障下的小学校园,其核心力是超乎我们想象的,其竞争力和凝聚力是不断增强的。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我们就要发动所有的参与者,制定整体的目标,用激励的方式来反映所有人的共同意志,加强依法治校,提高管理水平,满足当前教职员工的各种需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地提升学校管理的实效性。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
多维度学校管理以人为本
“多维度评改”方法初探
诚朴决策管理学校的探索研究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信息论翻译的多维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