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伤害及对策

2021-03-24 11:51张燕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27期
关键词:小学化身心健康幼儿教育

张燕

摘    要: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必须让全社会增强对幼儿教育的正确认识,不断提高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同时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伤害;身心健康;措施

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日趋严重,这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做法正深深地伤害着可爱的孩子,实在令人担忧!所谓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其主要表现是不注重幼儿综合素养的培养,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活动过于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生动的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有的甚至从小班开始就要求孩子会写字、学习拼音、做算术,给孩子留作业,幼儿园做不完,回家还要做。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对幼儿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危害。

从古至今“知识本位”的教育思想以及社会对人才评判标准的影响,使得广大家长普遍存在“学而优则仕”“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想法,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学习”的起跑线上,能够跟上快速发展的时代脚步,适应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能够在群体中脱颖而出。让孩子从小开始学好文化知识的理念在多数家长心中是根深蒂固的,不自觉地通过孩子在幼儿园学习中掌握了什么计算方法、会算怎样的数学题、认识了多少个汉字、能背多少成语和诗句、对拼音的拼读情况熟不熟悉等作为对幼儿教育、学习质量的评价标准。因此,家长们只能是咬牙对自己的孩子狠一点,盲目地让孩子尽早、尽快地接受教育,要求幼儿园教师多花时间传授文化知识,并且布置作业让孩子对知识进行巩固,从而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然而,教育应体现的价值更多地在于其社会价值和综合价值,不应当只是注重教育的育人价值,孩子的成长应当是全方位的,包括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学会怎样做人,以及乐观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不应当是简单化的、功利化的。家长们不能只顾自身的需要和期望,却残忍地忽略孩子个体发展的需要,而在孩子的成长中提出一些过高的要求,导致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我们该如何纠正这种“小学化”的教学现象呢?

一、增强社会对幼儿教育观的正确认识

广东省教育厅发布了《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幼儿园管理的规范》,2016年11月15日起实施,有效期为5年。省教育厅对幼儿园在依法规范办园行为、落实卫生规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長、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规范和要求。减少和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滋生和发展,并不仅仅是某个幼儿园、某个部门、某个地区的任务,也不是仅靠单单某方面的力量就能实现的,而需要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幼儿园、家长等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方面,对幼儿园具体生活作息制度等有详细的要求:游戏为基本活动,保证幼儿自主游戏活动时间。正常情况下,幼儿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防止并纠正“小学化”倾向,不以奥数、珠心算、书写拼音和专门识字等内容进行教学,不布置书写和计算类的家庭作业,不组织测试和考试。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其重要任务是借助报纸杂志、广播电台、微信微博、网站等媒介,增强对幼儿教育的宣传力度,加大全社会对幼儿教育问题的关注度,把重点放在纠正“幼儿教育以学习知识性内容为主”的错误理念上,大力宣传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和理念是培养幼儿的自立能力、集体观念、团结意识和待人事物的积极态度,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从而实现对幼儿教育模式以及评价标准的根本性调整,使全社会各方面都能够对幼儿教育的目的、意义、形式有正确、全面、深刻的了解。

二、树立家长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首先要从家长抓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必须树立合理、正确、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幼儿园作为专业部门,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引领、帮助家长尽快树立这些观念,从而统一思想、共同努力,合力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第一,幼儿是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立的人格,家长应当尊重幼儿。第二,家长要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幼儿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还很弱,应当让幼儿在学习之余有更多的户外运动时间,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第三,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有各种发展的需要,不只是学习的需要,也有情感的需要、游戏的需要等,家长要予以重视,满足幼儿的各种发展需求,重视对幼儿人格的塑造,培养幼儿有爱心、责任心、动手能力、社交能力等,这样才能利于幼儿的全面、整体、综合发展。

三、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

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教育的引导者和直接参与者,对幼儿有直接、重要、深刻的影响。绝大部分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具有较高的素质、修养和专业技能,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亲和力,且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与幼儿之间交流顺畅、沟通良好、相处融洽。但很多的幼儿教师严格安排幼儿对知识性内容的学习,给幼儿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并且不允许幼儿的“胡闹”行为。因此,从根本上转变广大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进一步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程度,以促进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纠正,引导、推动幼儿园发展,逐步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是迫切需要做的事情。确立合理的、正确的、科学的幼儿园办园方向,提高广大幼儿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是提高幼儿园办园质量,从而实现成功幼儿教育的重要因素。一方面,要加强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培训,鼓励幼儿教师积极参加有关幼儿教育的培训和学习,提升幼儿教师的学历层次,丰富幼儿教学的专业理论水平,用专业理论武装头脑,从而可以用正确、先进、专业的教育理论指导幼儿教育,推动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包括唱歌跳舞、手工制作、画画、弹琴、说评课等方面的综合技能。

四、改善幼儿园的管理模式和监督体系

教育系统内部及幼儿园管理模式不合理、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不科学不到位是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重要因素。须对幼儿园及幼儿教育出台科学的考核制度,监督幼儿园建立幼儿每日的日常活动安排细则,保证幼儿每天在幼儿园有足够的游戏时间、体育活动时间、手工时间和户外活动时间。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严格制定并强化对幼儿园的考核评估制度,确立幼儿教育的考核评价标准。一方面,应当严格安排并实施对幼儿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安排等的周期性审查甚至突击式抽查,并加以一定的处罚和奖励措施。在周期性审查或不定期抽查中,若发现有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的幼儿园,应对其实施警告并要求整改。另一方面,要建立投诉通道,接收教师、家长、学生以及全社会的投诉,从而强化对幼儿园的监督管理。

总之,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是不利于幼儿教育长远健康发展的,必须进行严厉的纠正,按照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认真落实、贯彻好幼儿教育,留一片湛蓝的天空保障幼儿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参考文献:

[1]高桂梅.农村幼儿教育中“小学化”现象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1.

[2]黄燕榕.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个案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2.

[3]尧莹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河南省××县为例[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小学化身心健康幼儿教育
悠悠自然情——论幼儿户外教育活动
浅谈民族地区中小学德育教育
瑜伽与艺术体操对运动者身心健康影响作用比较分析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