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背景下地方高职院校的发展策略

2021-03-24 11:34许凯林乃昌李华平
职业时空 2021年1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双高办学

许凯 林乃昌 李华平

摘要:在国家推动职业教育大发展宏观政策下,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地方高职院校要以“双高计划”为引领,坚持内涵发展凸显办学特色,紧盯区域产业需求,优化专业设置,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拓展资源支持,深化产教融合,全力推进办学成果显现,以此争创省级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力争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

关键词:双高计划;地方高职;路径选择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开办应用技术类型专业或课程。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国家职业教育顶层设计的调整,为健全职业教育体系,优化人才培养,发展壮大职业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当前,泸州市正全力打造四川省第二经济增长极,全力建设成为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南部中心城市,成渝城市群南部教育和医疗中心。为此,该市教育以“引导高校优化专业结构,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目标,支持地方职教发展壮大。地方高职院院校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仅是地方产业发展和教育品牌提升的需要,更是地方高职院抢占发展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应尽职责,应有之义。

一、地方高职提档升级迎来难得机遇

(一)政策环境优越,发展机遇良好

早在2013年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先后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对加快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系统性的顶层设计,职业教育“支撑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服务产业升级”的政策信号明显,形成了聚焦内涵式质量发展的政策支撑和保障环境。

(二)区位优势显著,发展势头强劲

泸州市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处于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的重要交汇节点,是全国重要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长江经济带重要港口,具有集聚要素、资源和开放合作的广阔空间。该市精准把握四川省发展战略,坚持把“建设南向开放重要门户、内陆开放经济高地”作为开放发展的时代方位,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把“建设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南部中心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总体要求,全面推动党中央、四川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在该市落地结果。随着酒业、化工、能源、机械等四大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该市还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深化开放协同合作,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该市电子信息产业以及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医药等新兴产业布局和发展环境日臻完善,千亿级产业布局应初具雏形,具有区域特色、优势凸现的现代产业体系正在形成,城市及区域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三)教育资源丰厚,发展空间巨大

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地方教育发展,明确提出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教育高地的发展目标,着力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支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该市教育资源丰富,已拥有西南医科大学、四川警察学院2所本科院校,拥有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化工职业技术学院2所公办高职学校,四川三河职业学院、江阳城建职业学院、泸州医疗器械职业学院等3所民办高职学校,正在积极筹建泸州海事交通职业学院。该市高等教育的规模在相邻地市州中已经具有显著优势,优先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本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突破口。该校发展基础良好,提档升级的发展空间巨大。

二、地方高职院校发展的问题和挑战

泸州市校立足地方,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以“中国制造2025”、四川省“5+1”产业体系建设为指引,服务该市“三大千亿产业”为目标,建成了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独有区位优势的专业群;学校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引進高层次人才,优化双师队伍结构,师资力量稳居全省高职高专校前列。学校不断探索体制机制创新,争取多方资源投入,办学软硬件条件得到巨大改善。通过对接国际先进职业教育资源,开展国际职业教育资源本土化改造,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招收并启动了留学生人才培养,学校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发展势头强劲。

面对新一轮的竞争,地方高职院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有以下几点:

(一)地方院校升级发展竞争激烈,形势严峻

受我国高等教育评价标准影响,几乎各大学校均沿着“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的路径发展壮大,各地市州教育布局也呈现“重点本科-本科院校-高职大专-民办高职”的扶持支撑趋势,在成功建设了省部共建的本科学校后,发展本市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成为了区域教育事业发展的争夺热点和攻坚关键。四川南充、绵阳、宜宾等地市州已经将创建应用型本科学校纳入相关发展规划,明确了创建任务,率先争抢发展机遇。

(二)职业教育横向比较差距明显,后发院校赶超难度倍增

从第三方研究机构公布的职业院校发展报告,结合教育行业发展规律来看,我国职业教育呈现出整体水平明显提升,政府投入明显加大,专项支持计划明显增多,特色办学明显区分,跨区域合作明显加强等的特点。受地方经济发展和财力投入的制约,学校之间在高层次人才吸引、科研及社会服务、办学设施条件等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学校之间的横向比较区分更加明显。同时,学校之间专业设置重复、生源对象重叠等情况越来越突出,招生就业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后发院校的产超难度倍增。

(三)缺乏显著办学特色,办学成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从办学历史来看,多数地方高职院校是由中等职业院校、中等师范或者技工学校合并组建而来。职业教育办学历史不悠久,对职业教育办学规律把握不准是大多数地方高职院校共同的特点。在转型发展中,主办方政策、学校领导战略均会影响学校的办学定位,甚至会模糊学校的办学特色。L校缺乏行业背景,办学专业既有传统师范类专业群,又有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职业教育专业,导致学校既想向综合性大学发展,又想发展壮大职业教育。长期的均衡式投入导致特色专业和传统优势学科未能持续发展和巩固,办学特色不鲜明,办学定位不坚定,影响了学校办学成果的凝练和凸显。

(四)专业设置有待优化,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与区域内的其他高职学校相比,学校缺乏行业背景,不具有行业优势;区域内5所高职学校专业设置同质化现象严重,专业特色不鲜明;地方企业对参与产教融合积极性不高,支撑力度不足,在无行业背景下,综合性地方高职院校办学特色难以显现,内涵发展有待进一步提升。

此外,受成渝两个中心城市发展“虹吸”效应影响,泸州市在资源要素和产业发展聚集上优势不明显,产业发展受限,难以产生对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难以形成对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政策保障;有限的地方投入导致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缓慢,一是高层次高技能教师引进不足,二是本土师资培养乏力,教师成长缓慢,三是现有教师稳定性不高,容易流向成都和重庆等中心城市。

三、地方高职争创“双高计划”建设院校的路径选择

(一)明确目标,以“双高计划”为引领推进跨越发展

2020年1月,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鲁政发〔2020〕3号)正式印发。《意见》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提在进入“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骨干专业试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随后,四川省教育厅出台了《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启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双高计划”成为地方高职院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的突破口和关键入口。

“双高计划”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职业教育发展的引领性行动,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重要的中长期目标,“双高计划”的推进标志着国家从顶层设计,各省地市贯彻落实的角度,推动健全职业教育往高层次体系升级发展。在新型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下,必将打破原有的资源投入模式,让学校走向发展的非均衡状态。为此,地方高职院校只有顶住发展压力,抓住“逆袭”的机遇,紧密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需要,谋求新的发展定位,寻找特色发展的机会和资源支持,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才能在非均衡状态的资源分配中获得机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坚持内涵,不断提升办学品质,形成特色

办学质量是学校生存的根本,是学校得到社会认可,获得持续发展资源的核心要素。地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办学品质和办学特色就很难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可。为此,地方高校在实施规模化发展时,务必要坚持内涵发展,提升办学质量,凸显办学特色。

1.学校要以“双高计划”为引领,系统论证和规划内涵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学校要紧盯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规范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统筹设置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明确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三全育人服务体系建设、学校资源发展保障等重大任务的发展目标,构建完善的执行监测体系,确保目标的科学性和可执行性。

2.学校要构建完善的办学质量提升体系。从学生、专业、课程、教师和资源保障体系等方面切入,开展对教师教学技能、科研与社会服务技能、学生能力提升、学生国际视野拓展、课程培养体系和教学体系等方面建设,通过PDCA循环逐年快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确保学校育人成果的显现。

3.优化和完善办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全面、系统的办学质量评估体系。学校可以以自主或第三方形式定期、不定期开展办学质量监督,反馈质量监测情况,纠正质量偏差,确保办学质量的全过程控制。

(三)聚焦专业建设,全力提升办学水平

区域性是地方高职院校的重要内生属性。“立足地方、依靠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是学校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服务区域产业升级是高职院校发展战略选择的核心,是办学定位、发展路径的关键支撑。在“双高计划”建设大背景下,学校必须瞄准产业发展需求,优化设置办学专业,集中资源投入,壮大专业建设成就,以此实现专业办学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轨道转变,最终提升地方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1.要加強专业调研,优化专业布局。地方高校必须紧密围绕地方产业生产管理服务一线要求,对接产业、企业、职业和工作岗位,在突出自身基础优势的前提下,优化专业设置,集中力量兴办地方产业需要的专业。

2.集中投入、壮大优势专业群。将学校的专业布局纳入整体事业发展规划,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功能、特色和优势,制定前瞻性的专业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地方产业特色,阶段性集中投入资源,扶持地方特色专业发展,形成专业品牌和专业影响。

3.要整合专业资源,增强专业之间的复合能力建设。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办学关键在于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全力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方案。为此,地方高职院校要打破以教研室管理、以专业划分师资的传统管理模式,建立大专业甚至跨专业的师资整合机制,增强教育资源对专业调整、融合的适应性,及时应对学校专业发展的整合、缩减与聚焦。

4.着力凝结经验,全力打造标志性成果。要深入研究国家政策,以“双高计划”遴选条件为导向,加大可能产出的专业群成果投入,破除项目建设的体制机制屏障,创新激励机制,务求在国家级师生奖励、专业建设成果上实现重大突破。

(四)拓展资源支持,深化产教融合

地方高校是在地方政府直接管理下办学,地方政府仍然是地方院校最大的投资人、决策者和受益人。地方政府对资源的分配、政策供给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方向和关键的引导,直接决定了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有序运行。学校应该加强对地方政府、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的识别、信息收集和了解,通过开展教育培训、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活动来服务地方政府;主动参与地方政府主导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发展规划研究,为地方发展提供人才供给和智力支撑,推动、引领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主动向地方政府阐述发展战略、发展困境,全力争取主办方政府的政策帮扶和资源支持。

地方高职的发展离不开地方产业、行业、企业的支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特征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双高计划”的相关文件对学校发展提出了清晰的发展指导,要求学校与行业领先的企业围绕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就业创业、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

1.深化专业建设协同合作。通过建立健全由行业、企业、教学、课程专家组成的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或者技术委员会,围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活页式教材开发、教学诊断与改进,全程化育人与实训、科技服务与成果转化等,建立过程共管、成果共享,利益共赢,风险共担的协同合作机制,促进校企产教融合的持续开展和深入进行。

2.要加强校企双导师队伍的建设协同。通过激励机制创新,推动学校教师。企业工程师之间的交流,达到职业知识结构和职业精神的互补,形成对人才培养有共同认知、人才规格有共同要求的双导师创新团队。

3.加强教育资源对接和使用协同。充分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挖掘自身的品牌、土地、资金、技术、厂房、设备、学生资源等有效资源,开展实训资源、实训项目共建,促进校企双元主体的优势发挥。

4.加強服务保障协同。按照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现代学徒制模式,做好“学生-学徒”身份转变带来的管理、服务工作的转化,深化校企产教融合的运行机制、协调机制、激励扶持机制等建设,切实强化职教集团的功能和作用,凸显保障机制优势。

四、结语

国家健全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政策已经非常清晰,各省、市已经启动了新一轮“双高计划”的相关工作。在职业教育政策极具利好的背景下,学校必须审时度势,将自身优势最大化,不断壮大实力、凸显办学特色,才能抓住当前最有利的机遇,实现高质量的跨越式发展和提升。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Z].2019-01-29.

[2]  习近平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 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人才保障新华网,2014-06-23.

[3]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Z].2015-10-19.

[4]  潘书才.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0(03):13-18.

[5]  李漪.从“示范”到“双高”:高职教育类型化探索的政策逻辑及未来路向[J].职教论坛,2020(03):56-68.

[6]  潘海生.“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战略定位与建设逻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01):142-146.

[7]  马陆亭.高等教育要为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J].中国高等教育,2018(18):9-12.

[8]  眭依凡.高等教育强国:大学的使命与责任[J].教育发展研究,2009(23):26-30.

[9]  段七零.高职院校落实“职教20条”路径探析[J].河北职业教育,2020(04):5-9.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双高办学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数说高教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