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护理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效果观察

2021-03-26 15:42高利丹李国松漏小敏
现代实用医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优良率全程关节炎

高利丹,李国松,漏小敏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当前临床治疗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的主要手段[1],大部分患者术后由于疼痛的影响,不愿意及早下床进行功能恢复练习,而长期性卧床不仅增加了切口及肺部感染率,还不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2]。全程护理是现代护理学模式发展起来的护理方法,其将患者作为护理的中心,更加重视每一个护理环节的质量,更具有全面性、整体性及针对性[3]。本研究拟探讨全程护理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 年6 月至2020 年6 月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收治的行TKA 术治疗患者104 例,纳入标准:(1)经MRI 及CT 等影像学检查确诊;(2)临床资料完整及齐全;(3)患者年龄≥18岁;(4)首次发病,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者;(2)研究未开展前接受过对症治疗者;(3)处于哺乳期及妊娠期女性;(4)存在酒精、药物滥用史者;(5)合并重度贫血、营养不良、严重运动功能障碍及认知功能障碍者;(6)对本研究涉及药物过敏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2 例。观察组男29 例,女23例;年龄44~86 岁,平均(65.2±7.4)岁;体质量49~82 kg,平均(65.5±7.4)kg;ASA 分级为I 级24 例,II 级28 例;原发疾病为类风湿关节炎15 例,创伤性关节炎24 例,骨性关节炎13 例;病程2~11年,平均(6.5±2.6)年;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4 例,初中12 例,高中28 例,大专及以上8 例。对照组男31 例,女21 例;年龄45~85 岁,平均(65.2±7.4)岁;体质量51~80 kg,平均(65.5±7.4)kg;ASA分级为I 级26 例,II 级26 例;原发疾病为类风湿关节炎14 例,创伤性关节炎22例,骨性关节炎16 例;病程3~10 年,平均(6.5±2.6)年;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6例,初中11 例,高中30 例,大专及以上5例。两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加强切口观察,严格遵医嘱给予抗炎等对症治疗,告知患者术后相关注意事项。

观察组予全程护理:(1)健康教育。护士通过多媒体、宣传册、单独宣教、集体讲座等方式向患者讲解TKA 的相关知识。(2)心理护理。护士应全面评估患者心理状况,根据其经济能力、理解能力、具体病情等展开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多讲解成功案例,增强患者意志和信心。(3)疼痛护理。TKA 术后24 h 予冰袋加压等冰敷处理,术后48 h 可在每次功能锻炼之前,对膝关节部位以热水袋进行热敷,时间控制在30 min 左右。每次康复训练之后,继续对膝关节部位以冰袋冷敷,时间在30 min 左右。(4)康复训练。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鼓励其进行踝泵运动、股四头肌收缩训练,30 min/次,3 次/d,逐渐增加训练幅度以及强度。所有锻炼均应在护士或家属的陪同下进行,注意在下楼梯时应先下患肢,上楼梯时先上健肢。(5)生活护理。告知患者饮食以高营养、清淡为主,多吃绿色蔬菜、水果,增加饮食中维生素、纤维素及蛋白质摄入量,遵循细嚼慢咽、少量多餐的饮食原则,禁食刺激、油腻及辛辣的食物。(6)感染预防。①切口感染:加强切口观察,定期更换敷料,一切操作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护士在换药前后均要彻底洗手,一旦发现切口存在红肿、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告知主治医师给予对症处理。②肺部感染:鼓励患者术后及早进行功能锻炼,通过有效咳嗽将痰液咳出,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布地奈德等雾化吸入,稀释痰液,预防肺部感染。③泌尿系感染:告知患者多喝水,每日饮水量控制2000 ml 以上,通过多排尿,预防泌尿系感染。另外,保持会阴、肛门等部位卫生清洁,每日更换内裤,内裤以宽松为主。

1.3 观察指标 两组护理干预前及干预后2 周,评价患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评分)[4]、膝关节功能评分(HSS 评分)[5]、膝关节功能优良率[6]及感染发生率。其中膝关节功能HSS 评分≥85 分为优,70~84 分为良,60~69 分为中,<60 分为差,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感染发生情况包含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及泌尿系感染。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6.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VAS 评分及感染发生情况 对照组干预前VAS评分为(7.85±2.28)分,干预后为(4.55±1.74)分;观察组干预前VAS 评分为(7.82±2.24)分,干预后为(2.85±0.64)分;干预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P >0.05),干预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6.61,P <0.05)。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2 例,肺部感染4例,泌尿系感染2 例;观察组发生肺部感染1 例;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5.96,P <0.05)。

2.2 HSS 评分及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情况 对照组干预前 HSS 评分为(48.69±7.82)分,干预后为(69.26±7.88)分;观察组干预前 HSS 评分为(48.62±7.62)分,干预后为(80.62±9.62)分;干预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P >0.05),干预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6.58,P <0.05)。干预后,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20 例,良29 例,可3例,优良率94.23%(49/52);对照组膝关节功能优12 例,良25 例,可11 例,差4 例,优良率71.15%(37/52);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2=9.67,P<0.05)。

3 讨论

TKA 术中假体植入以及手术创伤性均会导致外周伤害性感受器敏感化,降低疼痛阈值,提高超阈值的反应性,引发剧烈疼痛感[7]。疼痛会导致患者精神处于极度焦虑、紧张状态,机体释放大量皮质醇、儿茶酚胺等应激物质,导致抗菌药物的效用受阻,增加切口感染率,延迟切口愈合[8]。所以加强对TKA 患者术后疼痛护理及切口感染预防是当前临床高度关注的难点及重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全程护理可有效减轻TKA 患者术后疼痛感,其原因分析如下:全程护理通过术后24 h 冷敷及术后48 h 热敷等方式,减轻术后疼痛感;全程护理干预下采用VAS量表评估患者疼痛感,根据评估结果多途径、多方法的给予镇痛处理,避免盲目使用镇痛药物而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HS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 <0.05)。表明全程护理可促进TKA 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

TKA手术患者大部分为老年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抵抗力、免疫力等均会降低,且老年人普遍合并较多的基础病,发生切口感染概率更高[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表明全程护理可有效降低TKA 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全程护理提高了护理人员对风险事件的预见性,通过加强切口感染,遵医嘱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等预防切口感染;通过鼓励患者多喝水、多排尿、保持个人卫生清洁等预防泌尿系感染;通过鼓励患者及早进行功能锻炼、有效咳嗽以及雾化吸入等起到预防肺部感染的效果。

综上所述,全程护理应用于TKA患者术后,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降低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优良率全程关节炎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手工制鞋全程LOOK
全程监控的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