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大单元主题 整合历史教学内容

2021-03-27 04:51张迪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精品课主题教学统编教材

张迪

摘要: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的使用面临课时少而内容多的难题,为此,需重新整合教材资源、重构教学逻辑关系、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这就要求一线教师仔细研读教材内容、课程标准,提炼单元主题,重新整合單元结构,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九、十单元为例,教师可依据课标要求确定教学主题,整合教学资源,构建教学线索;针对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生成历史教学精品课。

关键词:高中历史;统编教材;主题教学;精品课

高中历史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在编写的过程中,注重利用大量的材料来促进学生对历史深层次的思考,把历史学科作为一项铸魂工程;但也正是这样的编排,使得部分教师难以处理课时少而内容多的难题。课标建议要对教材进行内容的整合,包括对历史教学内容的整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运用主题教学、问题教学、深度教学等方式,将教学内容进行有跨度、有深度的重新整合。依据课标的建议,笔者在教学中尝试探索聚焦大单元的主题,进行有跨度的教材整合,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九、十单元为例谈谈粗浅认识。

一、依据课标要求,确定教学主题

本课整合的是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第九、第十单元中第27、28、29 课内容。两单元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发展过程中的起步、曲折发展与新生三个阶段。第27课叙述了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发展,第28课叙述了改革与开放的相关史实,第29课叙述了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

(一)课标要求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0修订版)》,这三课均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成就为主线。第九单元,了解20 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等。第十单元,改革开放新时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求认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认清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形成过程及意义的系统认识。

(二)把握单元主线,确定教学主题

根据两个单元的课标要求,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也会出现教学重点不突出等问题,通过仔细研读课程标准以及教学参考书,笔者将三节课的主线提取概括成两大主题:

其一,探索适合国情的路——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与新生。在这一主线下,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内容整合构建成一个框架,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学生会根据时间线索形成一个清晰发展脉络,也能突出“适合国情”这一重点,让学生了解在整个探索过程中失误是什么、成就是什么。

其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取得的理论与实践成就。在该主题下,将两个时期的理论成就与实践成就构建成一个框架:一方面,理论成就的讲述让学生在上一个主题学习下形成有效衔接,更充分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理论成就讲述之后,再对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就进行对比,更易于达成教学目标,学生也更能坚定道路自信。

二、整合教学资源,构建教学线索

两个单元的教学资源,无论是历史图片、影像资源还是文字史料都比较充分,笔者根据可以使用的教学资源,构建教学线索。以“探索适合国情的路——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与新生”教学设计为例。

(一)教学资源

1.文字史料

在“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课中,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论十大关系》、邓小平《答意大利记者奥林埃娜·法拉齐问》等原始文献史料,可供学生充分了解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史实。

在第28课中,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等文献史料,可为学生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改革开放的进程提供依据。

除了课本里的文字史料外,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南方谈话,笔者在教学参考书里截取一段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的内容,提供给学生作为参考资料。

2.历史图片

由于此阶段历史发生的年代距现在较近,可供使用的图片很多。教材中就有较多的图片,如中共八大会场、七千人大会会场、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等图片资料,都可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资源。因教材在改革开放这一子目下的图片资源较少,又补充了一些关于小岗村包产到户的签字图片、对外开放进程的地图,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3.影像资源

电视剧《老农民》有两个片段,展示了农村人民公社的弊端与包产到户的场景,有助于本课的学习。

(二)教学线索

依据以上可供使用的资源,归纳了本节课的教学线索,如图1所示。

三、针对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

(一)学生情况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目标以及核心素养的达成也最终指向学生,所以教材的整合、教学目标的设计也应以学生的认知逻辑为着眼点。高一学生在初中时对此部分的内容有了初步了解,但并不能将此部分的知识结构化,也没有深刻地理解。在进行单元整合时,为帮助学生梳理历史发展的脉络,引领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设置了主题教学。另外,由于本单元时间跨度大,部分内容难以理解,所以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也要尽可能贴近学情。在本课的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梳理和分析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与发展,引导学生评价、归纳这一时期的特点,以达到强化学习历史所应具备的时空观念,深化对历史的解释能力,据此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其一,运用时空定位,梳理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史实,梳理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其二,通过史料分析,概括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特点,归纳主要的经验教训,对此作出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

其三,了解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取得的成就,感受改革开放不同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联系,提升历史解释素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四、创设教学情境,驱动教学过程

【教学主题】探索适合国情的路——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与新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历程

师:(向学生展示三张历史人物图片,趣味引入新课)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我们常说有三位伟人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他们分别是指谁呢?……对!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在引领中国人民富起来的路上,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因为他们的探索,才让中国人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這条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那这条道路是如何开辟出来的呢?请走进今天的课程。

此设计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程。

教师展示一段时间轴(见图2),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历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此设计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对某一阶段最突出的时代特征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把握时代的发展特征,厘清历史的发展脉络,形成时空观念。同时,也让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几个发展阶段有基本的了解。

(二)曲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起起落落

1.学生自主阅读,梳理知识脉络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梳理1956—197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探索,对这一阶段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功和失误有基本的认识,并能够从中总结出宝贵经验。

【学生活动】通过快速阅读以及教师的引导,梳理出这一阶段社会主义探索的成功与失误。

此设计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通过梳理基础知识,形成在历史叙述中将史实描述与历史解释相结合这一能力。

2.教师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表达观点

【教师活动】播放电视剧《老农民》中讲述人民公社、大锅饭、大炼钢铁的片段(时长3分),要求学生结合课本评价这些重要内容,并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历程的特点。

【学生活动】通过视频能够得出一些评价,比如浮夸、冒进、忽略客观经济规律等,教师及时纠正一些不准确的评价,最后归纳总结。

此设计中影像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历史事件,总结出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经验教训,并得出自己的评价。

(三)新生: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师活动】出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带领学生归纳总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学生活动】能够概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分析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意义,体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的意义。

此设计使得学生通过学习,运用唯物史观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出示“文化大革命”中刘少奇同志遭到迫害的两幅图片,其后出示1980年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的照片和邓小平致悼词的照片。

此设计通过历史照片,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图片为学生展示了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党派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2.改革开放

(1)经济体制改革

【情境】严金昌是生活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安徽省凤阳小岗村的农民。当时的小岗村十年九荒,吃的是红薯干、红薯馍,穿的是大补丁、小补丁。严金昌从小的时候开始跟着父母出去乞讨,成家之后依然领着孩子去乞讨,生活困苦;但是问题并不是无地少地,而是有地无人出力。面对这样的境况,1978年,包括严金昌在内的17户农民决定签下秘密协定(出示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分田到户”契约照片),他们决定分田到户,自主经营……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根据此情境思考:小岗村农民为什么决定分田到户,分田到户相比人民公社的优点是什么?

【学生活动】当时农民没有饭吃,而“无人出力”说明没有积极性,分田到户能够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通过情境设置,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农村率先进行改革的原因。小岗村农民冒着生命危险签署了“秘密协定”,提高了农民生产劳动的积极性。现在的学生很难理解和想象“吃不饱”的年代,结合上一段《老农民》视频的播放,再对比分田到户后的片段,为学生创造那个年代的历史情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意义。

【教师活动】出示“海尔集团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场景,大量国企处于亏损状态,劳动生产率只有西方发达国家的1/30~1/50,由此引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学生活动】通过海尔集团前身照片及文字材料,得出在计划经济下企业没有自主权、行政指令管理经济、官僚主义盛行、浪费现象严重等一系列结论。同时,通过教师的讲述(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进),明确我国开始按照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的原则,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

此设计中历史照片能够直观展现历史事件,学生经过对比,比较容易得出结论。

(2)对外开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内容归纳改革初期的第二个步骤“对外开放”。出示两幅对外开放前后的深圳照片,引导学生思考:深圳为何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学生活动】通过上个子目的学习,能够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对外开放的方针”“深圳自身地理位置的优越”等内容。

【教师活动】继续出示中国地图,通过动画效果从时空上展示五个经济特区的地理位置,提问:为何在这些地方建立经济特区?

【学生活动】通过地图和地理知识,能够回答:“经济特区是中国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或海运港口;地理位置距香港、澳门、台湾较近,有利于吸引资金;都是著名的侨乡,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

此设计一方面使学生理解经济特区为何在这些地方建立,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时空观念,同时与地理学科知识相联系,体现了课程的融合观念。

【教师活动】在中国地图上先后展示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特区、沿江开放城市、延边开放城市、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等,引导学生总结开放的特点。

【学生活动】由图片学生能够得出由沿海到内陆、由点到线再到面等空间上的特点,拓展理解“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特点。

此设计从时空范围上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3)逐步深化

【教师活动】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与学生共同梳理改革开放逐步深化的进程。

通过建立时间轴,可以快速帮助学生梳理深化阶段的事件,帮助学生记忆(见图3)。

【教师活动】出示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照片及材料,并提问南方谈话内容的实质是什么?

【材料】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学生活动】通过南方谈话的材料,得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此设计旨在通过阅读材料,使学生得出信息,锻炼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

(4)迈上新台阶

【教师活动】出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图片,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稳步推进,国民经济迈上新台阶。到2010年,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3.探究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原因

师: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那么中国改革开放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

生:中国改革开放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给中国带来了活力,适合本国的国情,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

师:改革开放成功来自几个方面的原因,如吸取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有目光远大富于智慧的领导者及有利的国际环境。

此设计让学生对中国道路发展的成功和失败得出属于自己的思考,有助于学生理解并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本课聚焦“探索适合国情的路——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与新生”这一主线,采用任務驱动,有效利用影像资源、设置情境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认识适合自己国情的路才是正确的路,最终达成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吴永青.单元整体设计,突破教学难题[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15).

[2]於以传.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的教材实施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9(11).

[3]陈志刚,杜芳.基于主题教学的高中统编教材内容整合[J].历史教学,2020(2).

(责任编辑:赵春艳)

猜你喜欢
精品课主题教学统编教材
通化市二道江区积极推进“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工作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J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证研究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探讨
打造“百合”课堂,让历史教学大放光彩
精品课网站建设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