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酸抗反流过招胃食管反流病
——访南京鼓楼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张妮娜

2021-03-27 18:47
江苏卫生保健 2021年5期
关键词:抑酸流病食管炎

胃食管反流病不仅仅是反酸和烧心

接受了来访,张主任首先介绍说:胃食管反流病说白了就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去了不该去的地方,越过了贲门,到了食管,甚至到了呼吸道,并腐蚀局部黏膜,从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

根据食管内镜下的表现,目前将胃食管反流病分为3种类型:食管下段无明显炎症及黏膜破损者,称为非糜烂性反流病;食管下端炎症明显且存在黏膜破损者,称为反流性食管炎;食管下端存在柱状上皮化生者,称为Barrett食管。三者统称为胃食管反流相关性疾病。

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老年人患病率高达10%~30%,在肥胖老年患者中尤为常见。吸烟、饮酒、饮食不规律、精神压力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打呼噜)及食管裂孔疝患者等也属于高发人群。

张主任接着介绍:胃食管反流病的典型症状是烧心和反流,不典型症状包括胸痛、上腹痛、上腹烧灼感、嗳气等。需要注意的是胃食管反流病还常常会“变脸”。一项全国调查显示,我国约有3000万哮喘患者,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同时伴有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约10%的患者实际上就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并不是真正的哮喘。这部分患者通过抗反流治疗后,其哮喘样症状可以消除。

这是因为呼吸道和食管有共同的开口,反流至食管的胃内容物可进一步向上反流至喉咽、气管和口腔,甚至到达鼻腔、中耳等部位,这些部位对胃酸的耐受力更加弱,长期刺激就会引发慢性咳嗽、咽喉炎、哮喘、鼻炎、中耳炎等疾病。这些症状叫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外症状,是最容易误诊的。

因此,张主任提醒那些长期受到哮喘、慢性咳嗽、鼻炎、咽炎等困扰的患者,如果伴有胃食管反流的现象,建议去看看胃食管反流门诊。

目前,对有反流症状的初诊患者建议首先行内镜检查,以排除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另外可以了解食管是否有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狭窄、巴雷特食管等情况。

此外,质子泵抑制剂(PPI)试验、食管测压、24小时pH监测,是胃食管反流病诊断的主要诊断方法。

调整生活方式是最基础的治疗手段

张主任介绍说:胃食管反流病的所有治疗都是以改善生活方式为基础,这点很重要,这是治疗成败的决定性因素,需要患者明白并积极配合。

1.积极减重是非常必要的。超重肥胖可使腹压增加,从而加重反流症状,尤其是腹型肥胖。

2.戒烟酒是控制反流反复发作的有效方法。抽烟会引起下食管括约肌松弛,吸烟量越大,反流发生率越高。研究表明,有一半以上的胃食管反流病和长期大量饮酒有关。

3.三餐不宜过饱,饭后适当活动。每晚睡前3小时勿进食,另外,床头抬高(15~20厘米)可防止胃液反流。

4.减少咖啡、浓茶、巧克力、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量。建议对容易引起烧心的食物自己做个记录,尽量避免再次食用。

5.尽量减少导致腹压增加的外部因素。如避免穿紧身衣、系腰带过紧以及做反复弯腰屈曲的动作等。

6.学会调控情绪。快节奏生活导致的紧张心理也会促使胃食管反流病反复发作,患者应学会调控情绪,如不改善可寻求心理治疗的帮助。

PPI或P-CAB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首选药物

对于症状较重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需要药物治疗,生活调理只能起辅助作用。

药物治疗以抑酸治疗为核心,辅助一些胃动力药,如吗丁啉等。胃动力药可让胃内容物往下走的快些,这样反流就少些;再有就是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铝碳酸镁,此类药物可与酸性液体相互反应,防止其腐蚀食管和胃,但不可长期使用。

抑酸药物主要有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埃索美拉唑,雷贝拉唑、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有新一代的全新机制抑酸药物富马酸伏诺拉生(PCAB,商品名:沃克)。

2020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指出:PPI或P-CAB类抑酸剂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首选药物。标准剂量的PPI持续8周可以缓解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86%的糜烂性食管炎可治愈。单剂量治疗无效可改用双倍剂量,一种抑酸剂无效可尝试换用另一种,疗程为4~8周。

张主任提醒非糜烂性反流病和轻度食管炎患者,如果经过4~8周治疗后,能很好地控制症状,可以尝试着减量或停药。然后,有症状的时候再治疗,没症状时不吃药,称之为“按需治疗”。按需治疗,同样是PPI或P-CAB为首选药物。

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在接受4~8周的抑酸药物治疗停药后症状反复,以及食管溃疡、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者,往往需要长期维持治疗。

终极手段,抗反流手术

对于只要停药症状就反复发作,甚至不断加重的患者,还有对药物的依赖越来越大,剂量不断增加,甚至产生了药物副作用,如肝功能损伤、骨质疏松、贫血等情况,医生多会建议手术。

伴有食道裂孔疝的反流病患者往往食管黏膜损伤难以愈合,出现较为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且反流症状容易反复。因此,此类患者常常需要双倍剂量抑酸药物,若症状仍不能控制,可以进行腹腔镜下疝修补手术。

当然,抗反流手术只是最后的终极手段,只有少部分病人可能将来需要手术治疗。手术主要通过内镜、腹腔镜、开腹等方式进行。

2020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指出:胃底折叠术对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明确。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优于开腹胃底折叠术。根据10年随访结果,病人症状缓解非常不错,但仍然有一些病人即使做了手术还需要药物维持。

近年来,胃食管反流病的内镜下治疗逐渐替代了外科手术,包括内镜下射频消融术、内镜下胃底折叠术、抗反流黏膜切除术。目前的研究显示,大部分患者在微创治疗中获益,而且安全性高,创伤小,但仍需要长期随访观察。

猜你喜欢
抑酸流病食管炎
抑酸治疗对声带白斑术后相关症状的影响分析
使用抑酸药物增加医院感染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
雌激素水平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
经口不切开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Stretta射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胃食管反流病与牙周病的相关性
蒙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4例
从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探讨TKI与抑酸药物的相互作用
药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探析
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