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牦牛前胃弛缓症的治疗体会

2021-03-27 19:05李红强马有山
中兽医学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天祝牦牛病牛

李红强,马有山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农业产业化服务中心,甘肃天祝 733299)

天祝县是一个以牧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处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及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位于甘肃省中部,祁连山东端,境内海拔2 040~4 874 m,年平均气温-1℃~1.3℃,无绝对无霜期,属高原牧区。全县有天然草原41.5万hm2,白牦牛养殖作为当地的优势产业,在全县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天祝白牦牛生活在海拔3000 m左右的高山草原生态环境条件下,耐严寒和粗放型的饲养管理。在高寒少氧的特殊环境影响下,形成了其特殊的生态生理特性,在其他家畜难以生存的海拔高、气压低、空气含氧量少的高山草原上,天祝白牦牛能正常生活、繁殖,对高山草原严酷的生态环境条件适应性很强。前胃弛缓是白牦牛养殖生产中不容忽视的常见病之一,尤其是“春乏关”阶段容易发病。笔者根据多年来对天祝白牦牛前胃弛缓症的诊治临床实践,采取改善饲养管理,消除病因,促进瘤胃蠕动,防腐止酵,改善瘤胃内环境,防止脱水和自体中毒等综合性措施,治愈效果好,康复率高。

1 病因

白牦牛前胃弛缓的主要病因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前胃兴奋性降低、收缩力减弱,瘤胃内容物运转缓慢,菌群紊乱,产生大量腐败分解有毒物质,引起消化障碍和全身机能紊乱。

2 临床症状

病牛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缓慢,次数减少或停止,瘤胃蠕动无力或停止,肠蠕动音减弱,排粪迟滞,便秘或腹泻,鼻镜干燥,体温正常。随病程逐渐消瘦,触诊瘤胃有痛感,胃内充满了粥样或半粥样内容物。2~3 d后极度虚弱,卧地不起,头置于地面,体温低于正常温度。

3 典型病例

2019年3月11日,放牧2头白牦牛发病,主诉:3 d前不觅食,病牛精神萎顿,卧地,瘤胃内气胀但不严重,蠕动减弱,体温、呼吸正常,口色青黄,鼻汗不成珠,四肢凉。

2020年3月4日,育肥3头白牦牛发病,主诉:更换饲料后,一直慢草,食欲时好时坏,日渐消瘦,病牛精神不佳,常有磨牙,被毛粗乱无光,鼻汗散摊,便稀且带有未消化草料渣,口色微黄,脉弱,呼吸正常,瘤胃蠕动音弱,反刍减少,角温正常。

4 治疗方法

诊断为前胃弛缓,应立即查明病因,严禁饲喂霉变饲料,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患病初期禁饲2~3 d,供给清洁饮水,稍缓解后,供给易消化优质饲草。

症似感冒,主湿夹热型前胃弛缓,用健脾散:党参40 g、白术30 g、茯苓25 g、厚朴20 g、陈皮20 g、槟榔20 g、肉桂15 g、白勺30 g、甘草15 g;加三仙各40 g、附子10 g。1日1剂,连服3日。脾虚型前胃弛缓,用白术散:党参60 g、白术40 g、扁豆60 g、陈皮20 g、生山药30 g、甘草20 g、莲子20 g、茯苓30 g、砂仁20 g、苡米100 g;加三仙各60 g、芒硝200 g。1日1剂,连服2日。

有的出现脱水和自体中毒,可用25%葡萄糖注射液500~1 000 ml,40%乌洛托品注射液20~50 ml,20%安钠咖注射液10~20 ml,一次静脉注射。

茶水治疗土方法:取茶叶150~200 g,水8~10 kg。先将清水烧至沸腾,加入茶叶浸泡15 min,而后再煮沸5 min,过滤去渣,候温,一次灌服。每日1次,一般1~2次见效,4~5次痊愈。

5 体会

健脾散重于健脾益气,温化水湿;白术散偏于补气健脾,和胃渗湿,两者虽有相同处,不同之处是对症的关键,益气和补气,看似相同,实在不同,体虚宜补,体健宜益。

使用的饲草,应严格精选,禁用霉变变质饲草料,严禁突然改变草料,育肥牛应加强圈舍通风,及时清扫圈舍,定期消毒,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茶叶含咖啡碱、茶碱、可可碱。咖啡碱有加强大脑皮质兴奋的作用,并能兴奋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和迷走神经等。所以服用茶水后,有强心利尿、兴奋胃腺细胞、增强胃液分泌和前胃收缩等效果,从而促进了前胃运动机能的恢复。

伴有脱水重症者,配合西医治疗效果更佳。

猜你喜欢
天祝牦牛病牛
赛牦牛(布面油画)
牦牛场的雪组诗
美仁大草原的牦牛(外一章)
跟着牦牛去巡山
民族地区开展社区教育的实践路径——以天祝县为例
牛瓣胃阻塞的发病机理和治疗
秋季牛常见病的治疗方法探讨
牛呼吸道感染诊治
精准扶贫与其实效性探析
——以天祝藏族自治县扶贫实践为例
对天祝藏区推进双联行动纵深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