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妹戚托

2021-03-28 02:52孙晋楠
乡村地理 2021年4期
关键词:阿妹三宝彝族

孙晋楠

每个人小时候都会畅想自己的未来,二十多年前,对于生活在晴隆县三宝彝族乡的14岁少女文安梅来说,未来太过遥远,而她只想专注于脚下的舞步。如今回想过往,现在已是阿妹戚托艺术团团长的文安梅满是感叹,“我对阿妹戚托充满了热爱和信心,即使如此我也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阿妹戚托会成为晴隆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一张名片,成为贵州的一个文化符号。”

从三宝彝族乡到阿妹戚托小镇

阿妹戚托是彝语,“阿妹”指未出嫁的姑娘,“戚托”意为出嫁、婚礼。阿妹戚托顾名思义,就是姑娘出嫁的意思,阿妹戚托舞就是彝族姑娘出嫁时跳的舞。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舞蹈,最开始的阿妹戚托没有音乐,全程靠舞者的脚步和双手摆动作为节奏,又因为阿妹戚托是集体舞,因此十分考验舞者的默契。后来为了更好地推广和传播,加入了歌曲唱词。阿妹戚托一共由12个动作组成,分别为:插秧、翻脚板、转脚尖、打脚板、男左女右、背和背、喂狗饭、踢鸡冠、鸭喝水、跨三步、耍膝和踢板壁,舞蹈依次从第一个动作开始至最后一个动作(第12个动作)结束,舞者边歌边舞,唱词对应相关舞段,以此反复。跳阿妹戚托短可一个小时,长可通宵达旦。阿妹戚托动作主要靠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部位的运动变化来展示舞之美感。表演者相互配合默契,可达到丝丝入扣的境界,脚掌踩踏地面发出的踢踏之声极为脆响,人数多时脚步声随着节奏噼啪作响,十分震撼,有着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据说阿妹戚托起源于云南,彝族自古有哭嫁的习俗,婚礼时因为哭嫁,女方家中总是显得凄凉。有一户人家也要嫁女儿,父亲就想:“结婚是喜事,嫁女儿也应该像男方家一样热热闹闹才对。”跟族人商议后大家觉得在理,于是分工合作将生活中的插秧、喂狗饭、鸭子浮水、踢鸡冠等活动趣事以腿的动作进行模仿编创舞蹈,后来又加上了教导女儿如何为人妇的唱词。婚礼时寨中的亲朋好友都到新娘家中跳起舞来表达祝愿。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支彝族迁徙到了贵州晴隆县的三宝彝族乡,并将阿妹戚托延续至今。

文安梅还在读小学的时候就看过妈妈跳阿妹戚托,后来生活的重压之下三宝彝族乡的人们疲于奔命,几乎不再跳舞了。一直到文安梅14岁时县里举行活动,三宝彝族乡决定选拔一批孩子学习阿妹戚托去参加表演,她才开始真正学习跳阿妹戚托。没想到一跳就是二十年。文安梅还清晰地记得,当时只让她们学了其中4个动作,却花费了数个月,可见阿妹戚托的难度有多高。“我当时是跳得最差的一个,几次都没选上我。”文安梅笑道。虽然数次落选,小安梅却还是咬牙坚持不愿放弃,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对舞蹈的喜爱,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想要去县里的愿望。三宝彝族乡离县城40多公里,山高平地少,不仅交通不便气候也很恶劣。二十年前,去一趟县里很艰难,能在县里表演对于还是孩子的文安梅来说是一项莫大的荣耀。而如今三宝彝族乡因易地扶贫整乡搬迁到了晴隆县城的阿妹戚托小镇,孩童时代的梦想已然成为文安梅的日常。

走在小镇的街道上,放眼望去,富含民族特色元素和极具古典韵味的房屋整齐排列于这方新生的土地上。此时,虽是冬日时节,但小镇依然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街道两旁的景觀树绿意盎然。因为三宝彝族乡原本就是苗族和彝族聚居的地方,为了让搬迁来的人们有认同感和归属感,整个小镇采用了苗族和彝族的房屋建筑风格,并且还将整个寨子依山就势构造为牛头寨和虎头寨两个部分。站在三宝塔眺望,由房屋组成的巨大“牛头”“虎头”颇具力量感。徜徉寨中,房前屋后各种或高或矮的绿植吸引着鸟儿们驻足喳喳鸣叫,更显得小镇宁静优美。小镇的构建,可谓用心到极致,一栋栋苗族彝族风情浓郁的亮褐色小楼依山而建,台阶式的建筑布局让民居错落有致,曲线坡面屋顶尽收眼底,美轮美奂。一些房屋的墙上,精心手绘了少数民族特色图画,彝家人平常用的蓑衣、斗笠、水缸等器物都被用心收集起来装饰小镇,就连路牌都被精心烙印上了民族特色的标签。小镇有了原先生活的痕迹,有了自己熟悉的东西,再加上夜晚跳一曲刻在童年记忆里的阿妹戚托舞,三宝人的根在这片土地上彻底扎了下来。

“阿妹戚托”:从拯救到创新

小镇被命名为阿妹戚托,不仅仅凝聚着搬迁来的三宝人的精神依托,现在还是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然而,阿妹戚托的传承曾一度面临断绝的窘境。为了“拯救”这一独特的舞蹈,已经去世的阿妹戚托传承人柳顺方花费了大量的心血。2005年,三宝乡拥有了3台黑白电视,柳顺方在电视上看到藏族舞、蒙古族舞等,就是不曾看到彝族舞,他回忆起儿时看过的一次彝族舞,那时候还是邻居家的女儿出嫁时,一种无伴奏的舞蹈。柳顺方在村里寻找看过这种舞蹈或者是会跳这种舞蹈的人,几番周折后,终于找到一个会跳“阿妹戚托”舞蹈的人。他便虚心求教,凭着对舞蹈的热爱,花了半个月时间学会了“阿妹戚托”。

柳顺方心想,既然这么多人不知道“阿妹戚托”舞蹈,那这种民族文化怎么能传承下去呢?身为教师的他便从当时的教学点中挑选出32位学生,经过潜心教导,最终有18人学会这种舞蹈。在三宝彝族乡政府成立十周年之际,柳顺方带着18位学生应邀参加乡庆表演,“阿妹戚托”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但这还不够,阿妹戚托无伴奏,难度过大实在难以学习,对传承很不利。于是柳顺方和当时晴隆县一小副校长范金莲对阿妹戚托进行了“改造”,根据阿妹戚托舞步的节奏加入了拍点、唱词,后期还专门写了歌曲。不仅使阿妹戚托更有感染力,也使舞者能根据节拍更好的学习。柳顺方一直心心念念阿妹戚托的发展,多年清贫没有改变他保护传承阿妹戚托的意志,他总觉得还不够,直到去世前依然心系阿妹戚托。范金莲则在退休后继续指导阿妹戚托的表演,为阿妹戚托默默奉献。

现在,每天晚上在小镇颇具民族风情的广场上,都会响起阿妹戚托的歌声,跳起阿妹戚托舞,这已经不只是一场旅游表演,小镇居民们也会参与进来一起舞蹈,就连才学会走路的孩子也在懵懂间模仿着蹦蹦跳跳。晴隆县学校里开设了阿妹戚托兴趣班,幼儿园的早操时间也在教孩子们简单的阿妹戚托舞步。这项曾在深山中艰难传承的舞蹈照亮了移民搬迁的三宝人的心,成为如今阿妹戚托小镇文化和精神的象征。临行前,我问在学校兴趣班里的一个女孩,她的梦想是什么。已经在县里得到了优胜的女孩眼睛里闪耀着光芒——“我想要去更大的舞台”。就像小时候母亲的舞蹈在文安梅心中种下一颗种子一样,文安梅和她的艺术团也给小镇孩子们的心里种下了艺术的幼芽。(责任编辑/杨倩)

猜你喜欢
阿妹三宝彝族
彝族美神故里 生态山水画廊
中共马边彝族自治县委党校:加快发展,努力开创新局面
景区奇事
阿妹回踩了我的脚
我家阿妹初长成
彝族传统服饰与现代创新设计
一屋三宝
苗家小阿妹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一文读懂检察院各部门在干些啥:检察院里的“吉祥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