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山火针法单刺中渚穴治疗落枕56例

2021-03-28 12:19
中国民间疗法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三焦针法颈部

徐 午

(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医医院,北京102300)

落枕是常见的颈肩部病患之一,是指晨起出现颈部酸胀、疼痛、僵直、活动受限等表现的一种病证。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低头族的增多,落枕发病率亦屡见不鲜。如何用简、效、廉的方法尽快改善落枕患者病痛,一直困扰着临床医师。笔者采用烧山火针法单刺中渚穴治疗落枕患者56例,均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医医院门诊收治的落枕患者56例,其中男14例,女42例;年龄18~50岁,平均(28.0±0.2)岁。

1.2 纳入标准 符合《推拿治疗学》脊柱病证中落枕的诊断标准[1];患者病情明确,了解治疗方案及相关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暴力外伤引发的颈部骨折者;恶性肿瘤者;脊髓型颈椎病者。

2 治疗方法

取穴:依据“左病治右,右病治左”的原则,选取患者健侧颈部对应的手部穴位中渚穴(第4掌指关节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采用烧山火针法针刺治疗。针刺手法:患者取坐位,常规消毒中渚穴,选取0.30mm×60mm的一次性无菌毫针,单手夹持进针;得气后,采用烧山火针刺手法,穴位针刺深度分为浅、中、深3层,先浅后深,每层每次做捻转补泻9次,然后退至浅层,此操作称为一度,反复操作九度,后置针于深层使患者获得热感[2],嘱患者做颈部屈伸俯仰运动,随气而动,留针3~5min。每日1次,治疗1次。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颈部疼痛不适感消失,颈项部活动无明显受限;有效:颈部仍感疼痛不适,但不影响颈部活动;无效:颈部仍感疼痛,颈部活动受限无明显改善。

3.2 结果 56例患者中,显效45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8.21%(55/56)。

4 讨论

落枕为中医学病名,该病临床表现为颈部单侧疼痛,与西医学颈肌劳损、颈部扭挫伤、颈椎退行性病变及颈椎小关节滑膜嵌顿、半脱位等症状类似。中医认为,落枕的发生多由睡眠姿势不当,或枕头过高或过低引起颈部气血不和、筋脉拘急而致,也可由外力扭伤或风寒侵袭项背出现局部经气不调而致。临床治疗颈痛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和非药物治疗。药物疗法主要有口服药物、局部注射等,非药物疗法包括针刀疗法、银质针导热疗法、电针疗法、拔罐疗法、推拿按摩等[3-6]。

中渚穴出自《灵枢·本输》,穴名的“中”有中间之意,“渚”指水间小洲。《子午流注说难》言:“中渚乃三焦所注之腧穴,若江之有渚,而居其中,故曰中渚。”手少阳三焦经循行至肩,交会于大椎,上行于颈项部。中渚穴为手少阳三焦经输穴,《难经》言:“输主体重节痛。”针刺中渚穴可通调三阳经气血,祛风散寒,活血止痛,从而达治疗落枕的目的。《针灸大成》中载有针刺中渚穴治疗项背拘急引肩背痛的记载。研究表明,针刺或指压中渚穴治疗落枕,可取得较好疗效[7-9],但需多次反复操作,患者较为痛苦。

落枕的病机与寒、瘀有关,根据中医“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理论,治以舒筋活络、温通筋脉、祛散风寒、调和气血,可达到松解颈部肌肉痉挛、疏经止痛的目的。“烧山火”源于《黄帝内经》,后《金针赋》言:“一曰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用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至紧闭插针,除寒之有准。”烧山火针法得气后,经脉得以温通,寒邪瘀滞得以疏散,恰到好处。

采用烧山火针法单刺中渚穴治疗落枕疗效确切,且取穴简便,操作容易,值得临床广泛推广。由于烧山火针法为复式手法,本研究针刺过程中,得气后针感较强,应积极预防晕针等针刺并发症的出现。本研究未对比烧山火针法单刺中渚穴与其他针刺手法及选穴在治疗效果上的不同,值得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三焦针法颈部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改良颈部重要外敷方法
从六腑三焦、部位三焦论治脾胃病
浅议无极针法之九元气血针法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一) 两手托天理三焦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三焦和心包相互关系的再认识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初探皮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